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大牌名酒酒厂参观,导游介绍,“该厂每年产量6万吨,而南方某省每年消费该品牌酒40万吨”。数字未必精准,但绝不是空穴来风。
现场一位朋友感慨,“那34万吨也可以讲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了!”事实上,那南方某省一年喝的该牌假酒应该至少39万吨-----毕竟6万吨不是都销售给了该省。
对于名牌售假,我们长年来似乎早已视之为见惯不怪的常态。这种麻木不仁“无为而治”,实是无所作为躺平佛系,恰恰是最可悲的。
幸好我没钱喝,也喝不惯。要是我有钱,又喜欢喝,却因为身份只富不贵,花了真钱却无法保证喝到的是正品,岂不是比窦娥还“冤煞也么哥”?
这也是中国社会治理的巨大问题。怎么就打不通“最后一公里”,做不到哪怕将6万吨中的一小部分精准投送到只富不贵的人嘴里?
“只管杀不管埋”不行,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同样不行。就如造得出核弹,还要有“枪”------导弹,能精准投送出去,才叫形成完美闭环。满足于造得出大牌名酒,却不能在销售过程中禁住假冒,则“名酒文化”无法振兴,更无法抵达“名酒文明”。大国制造,还要有大国气象大国气派的销售文明支撑,否则无以抵达制造强国。
有人说,不妨尝试让严谨的德国人负责该牌名酒的全球总经销,至少可以让他蹚出一条路来,有经验可资我们借鉴。这当然是笑谈。“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同样,我们造得出名酒,也一定有能力销售得好名酒。关键是理念上要真正重视这一问题。
只重生产不重销售,就如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放卫星不管回收。某种意义上说,在销售为王以销定产的时代,销售甚至比生产还重要。该牌名酒一定要转变观念,像重视生产一样,切实重视销售,让其销售文明真正与该酒品牌相匹配,才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题中之义。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如果能有革命英雄杨根思这样的“三个不相信”宣言,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目标不能达到呢?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