|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王京杰:范蠡的人生智慧
点击:  作者:王京杰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8-20 11:28:42

 

 

说起勾践卧薪尝胆,妇孺皆知,但故事中的中另一人物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急流勇退,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被后世尊为"商圣"。他的人生智慧融合了道家思想、政治谋略和商业哲学,至今仍有深刻启示。他的人生智慧,至今被人推崇。

 

公元前511年,范蠡和文种辅佐越王勾践。公元前493年,勾践欲先发制人伐吴,范蠡谏言阻止未奏效,越国军队在夫椒被吴国大败,被困在会稽山。此时范蠡建议勾践入吴为奴,以换取喘息机会,自己也主动请求随勾践入吴。

 

在吴国为奴三年后,公元前490年,勾践和范蠡返回越国。范蠡开始为勾践谋划复兴越国的计划,在内政上,遵从自然规律,发展生产、繁殖人口、开展教育;外交上,保持卑微弱小形象,顺从吴国,同时与齐、楚、晋等国交好。公元前482年,吴王在黄池会盟,范蠡趁机建议勾践起兵伐吴,越国击败吴国,杀掉吴国太子,后吴越讲和。公元前479年,楚国进攻吴国,范蠡认为战略进攻时机已到,再次举兵伐吴,最终于公元前473年彻底消灭吴国。

 

越军灭吴后,勾践成就霸业,范蠡官拜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勾践只能同患难,不能同享乐,于是写信请辞,收拾轻便宝物后,与亲信乘船从海路离开越国。他先后到齐国、陶地经商,在齐国化名鸱夷子皮,积累资产数十万,还曾被聘为齐国卿相,三年后主动请辞,散尽家财;在陶地时,范蠡自称陶朱公,再次积累亿万财产。因范蠡善于经营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的商人形象深入人心,逐渐被后世尊之为文财神、商圣等。在齐国和陶地致富后散财于民,体现"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分配智慧。深谙人性与权力规律,在政治和商业巅峰时主动退隐,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南宋思想家黄震说:春秋战国近五百年,既能建功立业,又可避祸全身,全身而退的人,只有范蠡一个。

 

读罢范蠡的故事,不得不令人折服。

 

范蠡能精准地判断勾践的为人,深知其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在帮助勾践实现复国大业,成就不世之功后,没有贪恋权位,而是选择急流勇退。他敏锐察觉到潜在的危险,果断辞官隐居,避免功高震主的祸患。不被功名利禄所束缚,及时抽身,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同时也赢得了后世的赞誉。这种对名利的淡泊和对人生的清醒认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展现了他极高的智慧和远见和道家底色。  

 

范蠡散财是其人生中的重要事迹,体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对财富的超脱态度。他的散财之举,不仅展现了其慷慨大方的性格,更体现了他对财富本质的深刻理解,即财富并非人生的终极追求,而是可以用来帮助他人、实现更大价值的工具。体现他创造价值而非占有财富,懂得回馈以可持续的理念。古往今来,2400多年第一人。范蠡的散财绝非简单施舍,而是一种通过放弃而获得更多的顶级智慧。此外,范蠡在陶地期间还常常扶危济困,周济邻里,凭借其财富和品德受到当地百姓的敬重。

 

范蠡的智慧超越时代,其本质在于对(规律)的洞察与敬畏,在进退、盈亏、权责之间找到动态平衡。正如司马迁所言:范蠡三徙,成名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如范蠡本人所言: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详。这种物质与名位的双重超脱,至今仍是人类财富观的最高境界,从未被超越。

 

范蠡的人生轨迹证明:真正的智慧在于洞悉事物盛衰规律,在刚性社会中保持柔性生存能力。这种将道家哲学转化为实践理性的能力,恰是浮躁现代人最需补足的思维维度。其思想精髓不在于具体技法,而在于培养对周期律的敬畏之心和适时归零的勇气——这正是当代社会抵御"内卷化"困境的一剂良方。

 

作者:王京杰 (山东省招远市蚕庄学校)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王京杰:范蠡的人生智慧

    2025-08-20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