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苏健:军旗跟着党旗走,我们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
点击:  作者:苏健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8-01 15:17:48

 

 

98年前,一个年轻的政党带领一支红色的军队从南昌城头出发。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人民军队,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一直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

 

1927年,对于中国革命来讲,是个既黑暗但又充满希望的年份。

 

这一年的春夏之交,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30多万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整个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

 

也正是在这一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从惨痛教训中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力量由此诞生。

 

然而完全掌握一支军队并没有那么简单。

 

由于连续作战、条件艰苦、人员成分复杂等,部队中的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残余等错误思想有所发展,整个军队的士气都非常低落,更有一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人陆续离队。赖毅将军后来回忆说:“那时,逃跑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竟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怎样把这支组织纪律性差、思想涣散、士气低落的革命武装继续凝聚起来、领导下去?

 

1927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工农革命军在一个小山村进行休整。就在这时,整个队伍中唯一一个没有逃兵的连队,吸引了毛泽东的目光。毛泽东找来这个连的党代表何挺颖彻夜长谈。毛泽东问,部队为什么抓不住?为什么逃兵这么多?何挺颖回答,主要原因是连队一级没有党的组织,党的影响没有渗透到队伍中去;党员太少,又没有捏在一起,发挥不了堡垒和核心作用。

 

经过连续的调研和思考,毛泽东找到了为人民军队植入魂魄的灵感。当部队进驻三湾村后,毛泽东立即向不足一千人的队伍宣布了三件事: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这一步,开启了人民军队“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创举,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里程碑。

 

 

192912月,古田镇采眉岭笔架山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召开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一致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强调“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重申“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

 

这一步,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由此定型。

 

 

一次组织体系上的调整优化,一次思想层面上的全面整肃,让这支处于危难之际的军队拥有了焕然一新的政治品格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自此,“党便由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了一个每日都在的实体,党便来到了夜晚营地的篝火边,来到了每个战士的身旁。”

 

一个政党,一支军队;一路血雨腥风,一路披荆斩棘。透过时光的剖面,我们清晰地看到,党唤起了这支军队历史的觉醒,锻造了这支军队历史的自觉。

 

(二)

 

“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成为了漫长革命道路上我军将士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背后隐藏的是这支军队历经无数次惨烈失败、又无数次绝处逢生后,每一名官兵发自内心的对党的信赖与追随,是刻在这支军队骨子里的朴素认知。

 

有几个故事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这是长征途中的一组数据——长征中,先后有422名营以上干部牺牲。其中,师以上干部80多位,军以上干部8位。据聂荣臻讲,每打一仗下来,党团员负伤之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而当时红军官兵中的党团员比例要远远低于这个比例。红军战士方国安回忆:“不管情况多紧急,部队多疲劳,党的组织生活一直没有间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员干部成为跟党走的表率,而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红军战士直面强敌、战胜困难。

 

 

这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封信件——“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我万分地向党请求党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抗日名将赵尚志曾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因此他在给组织的请求信中这样写道。“不能一天”“不要一天”,淋漓尽致地诠释了革命军人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深刻内涵。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一个缩影——在国家博物馆的陈列窗里,摆放着一铲来自上甘岭阵地的泥土。其中,土和弹片的比例几乎是1143天里,美军在这片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绝境中,坚守597.9高地1号坑道的志愿军13438连连长李保成组建了“坑道党支部”,指挥先后补充进来的来自16个建制连的355人,坚守了坑道14昼夜,歼敌1765人。反攻表面阵地的时候,该连布满381个弹孔的连旗,重新插回了上甘岭的主峰,阵地最终还在志愿军手中!

 

 

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面对日伪军的疯狂绞杀、面对美国军队的狂轰滥炸,这支缺兵少粮、装备落后的队伍,不少官兵因病因伤牺牲,但剩下的人依然会跟着队伍继续前行。

 

许多人对此很不理解。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八路军却连战连捷。汤恩伯问宋任穷:“有一点我不了解,你们八路军为什么打仗总打不散,散了也能够收拢来。我们的部队就不行?”

 

我们的对手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日本《朝日新闻》文友半月刊写道:“共军善于运用它的兵力和坚强政治力量所造成的非常高涨的战斗情绪,因而……视之为神通广大,莫测高深…… ”

 

一支有了根和魂的人民军队,就能保持组织不涣散、战斗不间断,就能在曲折中前进,从挫败中奋起,这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我军克服千难万险、战胜国内外强敌对手的重要法宝。

 

(三)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山巅回望过去,不禁感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充满了多少坎坷与艰辛,这条通向胜利的道路绝非一劳永逸。

 

我们经历过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经历过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蒋介石企图分化、瓦解、“收编”红军的威胁;经历过重庆谈判时,蒋介石以“政令军令统一”“军队国家化”名义,逼迫共产党交出武装的时刻。

 

但正因为我们始终牢牢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所以无论面临的情况多么险恶,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无论野心家多么狡诈,我们都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部队被策反、被拉走,那些篡夺军权的图谋一次也没有得逞。

 

如今,历史场景已经转换。金戈铁马,已经被来来往往的车流所取代;战火硝烟,也早被缤纷绚烂的霓虹灯光消融。但稳固平和之下,依然会有暗流涌动。

 

 

进入新时代,党和军队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形形色色的敌对势力总是幻想着在我军这个钢铁长城上打开缺口,千方百计对我军进行“政治转基因”,少数官兵也思想走偏、作风松懈,和平积弊不同程度存在。

 

面对新的矛盾问题、困难挑战,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人民军队,靠什么保持纯洁光荣?靠什么克敌制胜?

 

2014年深秋,习主席亲率400余名军队将领重回古田,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新世纪第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党带领全军官兵深刻思考当前面临的考验之巨、肩头的使命之重、身上的积弊之痛。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决心之大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10年后,20246月,习主席带着深邃思考来到延安,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再一次回答了这个问题。

 

“如果没有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就不可能有新时代人民军队伟大变革”。人民军队再次拿出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以深挖思想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深刻反思,认真整改,解决思想根子问题,推动政治建军走深走实。

 

 

敌对势力惧怕和妄图改变的,就是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的。回望当年的烽烟岁月,那一场场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如今,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铸魂”与“蛀魂”、“固根”与“毁根”的激烈较量,面对繁重而艰巨的使命任务,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就是对各种敌对势力不良图谋的最有力回击。

 

军人是拿枪杆子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是否具有对党忠诚的品格,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关乎和平稳定,关乎人民幸福。

 

于是我们欣慰地听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这样质朴而又铿锵的誓言。我们欣慰地看到,前赴后继扎进高山雪原、誓死捍卫祖国领土这样英勇而又动人的身影。事实证明,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培育下,革命军人懂得革命的道理,懂得跟谁走、为了谁,坚持敢打硬仗、善打胜仗,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

 

 

明天,我们即将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距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有整整两年。一场艰苦卓绝的百年行军到了最紧要的时刻。而在这最要紧的关键时刻,全军官兵要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听党指挥、铸牢军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永远不能变!

 

作者:苏健;来源:钧正平工作室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