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陈曾明:双普阿拉斯加会谈之际,俄堪察加又地震了
点击:  作者:陈曾明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8-20 11:04:24

 

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815日电  俄罗斯科学院“统一地球物理局”堪察加分部15日发布消息说,俄远东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当日发生6.5级地震,地震发生在莫斯科时间151311分(北京时间1811分),震中距离堪察加边疆区首府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97公里,震源深度48公里。

 

当地时间81511时许,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机场会面。1120分许(北京时间16320分许),会晤正式开始。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阿拉斯加会谈之际,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又地震,此次地震距堪察加半岛阿瓦恰湾海域730日发生8.7级地震过去仅仅半个月,一地半个月连续发生两次强震,本身就非常奇怪,此时这个地震来的又非常准时,十分蹊跷,耐人寻味。

 

01

 

对于普京此次赴美国会谈,事前我国网友并不看好,有人认为:一是时间不对,815日是日本投降日,难道俄罗斯要向美国投降;二是地点不对,不在普京提议的第三国而在特朗普提议的美国,美主俄次,没有会谈呢,气势就弱下来了;三是时机不对,正值美国对俄罗斯下达“最后通牒”,威胁制裁俄罗斯的时候。还有人担心,阿拉斯加会晤是“鸿门宴”、“受降会”,有人甚至说,这是普京被特朗普逼来的,威胁来的,俄罗斯被逼无奈,只得听从美国的安排。

 

特朗普和普京走红毯时,两侧各停放两架美军F-22隐形战斗机。美军一架B-2隐形战略轰炸机和4F-35隐形战斗机组成编队,从机场上空轰鸣飞过。两人望向天空。

 

 

美国、美军基地、地上战机列队,天上战机掠空,这番“大阵仗”,让特朗普出尽了风头,也让世界感慨万千,让中国网民对俄罗斯平添许多担忧。

 

F-22战机和B-2轰炸机都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为对抗苏联而研发。近年来部署在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的美军F-22战机经常起飞拦截进入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的俄军远程轰炸机和战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铺红毯通常表示尊敬,两侧停放美军先进战机却是一种武力展示。《纽约时报》一篇报道则认为,战机编队飞行、同乘一辆车、鼓掌迎接等,都显示特朗普欢迎普京抵达美国的高规格。

 

或许是吧。

 

02

 

难道,一向以强硬著称、有“硬汉”之名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认怂了?难道,享誉世界、敢打乌克兰、敢与北约美国几十个国家对阵叫板的俄罗斯服软了?难道,普京真的扛不住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来求和了吗?让我们回看一下本轮美俄博弈的轨迹。

 

728日,正在英国苏格兰进行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感到“非常失望”,正在缩减此前用以给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协议所设定的50天期限。731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理副代表约翰·凯利在安理会会议上确认,特朗普对俄罗斯设置的“完成俄乌和谈最后期限”为88日。   

 

当天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主谋梅德韦杰夫随即发声,强硬回应特朗普在进行“最后通牒游戏”,并提醒对方“俄罗斯仍保有苏联时期的终极核打击能力”。梅德韦杰夫表示,不管是50天还是10天,每一次新的“最后通牒”都是向战争又进一步的威胁。

 

俄罗斯睚眦必报,不隔夜回应就来了。

 

不知道是自然,还是巧合。730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阿瓦恰湾海域发生8.8级地震,这是1952年以来该地区发生的最强地震。这场强烈地震,在俄罗斯和日本引发了海啸,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太平洋其他地区,也被警告极有可能会出现危险的海浪。日本媒体NHK报道,日本北部北海道海岸线,观察到了约3米高的海浪,总部位于札幌市的北海道厅警告说,随后的海浪可能会更高。美国国家海啸预警中心,已向整个美国西海岸以及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部分地区发布海啸警报。海啸警告也对整个夏威夷州生效。

 

俄罗斯的地震直接威胁日本和美国,让日本和美国大吃一惊。

 

 

731日梅德韦杰夫社交媒体的帖文中,突然提到了“死亡之手”这一冷战时期的终极威慑武器。这个代号“周长”(Perimeter)的自动核反击系统是苏联在里根政府“星球大战”计划刺激下的产物,死亡之手系统1985年正式投入战备值班。其核心是“核捆绑”——一旦监测到全境范围内的核爆炸、地震波异常或高层指挥系统失联,系统将自动启动,通过地下光纤网络向数千枚洲际导弹发送预设打击指令,目标覆盖美国本土、北约基地及所有拥核国家。 这种“同归于尽”的设计逻辑,使得美苏双方在冷战期间始终不敢轻启战端,因为任何一方的先发制人都可能触发全球核末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81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鉴于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极具挑衅性”的言论,他已“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到适当区域”。特朗普还宣布从81日起,对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暗示如果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和军事装备,将面临额外的“罚款”或制裁。

 

84日俄罗斯外交部发布声明,依据《中导条约》单方面暂停部署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系统的自我限制的条件已消失,故不再受此前自我限制约束。其理由是 “西方国家的行动” 构成 “直接威胁”,包括美国在菲律宾部署、在澳大利亚 “护身军刀” 演习中使用 “堤丰” 导弹发射器 —— 该装备可发射射程 1800 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和 500 公里的 SM-6 导弹。 俄外交部强调,将依据西方中短程导弹部署及国际安全局势,决定应对措施参数。随后媒体出现了俄罗斯部署“榛树”导弹的信息。

 

03

 

特朗普对普京发出“最后通牒”,美国对俄罗斯极限施压,核威胁也不是首先起于俄罗斯。716日,美国一架军用飞机开着应答器,从美国核武库飞往英国拉肯西斯市的一个空军基地,这是自2008年以来美国首次向英国本土运输核武器,型号是B61-12核弹。英国6月还宣布将购买至少12架可携带B61-12核弹的美制新型F-35A战机,自冷战结束以来,这是英国皇家空军首次具备核威慑能力。

 

723日,也就是美军B61-12战术核弹落地英国莱肯希思基地的第72小时,俄罗斯突然在四大洋同时举行代号“七月风暴”的实战化军事演习,15000名官兵、150多艘战舰、120架战机参加演习,演习区域涉及太平洋、北冰洋、波罗的海、里海,覆盖地球三分之一海岸线,堪称近年来最具威慑力的战略级回应。

 

 

美国张牙舞爪,俄罗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04

 

特朗普哄不住普京,促成的俄乌直接谈判谈不到点子上,美国压不住乌克兰也压不服俄罗斯,特朗普一心想停火,泽连斯基哭爹叫娘地喊停火,俄乌战火就是停不下来,再打,乌克兰就崩溃了,北约就要散架了,美国就要穷了,没办法,特朗普只得亲自上,美国拿出了极限施压、挥舞起了核大棒,准备开辟第二战场,但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俄罗斯亮出了终极核反击---“死亡之手”,俄罗斯堪察加的地震海啸跑到了日本、美国,再打,美俄、俄罗斯和欧洲不是核大战了吗?再打,这战火烧到了俄罗斯,不也烧到了美国本土了吗?

 

86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抵达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了他,并与之交谈了三个多小时。

 

 

普京与威特科夫谈了什么,大家知道也不不知道。但86日距离88日美国特朗普设定的最后期限,只剩下2天时间,美国一脚踩住了刹车,俄罗斯也不想打核战争,也不想把俄乌战争扩大到美国本土,美国特朗普后退了一步,俄罗斯普京总统握住了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的手,美俄避免了迎头相撞。

 

05

 

阿拉斯加,原来是俄罗斯的领土,后来卖给美国了,俄乌开战以来,俄罗斯人有主张收回阿拉斯加,二战时期,阿拉斯加与俄罗斯建立了空中走廊,美国向俄罗斯运送战略物资,两国合作共同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日本法西斯。

 

美国人知道如果要进攻俄罗斯本土,从阿拉斯加出发是最近的,俄罗斯也知道,跨过白令海峡,就打到美国本土了,两个国家的人现在都明白了,俄罗斯和美国原来离得这么近,竟然还是邻居,美国距离俄罗斯比乌克兰近多了,还可以以此共同开发北极。

 

所以,特朗普邀请普京访问美国,双普在阿拉斯加会谈,并不是仓促的决定、威特科夫带错话促成了而是美国和俄罗斯精心谋划的。美国主动后退了一步,俄罗斯总的给点面子吧。

 

特朗普用战机欢迎普京,俄罗斯堪察加的地震又来了,美俄彼此心照不宣,但双普终于坐下来了,坐在了一起。

 

那么,谁输了,谁赢了呢?是美国,还是俄罗斯呢?谁厉害,谁更厉害?是普京,还是特朗普呢?

 

美国和俄罗斯走到了一起,站到了一起,乌克兰还重要吗?欧洲还重要吗?

 

06

 

有人说双普美阿拉斯加会晤,怎么扯上俄堪察加的地震了呢?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现代核武器的监测,地震波是重要的指标,这是其一。

 

 

其二,俄罗斯现在真正的核重器并不是“死亡之手”,而是俄罗斯已经列装的无人核动能潜航器以及波塞冬核鱼雷,可以水下1000米潜航,速度100节,且无法被拦截,弹头当量1亿吨TNT。如果在英国近海引爆,能够制造出500米高的巨大海啸,直接毁灭整个英国。含有大量辐射的海水,经过不列颠群岛的上空,会把剩下的一切变成放射性沙漠,被称为“末日武器”。据说,装载氢弹的波塞冬核鱼雷并不产生核辐射。

 

美俄关系紧张之际,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俄罗斯堪察加半岛连续发生地震,引发的海啸直达美国和日本,是巧合吗?

 

07

 

美俄弄到这个份上,要么同归于尽,要么握手言和。他们最终选择在紧邻的地方握手言和,看来美国的特朗普和俄罗斯的普京都非常聪明。

 

只是,乌克兰的泽连斯基、欧洲的领导人傻透了,还在喋喋不休地说停火、说乌克兰的领土。

 

这些东西对于美俄已经不重要了,俄乌战争翻片了。

 

 

正如西方媒体刊发的漫画所画的那样,特朗普和普京正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小屋里亲密交谈;飞镖已经钉在了画着泽连斯基的标靶上;屋外冻得瑟瑟发抖的欧洲领导人,使劲地敲着窗户,期待着进屋……

 

(作者:陈曾明 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河南省焦作市中心支行;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