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偶感两则:许倬云与夏洛克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8-12 18:25:14

 

1.jpg

 

“许倬云身上的封建性、买办性,恰恰是他被一些人捧为青年导师的根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时,旧知识分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封建知识分子,一类是买办知识分子。

当然,还存在一些新知识分子,如延安知识分子,国统区的进步知识分子,等等。

无疑,旧知识分子是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所以毛主席提出了知识分子改造的命题。

1951929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作《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强调知识分子应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标志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正式开始。

2.jpg

经过三十年左右的艰苦努力,大量知识分子脱胎换骨,从封建的、买办的知识分子,变成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

许倬云“幸运”地没有经历这一切,他的特点是合二而一:既是封建的,又是买办的。

所以,他是一个封建买办知识分子。

在历史观上,许倬云主张向后看,致力于“重整失去的伦理秩序”,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必然性,这体现了他封建性的底色;

许倬云美化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极力为台湾一些人的“恋殖媚日”情结寻找理由,这体现了他买办性的底色。

吊诡的是,许倬云身上的封建性、买办性,恰恰是他被一些人捧为青年导师的根本原因。

看来,反封建的问题,去殖民化的问题,至少在文化领域,还远没有解决。

四百多年前,也就是中国明朝的万历年间,莎士比亚创作了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塑造了犹太商人夏洛克的形象。

四百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中国的情况来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以及民国和共和国,可谓沧海桑田。

3.jpg

但揆诸以色列在加沙的所作所为,我们会发现,夏洛克及其所属的族群,在文化性格方面,简直一点没变。

这令我意识到,欧洲之所以有绵延千年的反犹主义传统,绝非偶然。

夏洛克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呢?

1、得势时,把事情做绝,不留余地。

他痛恨安东尼,当安东尼不能按时归还借他的高利贷时,他不依不饶,在法庭上拒绝安东尼双倍还款的提议——“即使你给我六倍的钱,我也不接受”——一定要从安东尼的胸口上挖下一磅肉。

摆明了,他就是要让安东尼死。

2、夏洛克的思维方式中,始终包含自我毁灭的因素。

夏洛克认为,他要求严格执行契约中的“一磅肉”条款,因符合法律条文而无懈可击,但他忽略了法律的本质是维护公平而非纵容极端伤害。

所以,当鲍西娅以契约只允许割肉,不能流一滴血,也不能多割或少割一丝一毫的理由进行反击时,夏洛克发现自己落入了自己亲自挖掘的致命陷阱。他不仅不能杀死安东尼,反而因意图谋害威尼斯公民而触犯法律,最终将失去财产和自由,甚至被判处死刑。

辩证法认为,“把事情做绝”与“自我毁灭”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族群、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要一面而不要另一面——得势时的赶尽杀绝,一定意味着失势时的死无葬身之地。

4.jpg

抗议者的街头扮演。

《威尼斯商人》是喜剧,夏洛克最后,完全靠众人的怜悯而苟活了。

但未来的世界历史,恐怕未必是喜剧。正在赶尽杀绝的以色列,今后能不能得到苟活而必须的怜悯,就很难说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