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蚁光炎(前排左五)陪同黄兴夫人(前排左四)到泰国各地宣传抗日。
在中国14年抗战的历史上,有一个群体的贡献不容忘却。他们虽散布在香江两岸、南洋橡胶园、美洲唐人街、欧洲商铺之间,却始终将“祖国”二字深植心底。
他们就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
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舆论战场的侨胞之声。
抗战初期,海外华侨便以笔为枪,在国际舆论战场上同日本法西斯进行激烈斗争。
在东南亚,侨胞为声援抗战而创办的《东江》《惠报》《中国日报》等报刊,将日军在华暴行公之于众,向当地社会传递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与紧迫性,号召侨胞回国作战。
在欧洲,德国华侨发行《抗联会刊》,荷兰出现《抗战要讯》,而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巴黎华侨承办的《救国时报》,更是成为联络全欧抗战力量的重要纽带。
1936年,“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在巴黎成立,并推出法文刊物《中国与世界》,让欧洲民众更清晰地听到来自中国人民的声音。
随着抗战全面爆发,海外华侨在全球创办了150余种抗日救国刊物。他们组织演讲、编排戏剧、传唱战歌,用各种形式动员侨胞和国际友人,不仅筹集了大量物资,更为祖国争取到广泛的国际同情与道义支持。
血肉铸就的经济长城。
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因国力孱弱,加上战争消耗巨大,导致财政愈发困难。是海外侨胞雪中送炭的捐款与源源不断的侨汇,有效填补了财政缺口,成为中国支撑战时经济、维持抗战能力的重要资金来源。
无论是富商巨贾,还是普通劳工、商贩,许多华侨都将省下的血汗钱汇回国内,希冀为抗日增添一份助力。
陈嘉庚虽企业经营困难,仍坚持月捐2000元直至抗战胜利;缅甸华侨叶秋莲变卖了全部家产捐给祖国;司徒美堂发起成立了“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一共筹集了330万美元,全部捐给国内用于抗战。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至1945年,华人华侨捐款总额超过13亿元国币,侨汇达到95亿元国币,撑起了中国抗战经济的半壁江山。
一些爱国侨胞也因此成为日寇的眼中钉、肉中刺,最终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蚁光炎是泰国工商界大实业家、慈善家。抗战爆发后,他率先下令自己的船队停运日货、拒向日本出口大米,并领导侨众抵制日货。
香港八路军办事处成立后,他通过宋庆龄、廖承志等不同渠道,向八路军、新四军捐赠卡车、药品,并多次给予汇款支持。
1939年11月21日晚,蚁光炎在曼谷遭日伪刺杀,成为海外著名侨领中第一个为祖国牺牲的抗日英烈。
在弥留之际,他仍用微弱的声音和夫人说:“我虽死,尔等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
海外赤子的卫国远征。
在激烈的反法西斯斗争中,无数海外赤子满怀一腔报国热血,通过不同团体和组织投身于烽火连天的抗日前线。
南侨机工。
抗战中期,滇缅公路作为国际援华运输大动脉,急需大量技术娴熟的司机和修理工。此时,30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陈嘉庚的号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9批奔赴滇缅公路。
他们在敌机轰炸与险峻地形中穿梭,三年间运输军火物资超过45万吨,占到当时全部国际援华物资的三分之一。超过1000名南侨子弟牺牲在滇缅公路上,是他们用生命守护了这条抗战物资的“大动脉”。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内英雄墙。
港九独立大队。
香港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派出武工队潜入香港,并于1942年2月正式成立港九独立大队。
港九独立大队是香港沦陷期间唯一一支成建制、始终坚持抵抗的抗日武装,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组织当地爱国华人与日军周旋对抗,多次成功营救转移爱国人士。
台湾义勇队。
当时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地区,广大民众不但就地开展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斗争,还积极支援祖国大陆的抗战。
1939年2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直接支持和指导下,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在浙江金华酒坊巷18号宣告成立,李友邦任台湾义勇队队长和台湾少年团团长。
台湾义勇队由台湾同胞组成,是直接参加祖国抗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台籍抗日队伍,也是全国唯一具有正规军编制的台胞抗日力量。台湾义勇队的队员臂章上都印有“复疆”二字,表达了光复台湾的决心。
台籍医生在浙江金华酒坊巷的台湾义勇队附设医院前合影。
华侨飞行员与航空人员。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在技术水平和装备上全面落后日军。华侨除捐款购置飞机外,还积极创办航空学校,为祖国培养飞行员。
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中,有1000多人是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华侨,涌现出众多英勇无畏的飞行员:美国华裔陈瑞钿击落日军敌机6架,在面部严重烧伤时仍坚持作战;澳门青年林耀以少敌多,在与日机作战中不幸牺牲。
在华人华侨的抗战历史中,还涌现出许多“代父从军”“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
李月美是一名马来西亚华侨,得知南侨总会招募机工,她毅然报名应征,却因性别原因被拒。为了实现报国理想,李月美女扮男装、剪发从军。因为她个子高,长得壮,性格也泼辣,竟没人发觉她是个姑娘,直至因车祸负伤才被发现是女儿身。
李月美康复后重返部队,队友们无不震惊,更被她的勇气和无私精神所激励。当时,海内外舆论盛赞她为“当代花木兰”,何香凝为她题赠“巾帼英雄”锦旗。
被誉为“现代花木兰”的南侨机工李月美。
作为南洋富商的女儿,印尼华侨李林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投笔从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她率部驰骋雁北、绥南,在与日伪军作战中屡建战功,是晋绥边区唯一一位女游击队长。1940年4月,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顺利转移,年仅24岁且怀有身孕的她面对敌人包围,毅然饮弹殉国,用生命践行了“卫国何须分男女,誓以我血荐炎黄”的铮铮誓言。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博物馆内的李林雕像。
烽火虽已远去,但侨胞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回顾抗战历史,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展现出的爱国情怀、牺牲精神、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万里晴 来源:九万里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