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蓄水20年的三峡水库,今天已经成了鱼类天堂,里面最大的鱼能有多大?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科坛春秋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6-16 14:10:42

 

 

2003年,三峡大坝首次蓄水,至今已过去整整22年。这22年的时光,不仅见证了人类工程奇迹的稳固运转,也悄无声息地酝酿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水中世界”。

 

长江,这条横贯中国腹地的母亲河,孕育着丰富的水生生物。在三峡大坝蓄水前,专家们记录到127种鱼类在此繁衍生息。但20036月蓄水后,一切都变了——湍急的江水逐渐平静,形成了总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的巨大水库。

 

三峡水库的蓄水深度突破了175米。这一数值甚至超越了黄海和渤海的水深,这样一个禁渔保护区里,生活着怎样的“庞然大物”?最大的鱼,究竟能长成什么模样?

 

"水流变缓就像突然给鱼儿换了宿舍。"中科院水生所张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白甲鱼、岩原鲤这些'运动员'适应不了新环境,数量锐减;而鲢鱼、鳙鱼这些'宅男宅女'却迎来了黄金时代。"监测数据显示,静水性鱼类种群数量增长了近40%,有些区域甚至出现了"鱼群堵船"的奇观。

  

在沿岸渔村,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这说的正是三峡水库的三大巨鱼:

 

"腊子"中华鲟:这位1.5亿年前的"活化石",成年后能长到4-5米,体重超500公斤。但张教授遗憾地说:"现在水库里基本都是人工放流的'小个子'2017年忠县发现的1.8米个体已经是近年最大记录了。"

 

""白鲟:提起这个已宣告灭绝的"长江鱼王",老渔民们仍唏嘘不已。"2003年在南溪见过最后一条,那银白的身体像艘小船......""黄排"胭脂鱼:虽然体型稍逊(约1.2米),但通体金红的它绝对是颜值担当。

 

 

重庆万州和湖北宜昌,那些码头旁的老渔民直说:“以前钓个几十斤都是拼命捞,现在一网下来,七八十斤的青鱼、鳙鱼随便来!”据渔民反映,水库中甚至捕获过超过400斤重的青鱼,而在长江的支流,某些地方曾捕获到过300多斤的鳙鱼。在另外,水库的生态环境中,除了这些大型的鱼类,其他鱼种的体型也有所增长,更令人惊叹的是,水库中一些鲤鱼和草鱼也变得愈加庞大。

 

据统计,一些鲤鱼的体重已达到数十斤,甚至有一些鱼体重达到百斤以上,这样的鲤鱼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而草鱼也是类似,长得特别快,部分个体的体型几乎接近了两米的长度,重量也超过了80斤。

 

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是,2020年有个视频放出来,一帮巨大的鳡鱼漂在水面上,粗得跟大腿一样,有人以为是船的影子,其实那就是一群鱼!

 

 

这些庞大的鱼类,让三峡水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鱼类天堂”,它们不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渔业资源和生态旅游的潜力。

 

 

专家认为,三峡水库之所以能够促进鱼类体型的增长,首先是水域环境的独特性。

 

水库内水质清澈、饵料丰富,生态保护措施得当,使得这些鱼类能够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健康成长。

 

还有就是,水库的巨大水量和稳定的水流为鱼类提供了理想的生活条件,它们无需像在自然水域中那样频繁迁徙,就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和栖息空间。

 

三峡水库的生态恢复不仅是一个工程上的成功,它更是对自然界生命力的一次深刻探索。

 

来源:科坛春秋 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