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曹增平|扁担的弧度:一个拒绝被虚拟化的中国青年样本
点击:  作者:曹增平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7-26 21:16:47

 

1.jpg

 

当虚拟打赏的炫彩特效在直播间里疯狂跳跃,当伪名媛们以精心设计的姿态收割着流量与金钱——在千里之外崎岖山路上,广西桂林灌阳女孩肩头那副压弯的扁担,正无言地挑起了她沉甸甸的青春。这一幕幕割裂的图景,恰如时代投下的巨大疑问:在精心营造的幻象与脚踏实地的真实之间,我们是否已遗忘了生命真正值得敬重的价值?      

2023年,中国直播打赏市场规模高达1820亿元,虚拟世界中的情感代偿与身份认同,正前所未有地炙热。与此同时,全国仍有约668万农村留守儿童与青少年。
当直播间里挥金如土,当滤镜后的精致人生被奉为圭臬,扁担姑娘那沾满泥土的脚印,以最原始、最粗粝的方式,为这个浮躁的时代刻下了一道深刻的启蒙印记:真实的成长绝非华丽包装的商品,而是生命在泥土中倔强而本真的绽放;它的重量,从不以分数的堆砌为标尺,而只由那一步步踏进大地的坚实足迹来丈量。      
扁担姑娘的肩上,压着最真实的生存重负。她的世界没有虚拟空间里被精心设计的“完美”形象,也远离了被算法与流量操控的表演性存在。她的“舞台”是蜿蜒起伏的山间小径,她的“表演”是将每一滴汗水真实地渗入脚下的土地——每一步的跋涉,都是对生命韧性与责任的无声诠释。这份源于泥土的“笨拙”力量,恰恰构成了对时代精神虚浮症的一剂良药。
当无数年轻人在虚拟社交中焦虑于点赞与评论的增减,当精心策划的“人设”成为博取关注的通行证,扁担姑娘以其沉默的劳作宣告:真实生命的价值,从不依附于他人目光的投射,而深植于个体对现实责任的勇敢担当之中。      
她肩上那道鲜明的印痕,是生存的勋章,更是精神高度的无声刻度。当许多青年在消费主义浪潮中迷惘于身份的碎片化,在“躺平”与“内卷”的夹缝中寻找意义时,扁担姑娘以其坚韧的存在,为“青年”二字赋予了沉甸甸的内涵——她所完成的超越,绝非世俗标准下的功成名就,而是在直面生存挑战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百折不挠的生命韧性与纯粹的责任担当。这种在精神层面的率先“抵达”,是对“何以为人”这一古老命题的当代有力回应,其价值远胜于任何一张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或虚拟世界里的浮名。      
扁担姑娘的存在本身,已然构成一个无声的警示坐标。      
她映照出我们社会评价体系中的巨大偏差:当“伪名媛”们凭借虚幻的光环轻易攫取巨额财富与社会关注时,那些真正用肩膀扛起生活重压、用双手创造真实价值的劳动者,其贡献与尊严却时常被忽视甚至被轻慢。这是一种价值衡量标准的严重错位。深圳某调研揭示,部分年轻白领每月在直播打赏上支出竟高达5000元,却对真实世界里的扁担姑娘投以隔膜甚至轻视的目光——这种割裂与反差,尖锐地揭示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困局:当符号消费与虚拟认同逐渐凌驾于真实劳动与朴素生活之上,我们是否正在集体无意识地滑向一种价值的迷失与精神的贫血?      
她更以其无言的存在,对当前教育领域根深蒂固的功利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刻质疑。当社会近乎偏执地将“成功”窄化为考取名校、获取高薪,当教育沦为分数与排名的冰冷竞技场,扁担姑娘的轨迹有力叩问:教育的终极目的,难道不是培养能够直面现实、勇于担当、具备健全人格与生存能力的人吗?她或许未能进入传统意义上的“名校”,但她在大地上写下的每一行足迹,在生存考验中磨砺出的坚韧意志与责任意识,何尝不是一种更为深沉、更为本质的“毕业证书”?这无疑是对“唯分数论”、“唯学历论”单一评价体系的振聋发聩的批判。      
扁担姑娘的故事,是一种存在主义式的宣言:在一个人工智能日益强大、虚拟世界不断膨胀的时代,真实肉身对世界的直接触碰、具体劳动对价值的创造、个体在现实挑战中淬炼出的精神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崇高意义。      
她肩上的扁担,那被生活重负压出的独特弧度,成为了一个拒绝被虚拟化的中国青年最真实、最有力的精神图腾。这弧度承载着生存的重压,也积蓄着生命向上的张力;它沉默地存在于山林之间,却足以折射穿透浮华的光线。在扁担弯折处,我们看见了光的折射——它照见我们时代精神的隐痛,也照亮了生命回归本真、重建价值坐标的可能路径。      
当我们再次凝望灌阳山路上的那个身影,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励志故事,更是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反思契机。在算法推送的精致幻象之外,在直播间喧嚣的声浪背后,永远有这样一道沉默的弧线,标记着生命扎根于大地的深度与力量。这道扁担的弧度,终将丈量出一个民族精神脊梁的真正高度。
(作者系灌阳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桂林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