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精辟!毛主席谈儒家、法家
点击:  作者:寒牛出栏    来源:寒牛出栏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7-24 14:07:47

 

 

精辟!毛主席谈儒家与法家的差异性

 

 

历代有作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他们都主张法治,厚今薄古;而儒家则满口仁义道德,主张厚古薄今,开历史倒车。

 

毛主席熟读中国历史,总结得非常精辟。

 

比如管仲、商鞅、嬴政、刘邦、刘彻、刘询、刘秀、曹操、拓跋宏、李世民、武则天、赵匡胤、王安石、朱元璋、张居正、左宗棠等有作为的政治家都重视法家思想。

 

伟人生前公开为秦始皇、曹操等历史人物翻案,逆转了长期以来的负面历史形象,让老百姓了解了历史真相。

 

毛主席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客观肯定了秦始皇和曹操的历史功绩,有功说功,有过说过。

 

看到他们唯才是举、广揽人才、厚今薄古的政治家风范,看到他们艰苦创业、为中国统一做出的历史贡献。

 

在破旧立新的时候。

 

中国社会的确需要法家精神,来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达到治世的目的,即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把新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社会主义国家。

 

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中国就需要实干精神,就需要法家思想!

 

当然,毛主席的原话并没有完全否定儒家的意思,而是站在政治家的角度来看,要重视依法治国、厚今薄古和强调发展,要引领社会向前走。

 

汉宣帝刘询总结了汉朝开国以来的治国经验,提出著名的霸王道杂之的政治理念,主张将儒家的王道仁政与法家的霸道严刑相结合,形成外儒内法的政治方针。

 

霸王道杂之,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既注重宽和教化,又重视律令刑罚,德治和法治互补。

 

汉宣帝在位期间,通过惩治贪腐、整饬吏治、加强官员考核、抑制豪强兼并等措施,实现了政治清明和经济复苏。

 

在军事上,多次击败匈奴,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向大汉称臣做北藩,让汉朝的盛世威名传播远方。

 

此后,各地狄夷向大汉俯首称臣,四海咸服。

 

汉宣帝刘询之子,汉元帝刘奭就是独爱儒术、排斥法家的历史教材。

 

刘奭继位后重用儒生治国,大量儒生进入权力中枢,朝廷的能臣干吏被边缘化,使得汉朝真正走上了独尊儒术的道路。

 

这群儒生吹牛B都是老鸟,干实事都是菜鸡,缺乏治国理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此,西汉由强盛走向衰落。

 

历朝历代的开国领袖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恰逢乱世,枭雄并起,为了戡平战乱,恢复太平盛世,基本上都推崇法家,或者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

 

靠四书五经,打不下江山!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毛主席的治国理念是升级版的霸王道杂之,文功武治皆彪炳史册,是集道家、法家、儒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思想精髓于一体的伟大政治家。

 

晚年的毛主席,一方面讲马列主义,重视防修反修,发起W革运动,希望在有生之年,尽可能把资本阶级复辟的风险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讲经史子集,重视中国历史教训,希望各级干部能管理好子女,不要靠父母庇佑,不能搞家族腐败,尽可能打破封建王朝权力世袭罔替的历史规律。

 

毛主席晚年的继续革命, 从思想的轨迹来看,是法家和儒家并存互补,是霸王道杂之。

 

(来源:寒牛出栏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精辟!毛主席谈儒家、法家

    2025-07-24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