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核心问题不是狭义上的落后专制国家如何革命,而是如何立足于客观条件创造有利于推动革命走向胜利的阶级力量对比,从而在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实现革命的突破。德国等国家的革命挫折从反面印证了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原则的普遍适用性,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发达国家同样可以成为薄弱环节。俄国革命“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路径,是从其特殊的国情和社会矛盾中产生的,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今天,只有在正确把握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一般性原理和具体表现形式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为形成足以改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现实力量奠定思想基础。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张英琇:在何种意义上“回到列宁”?——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国际普遍性辨析
2025-10-16张英琇:在何种意义上“回到列宁”?——列宁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国际普遍性辨析
2025-10-15陶晶 苗悦鹏:列宁的金融资本理论对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启示
2025-07-25•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