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与突围之间的项英与陈毅
点击:  作者:东南陈楠    来源:八达街行走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6-23 14:12:25

 

陈毅,1944年

 

前年写过一篇20万阅读文章:留守中央苏区的3万红军的结局,今天来继续这个话题。

 

1

受伤的陈毅

 

1934828日,第五次反围剿的兴国战役,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坐骨中弹,坐骨碎片留在身体里。医院是有X光机,却没有电,照不成片子,因此虽然住院已一个多月,但开不了刀,问题一直没解决。

 

1934109日,红军长征前一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过来看望陈毅,告诉他:红军主力就要走了。中央决定让项英和陈毅等一些同志,留下来坚持斗争。要陈毅留下来是因为他懂军事,可以帮助项英,而且伤势未愈,不能远征。

 

周恩来这才发现陈毅需要拍X光片,便立即派人去把电台的一架发电机抬到医院里来。这架已经包装好,准备随红军长征的X光机,被重新解开,马上发电,由医生拍了照片,看清碎骨部位,当场就给陈毅做了手术。

 

就在探望中,周恩来给陈毅讲了中央的决定:中央革命根据地设立党的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中央办事处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军区、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贺昌、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梁柏台、陈潭秋、毛泽覃、汪金祥、李才莲等同志组成,项英担任中央分局书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贺昌任政治部主任。陈毅任中央办事处主任。

 

19341010日晨,红军主力告别了红色土地,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留下来的同志们和长征的战友互道珍重,挥手告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夹道送别亲人,千叮万嘱,泪洒衣襟。

 

19341012日,炮声隆隆,陈毅半躺在病床上,心情焦急。项英派来了担架,把陈毅接回了机关。项英给陈毅传达了中央的部署,并和他商讨今后的斗争大计。

 

2

留守红军情况

 

留下来的红军,共有武装力量34万人,计有:

 

中央革命根据地军区直接指挥的第24师和独立3团、7团、11团;

江西军区的1234团;

赣南军区的6团;

闽西军区的3个团;

杨殷赣州军分区的13团;

以及登贤独立团,加上各县独立营;

 

瑞金、会昌、于都、宁都等县的三角地区已经划定为基本游击区和最后坚持的阵地。

 

留守红军的任务是: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其周围进行游击战争,使侵占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敌人无法稳定其统治,并准备配合红军主力,在有利条件下进行反攻。

 

3

项英与陈毅的分歧

 

项英认为,形势很好,还要继续硬打硬拚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不承认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失败。

 

陈毅认为,失败就是失败,承认失败还可以少失败些。现在要赶快部署打游击。

 

项英把陈毅的估计说成是他情绪不好,悲观失望。

 

陈毅说,我对革命从不悲观失望。承认失败并不是悲观失望,而是政治上坚强的表现。

 

在这个历史的转折关头,对形势的估量和斗争的部署,项英和陈毅二人是存在着原则的分歧的。

 

项英一直把希望寄托在想象中的红军主力大捷上:

 

红军主力会在湘西或湘黔边连续打几个大胜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敌人将会被吸引到那里去。

待红军主力回师,我们就能粉碎敌人的进攻,恢复已失的革命根据地。

 

陈毅提醒他说,蒋介石的兵力大大超过了我们。他用一部分兵力去追堵主力红军,而以另一部分兵力留在这里专门对付我们。我们不能依赖红军主力,应当独立自主,作坚持斗争的打算。

 

陈毅提出,要迅速把干部和部队分散,开展广泛灵活的游击战争:

 

红军24师和游击队应立即分散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各个县去,作为游击战争的骨干。这样可以保存一批相当可观的力量。

高级干部如瞿秋白、陈正人、周以栗等都有病,还有一些不能走的知名人士,最好让他们穿上便衣,到白区去隐蔽起来,坚持打游击,他们是吃不消的。

 

4

虚弱的瞿秋白

 

陈毅说得很对。

 

陈丕显,当时19岁,原任闽赣省军政委员会团代表,不久前回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共青团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局委员兼儿童局书记,不久又调任少共赣南省委书记。本来,陈丕显以为自己会跟红军主力走的,没想到被领导要求留了下来。

 

1935年新年,中央分局驻地,陈丕显看到了瞿秋白,他身患疾病,脸色很不好,浮肿,正在自己动手煮稀饭、煮鸡蛋。柴草很湿,满屋是烟,瞿秋白不断地咳呛着。

 

小伙子陈丕显感到十分怅惘,象瞿秋白那样的身体,怎能坚持打游击呢?

 

5

最后的歌舞升平

 

项英热衷于大兵团作战,他提出了部队的新的中心宣传口号:创造新的师、新的军团,准备配合红军主力,进行反攻。

 

除了扩充队伍,大摆摊子外,项英还打算搞军事学校、兵工厂,迷恋于旧的形式,企图再搞起一个大的革命根据地。

 

项英不愿意把得力的干部分配给地方,不愿意把比较象样的武器装备分配给各个部队和游击队。相反,项英把地方的许多游击队改编为独立团,将那些勉强出院的伤病员,都用来充实红军第24师,准备同敌人打硬仗。

 

项英说:

 

我们有主力第24师,再加上7个团,这10个团可以消灭敌人一个师。

 

陈毅不赞成这种做法,他对项英说:请不要忘记,正是这种死打硬拚的战术,把中央革命根据地搞垮了。

 

陈毅还是坚持认为,过去那一套大规模根据地的工作方法和作风,全都要收起来,大家背起枪打游击去,不要让敌人找到目标。

 

项英不以为然。

 

项英是书记、司令员兼政委,重大问题最后必须由他决定。他没有采纳陈毅的意见,在这转折的紧要关头,错过了大好的时机。

 

那时,国民党军一时摸不清留守红军的虚实,不敢贸然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急进。加上他们对红军主力的转移,曾作过种种判断,担心是共产党设下的圈套。因此,北路敌人仍然用三里五里一进,十里八里一推的堡垒战法,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地试探前进,而南路敌人则已撤回广东。

 

后来看,这个时机对留守红军是很有利的,完全可以加以利用,实行从固守到分散打游击的转变。

 

但是,这个时机被错过了。

 

不仅如此,项英还按照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原来的意见,把政治军事形势秘密封锁,使干部群众不晓得面临的局面多么严重。

 

留守的同志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天真地以为红军主力过不了一两个月就会带着俘虏和缴获的武器凯旋归来的。

 

工农剧社的演员们天天忙着创作排练,准备演出,庆祝胜利。他们操琴、练歌,唱的是胜利的号炮。工农剧社的晚会,有民歌、独唱、舞蹈、话剧,天下着雨,群众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看演出。

 

一派升平气象。

 

6

项英的失败

 

不出陈毅所料,形势一天天紧张了起来。

 

19341026日,敌侵占宁都。

19341110日,敌侵占瑞金。

19341117日,敌侵占于都。

19341123日,敌侵占会昌。

 

至此,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县城全部陷入了敌手。

 

接着,敌人从北、东、西三方面向内紧缩,以集团兵力据守各个县城和交通要道,用堡垒封锁的方法,将广大地区分割成许多小块,将红军围困在越来越小的地区里,然后分区清剿,彻底消灭。

 

敌人每侵占一地就进行清剿,卷土重来的还乡团、铲共团,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活埋、挖心、肢解、碎割。

 

惨绝人寰!

 

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被杀害的人数达70余万。

 

国民党反动派和恶霸地主对贫雇农说:

 

你们红得一世?

 

然而,项英依旧在傲视敌人。项英集中兵力,要和敌人死打硬拚。

 

湾塘岗战斗

 

19341121日,当侵占瑞金之敌向会昌进攻时,项英为了兴奋中央革命根据地群众,提高他们的信心,将红24师以及瑞金、会昌县的两个独立营集结在会昌谢坊左侧的湾塘岗,伏击东路的敌第3师。

 

这一仗虽然歼敌半个旅,但也削弱了留守红军自己的力量。特别失策的是,暴露了自己主力部队第24师,给敌人造成了四面合围的机会。敌人集中了4个师的兵力跟踪红24师,使红军陷于更加困难的被动局面之中。

 

湾塘岗战斗的教训,迫使中央分局进行了新的布置,派出得力干部到各地区去领导斗争。首先是张鼎丞回到闽西,钟循仁去了闽赣,胡海回到东固。另外一部分干部被调往地方武装,加强各地区独立作战的能力。

 

但是,转变还只是局部的。

 

最后坚持的阵地失守

 

不久,南路敌军从广东边境回防赣南,从东、南两面向我最后坚持阵地进攻,与北路敌军配合,南北合围,拉网夹击。红24师、独立3团和11团,在狙击战中未能取胜。

 

牛岭战斗,留守红军以5个团的兵力去攻打1个团的敌军,却被敌人各个击破,遭到惨败,最后坚持的阵地也失守了。

 

193411月底,中央分局会议,陈毅提出了要迅速地全面转入游击战争的意见,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项英终于同意陈毅的意见。

 

项英要陈毅起草个指示发下去,部署各地转入游击战争。中央分局只留项英、陈毅、贺昌3人保持领导,其他成员都分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各个游击区。分局和一部分部队,赣南省党政机关和部队,则转移到仁风地区,待请示中央后再确定行动方针。

 

陈毅写出了指示。但这时已是年底,许多地区已被敌人隔断,无法联系,指示精神就没有传达下去。

 

7

留守红军的突围部署

 

19352月初,大风暴来临。

 

中央分局、中央办事处、中央革命根据地军区和赣南省的机关和部队已被敌人围困在了狭小的仁风地区,形势非常紧张。

 

战士和群众在山腰上,在深谷里挖战壕、工事,埋藏物资,坚壁清野。

 

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作报告说:目前的战争,要求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来一个大转变。

 

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传达了党中央头天发给中央分局的两份电报。

 

在这危急关头,党中央的声音来了。

 

党中央的一份电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重新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路线,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

 

党中央的另一份电报:反对大兵团作战的方针;应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其周围进行游击战争;彻底改变斗争方式,一般应由中央革命根据地方式转变为游击区方式。等等。

 

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说:中央分局昨天晚上开了紧急会议,反复讨论了中央的电报指示。陈毅说,事到如今,只有突围,冲杀出去才有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项英已接受了陈毅意见。

 

中央分局决定将部队分9路向外突围,开展游击战争。

 

具体部署是:

 

1)独立红7团随李才莲同志由会昌穿过封锁线,转至闽赣根据地。如有可能再转到博生县宁都以北,开展游击战争;

 

2)红24师的4个连,随陈潭秋、谭震林同志到闽西与张鼎丞同志的队伍会合,坚持闽粤边的游击战争;

 

3)由汪金祥同志率红24师的4个连,到寻乌南部和焦岭、平远、武平一带进行游击战争;

 

4)由李天柱、孙发力等同志率红24师的4个连,依靠寻南原有的游击区,向东江发展,与古大存同志取得联系;

 

5)派红24师的2个连向于都南挺进,建立于南游击区,并与信丰南游击区打成一片;

 

6)由龚楚(后叛变)、史犹生率红24师的71团(约9个连),从南安江、油山转至湘南,收容红34师失散队伍,并在该地发展游击区;

 

7)由徐鸣同志率红军独立第3团,到湘赣边传达指示,在该地开展游击战争;

 

8)红军独立第6团在赣南,由蔡会文、阮啸仙、刘伯坚同志领导的赣南军区指挥,进行游击战争;

 

9)中央革命根据地军区直接统率红70团(周建屏为团长,杨其为政委),在根据地穿插游击,并与各根据地取得联系,指导工作。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委员陈毅、贺昌同志,随红70团行动,其余机关工作人员,派到各地和各部队去工作。

 

危机已经达到了顶点,转折的过程已告完成,最后的突围就开始了。

 

作者:东南陈楠;来源:八达街行走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