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首席记者毛泽东,居然是“新媒体”鼻祖

彻夜为新华社写稿子,每天最多时能写三四篇,他的稿子十分接地气,同时又饱含睿智,充满激情。这位资深“新媒体”人作品的特点就是:有激情,有视野,有胆识,接地气!

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来换回毛泽东的路线——顾作霖肺腑之言

顾作霖,当时只有23岁,没有经验的他,不成熟的他,被推到那样一个重要岗位上,这在当时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当时的革命还处在“摇篮”阶段。

周恩来对朱德说:如果毛泽东在,他会怎么做?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历史形成的铁三角。这样的战斗集体,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为什么能够形成这样的集体?他们为什么能组建成如此超一流团队?

“杜勒斯的预言”为什么让毛泽东非常震惊和无比忧虑

由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发展,世界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推行的战争政策和武装侵略政策接连遭到失败。

中俄两国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5周年大型展览《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纪念馆隆重开幕(组图)

由中国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和俄罗斯联邦列宁纪念馆共同举办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展览于2018年10月25日在俄罗斯联邦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列宁纪念馆开幕开放。

张全景:关于当前世界格局的几点看法

学习《帝国主义论》,掌握基本理论,高瞻远瞩。我们搞革命、搞建设,首先要认清世界大势,从而联系本国实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奋斗才能取得胜利。

中俄两国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5周年大型展览《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纪念馆隆重开幕(组图)

参加前期布展的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工作人员、联络人员和列宁纪念馆工作人员、俄罗斯青少年、乌里扬诺夫斯克市民以及中俄两国媒体等约400余人也参加了开展仪式。

毛主席“粗话”欣赏!

即便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毁了,对于太阳系来说,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来说,算不了什么。

韩立群:毛泽东观察国际形势的方法

毛泽东在第15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谈了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当时的中国外交面临多方面困境,以什么样的思路去看待这些困境,如何突破这些困境,国内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巩献田:钱学森谈毛泽东、公有制、政治体制与美国

钱老不但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人民科学家,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陈晋:向毛主席学习如何读书

我们重温毛主席的读书生涯,为的不仅是借鉴他读书的“术”,更重要的是领悟他读书的“道”,理解“读书人”毛泽东如何将读书化为实践的力量源泉。

毛主席读《三国演义》

1957年11月在访问莫斯科期间,一天晚上,毛主席请胡乔木、郭沫若及十来名工作人员一道吃饭时,也有议论。他说:“我们论三国,替古代担忧吧?”

毛主席旗帜鲜明地批判形式主义

毛主席对形式主义批判,涵盖了党内、军内、革命和战争、文化传播以及日常工作等许多方面,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体现了不同的内容,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毛主席为何说干部不参加劳动就可能变成国民党?就可能贪污、慵懒?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依然不断践行参与劳动!自身对劳动的要求并没有减少和放松,1958年5月,已经64岁的毛主席动员出席会议的全体人员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

看毛主席这些原话,像不像给今天社会开处方?

有些人如果活得不耐烦了,搞官僚主义,见了群众一句好话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那就一定要被打倒。现在,这个危险是存在的。

一代伟人毛泽东与普通兵雷锋的神交

当我想起党的恩情,恨不得立刻掏出自己的心,当我想起我所经历的一切太平凡的时候,我就时刻准备着,当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毛主席“三线建设”,功盖千秋!

三线建设,使中国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的威慑力。中国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马社香:对毛主席婚姻家庭的几点认识——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

爱情是不应横向比较的,或者说,爱情的横向比较有其不科学性。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都是独一无二的,主席对杨开慧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对贺子珍的爱也是独一无二的。

中俄两国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5周年大型展览《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纪念馆隆重开幕

2018年10月25日,中俄两国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5周年大型展览《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纪念馆隆重开幕。

朱永嘉:毛泽东用小人物的历史深意

始终把关爱的重点放在小人物这一边。大人物是保守倾向的代表,小人物则是谋求进取的代表。《孟子·尽心下》中有“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毛主席批示:拖拉机型号、名称不可用洋字【组图】

第三套人民币一元钱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之一,叫金茂芳,是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也是是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画面上的拖拉机就是东方红号。

毛主席的七篇文章,让马云、任正非等众多企业家反复学习

革命斗争很残酷,企业的竞争谈不上你死我活,但也绝对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企业无论是在生存阶段,还是在发展、壮大阶段,都要讲竞争策略。

毛泽东为什么要在全国大办“五七干校”?

对“五七”干校,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都不陌生。它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改造”干部的场所。那么,“五七”干校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结束的?

这位央视名嘴怒说:听到有人诋毁毛主席就会无名火起

然而今年9月9期间央视却又推出重磅演讲“文化巨人”毛泽东、且能在重要节点持续播放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实在也让人感到无比意外。

任志刚:否定毛泽东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

那是一个给普通人灌输了理想和道德的时代,是难以达到的神迹。不要再试图贬低毛泽东时代,这样做只会降低后人对我们智力水平的评价。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