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喜欢把“二十四史”中一些他觉得有意义的人物传记,送给其他中央领导人阅读,有乐趣共享,有史识共鉴,有经验共取,有教训共勉,也都是为了古为今用。
我从小就亲眼观看着,农民因为没有土地所遭受的种种悲惨折磨,这使我更加热爱土地;同时又日夜地悬着心,唯恐那几亩使我赖以生存的瘠薄的土地,有一天会被人夺走。
毛泽东站在劳苦大众立场,执行了一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世界受压迫民族和民众根本利益的外交路线;基辛格、布热津斯基则是完全站在美国资产阶级立场。
我们要教育人民,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集体,为了后代,为了社会前途而努力奋斗。要使人民有这样的觉悟。教科书对于为前途、为后代总不强调,只强调个人物质利益。
坚持用“毛泽东思想”分析问题时,却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已经变得不合时宜,宣扬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成了最危险的文学创作。
《武训传》是新中国第一部“反动”戏剧。但它的内容其实很励志:清末,一个出身底层的手艺人,自己没有孩子,却省吃俭用,供养自己收养的诸多孤儿上学,读书成才。
怀念毛主席的理由太多了,当社会上习惯了一种健康向上的风气,习惯了一种伟人的作风,那么人们就是认定了,在中国,壮哉,毛主席,伟哉,毛主席!
蒋介石似乎总是在处于下风。尤其是在战场上,从最早的对红军五次围剿到后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在多次的交锋中,蒋介石的战绩总是胜少负多。
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我们继续学毛选。大家知道,主席基本上没有写过什么长篇大部头专著。他的多数文章都是为了说明问题或者是解释某种方针的,讲述的是一种道理。这是由他的使命所致。
我一直认为,在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始终算是其中比较右的人而不是左的人。
青年毛泽东的十月革命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时期就已经显示出了它的核心内涵和本质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对当代具有重大的启发价值。
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1937年11月中旬,王明和康生由莫斯科飞抵迪化(今乌鲁木齐)。27日,在迪化的陈云搭乘苏联送王明、康生的飞机经兰州于29日一起到达延安。
青年毛泽东对十月革命的认识,浓缩了中国先进分子认识、接受十月革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的艰辛历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缘起和发生逻辑。
毛主席确实被骂过,而且传到毛主席那里,天也没有塌,地也没有陷;毛主席妥善加以处理,还起到了“兼听则明”、“闻过则喜”和“言者无罪”的示范作用。
毛主席被孤立了起来,好像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错误的。就像毛主席刚逝世的那些年一样,好像只有毛主席犯了错误,别人都比毛主席伟大。
毛泽东主席为我们证明:一个不同的世界是可能的!他是颠覆者的象征,是造反者的先知,是革命者的先驱,是伟大的人类解放者!
李百药概括的李世民这四个特点,是说他的决策风格和他每天的几大主要工作安排。毛泽东以“工作方法”称之,自是政治家读史的旨趣所在。
中国第一代社会主义者即第一代共产党人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指导下,通过走十月革命之路开始了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和探索,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综观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他始终将人和人的教育改造放在中心地位。他用最通俗的语言、简单的口号让他领导下的军人和群众明白国家的目标、个人的价值和信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毛泽东的对手,盟国《美国》说我蒋介石不行,可是他们又怎样呢,我看他们西方国家也是一群蠢猪。他们与中共毛泽东比,从哪方面都无法相比!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之间的较量绝非单纯的军事较量,因为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场政治较量。在《战争与政治》一部分中,毛泽东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在亚洲,伊朗前总统内贾德坚持用毛泽东的全无敌精神武装自己,把毛泽东“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诗句作为座右铭,指导自己与敌人周旋。
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鸦片烟;如果那样,许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毛泽东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