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美国流传的戈尔巴乔夫一段历史,让人脖颈发寒!
点击:  作者:泥腿看客    来源:红色文化网  发布时间:2025-06-16 15:49:55

 

 

再来谈谈苏联时期的历史。

 

有战友发来一个乎友的答文,谈了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成长经历。其中对戈尔巴乔夫当时大学生毕业回到边疆区任职,认为戈尔巴乔夫被一个官二代顶替了。

 

再看看乎友答文,其实他讲的这段历史,是在美国留学时听来的,事实是否如此呢?

 

为还原这段历史,又查了一些资料,我们来验证一下。

 

1

 

戈尔巴乔夫大学期间,他经历了一次大的历史变化。

 

戈尔巴乔夫考入莫斯科大学,当时斯大林还在世,但上学期间,斯大林去世,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代。

 

虽然赫鲁晓夫还未完全掌权,但当时的苏联社会已经发生变化,西方的思潮涌入苏联大学,作为莫斯科大学,戈尔巴乔夫的世界观也开始发生变化。

 

 

不过那时的苏联社会还并未完全放开,没有想象中那种开放。戈尔巴乔夫虽然思想有变化,但作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他更需要一种进入苏联基层工作的决心。

 

戈尔巴乔夫上大学的时代,苏联并没想象中那般官员的潜规则,谋取自己利益的现象。直到勃总时代才出现,不过圈子带圈子已经出现,这个情况在任何国家都存在。

 

而赫鲁晓夫抛出秘密报告的时间是1956年,这个秘密报告才是影响苏联两代人的重磅炸弹,苏联人的思想才开始出现重大变化。

 

戈尔巴乔夫思想的变化也正是从1956年开始变化的,而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已经毕业了。

 

那时还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官二代,更不要说顶替之事。

 

戈尔巴乔夫自己曾说过,他和妻子决定回斯塔尔罗波尔边疆区工作。

  

还有一个原因,据后来采访戈尔巴乔夫的资料中,戈尔巴乔夫1946年就参加工作,成为一个拖拉机手,1951年上大学,他是保送入学,毕业还要回到原籍工作。

 

从这些资料佐证中,并不存在戈尔巴乔夫被官二代顶替而回到边疆区工作,从而他的思想发生变化。

 

2

 

之所以美国出现这样的杜撰,这是美苏冷战时惯用的套路。

 

冷战期间,美国为了丑化苏联,制造了很多谣言。在那个信息不发达时代,谣言一旦出现,很难辟谣。

 

为什么苏联当时出现很多丑化黑化苏联令岛的段子?

 

除了老美能做出来,苏联人不敢这么做,也做不出来。

 

1956年后的戈尔巴乔夫就在这种西方谣言轰炸下开始从政,他当时已经对苏联有二心,也对苏联体制产生了怀疑,甚至抵触。

 

特别是戈尔巴乔夫的妻子赖莎,一个马哲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还教马列,她对苏联的仇恨,甚至比戈尔巴乔夫的还要深。

 

 

而且赖莎还把对苏联的不满传导给戈尔巴乔夫,他们没少在家里诅咒甚至畅想苏联的未来

 

戈尔巴乔夫与妻子带着仇恨,却又在苏联体制内安稳的生存,这便是那时苏联的景像,也可以说是在老美制造大量苏联谣言的情况下活着,他们已经有了二心,之所以不离开,既要靠那个体制谋利,还想升到更高位置上颠覆苏联。

 

此后戈尔巴乔夫之所以升迁很快,主要得益于他的老上司库拉科夫,调到莫斯科后才被选为后备。

 

谣言传久了,就不会被认为是谣言了,没人去找到真相,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苏联的根基被一点点挖掉。

 

老美在本国内也对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学生灌输苏联的丑恶,也让一些人相信苏联很黑暗

 

 

3

 

同样,老美对熊猫家也没少丑化抹黑。

 

老美把自己塑造成天下最完美的国家,甚至成为世界的灯塔。

 

为什么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还依然有那么多人向往美国?

 

人一旦被洗脑,很难转变。

 

从苏联的教训中,我们更要看到,戈尔巴乔夫其实早就被洗了,他们那一代人已经被西方研究的很透彻,至于是否买通,已经不重要了,当他们被渗透后,就自动会按美西方去颠覆苏联。

 

所以,我们必须对一些境外谣言进行辟谣,警惕美西方对熊猫的渗透。

 

造谣容易,辟谣难。但无论多难,应该把一些真相让更多的人知道,揭露美西方的企图。不能任凭美西方造谣煽动,而我们只有被动的应对,长此以往,一旦出现信息差,就会出现重大风险。

 

今天就以戈尔巴乔夫的历史,以及老美如何通过谣言渗透苏联的事,简单点题,提高我们的警惕。

 

过多的话不再讲了,更多人都清楚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来源:泥腿看客;作者:泥腿看客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