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两件大事密切关联、不可分割。关于它们的历史意义及相关问题,有几点特别重要:
1、中国抗日战争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勇敢地向外来邪恶势力宣战。
1)这场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牺牲最惨重。
2)中国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苏联分别作为二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
3)从一定意义上讲,中苏两国互为“第二战场”,在战略和策略的实施上大大牵制了德日联盟的侵略行动。如果中国没有顽强抗击日本,拖住日本,日本便可能在1941年德国进攻莫斯科之后侵入远东地区,从而分散苏联正面反击德国的精力。而如果没有苏联最后出兵中国东北,日本也不会很快举手投降,接受审判。
4)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崛起奠定了基础。
5)正因为如此,习近平主席特别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
2、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最先感受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1)他在1935年所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日战争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等等重要主张。
2)中国在以抗战实际行动抵制英美远东绥靖政策的同时,积极寻求国际支持,推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加快与同盟国间的联系与协商,推动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1942年1月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确认《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承诺共同奋斗,彻底战胜法西斯国家;承诺不与敌国单独媾和,同心协力,直至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首次使用“联合国”的名称,为日后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中国作为四大领衔国之一参加签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主要国家之一。
4)此后,中国在军事和外交上都作出很大努力,为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贡献自己的力量。军事上,中国出兵缅甸配合盟军在东南亚的对日作战;外交上,中国通过与美英签订平等新约、参加签署《莫斯科宣言》以及出席开罗会议等重大外交活动,为维护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了杰出贡献。
3、日本军国主义和纳粹德国的失败,宣告了法西斯集团以反人类意识形态主宰世界的图谋破产,彻底粉碎了其奴役各国人民以及扼杀其他民族文化、民族认同和传统价值观的罪恶行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中国和苏联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并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迄今为止,联合国依然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多边主义的一面大旗。《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战后80年间,尽管局部战争不断,但总体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发挥作用,是重要原因。
但8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在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意图利用手中掌握的对各国压榨和盘剥所获的巨额资本另起一套,建立对己有利的国际秩序,即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美国作为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头号代理人,在世界各地滥施强权、横行霸道、肆意妄为,致使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在运行过程中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合则用,不合则弃”的现象比比皆是。
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缔造者和受益者,也是这一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在涉及人类发展前途命运的历史时刻,中国利用一切场合发声,并携手俄罗斯、上合组织成员国、金砖国家成员多次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始终强调:
1)《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必须得到全面、充分、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不能被推翻,不能被篡改,不能被曲解。
2)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中的核心作用,包括在协调各国利益、团结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核心作用,在参与热点冲突政治解决方面的核心作用,在人工智能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等,都不能被削弱,不能被无视。
3)台湾回归中国恰是二战的胜利成果之一,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不容置疑,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捣乱,中国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说到底,当今国际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斗争与较量,都是与维护还是破坏国际秩序相联系的。
4、现行国际秩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国际社会当前面临新挑战、新任务。
比如,在经济全球化、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上,现行国际秩序明显应对乏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却未能在全球治理体制上反映出来,广大发展中国家未能获得应有话语权;全球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但现行国际秩序不能解决共享发展、普惠发展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现行国际治理体系效率低下、代表性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国际社会加以认真讨论,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制定阶段性对策,不断推出改革措施,逐步加以完善。
早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又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行动导向。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以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为前提,不能为实现一国安全而牺牲他国安全,要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安全架构。全球文明倡议主张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2025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期间,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全球治理倡议包含五个核心理念,即奉行主权平等、遵循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这五个理念囊括了改革完善全球治理必须遵循的原则、路径和方法。全球治理倡议和先前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一道,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上的重要依托和方法论上的有力支撑。
中国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主张,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赞同,完全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符合各国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是人间正道。我们要在对外工作中有意识地做各方工作,大力宣传中国的倡议和主张,不断扩大影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