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张志坤:须辩证处理“对外开放”与“自主自立”的关系
点击:  作者:张志坤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5-30 07:58:03

 

1.jpeg

长期以来,舆论场上一直有人在极力鼓噪对外开放万能的神话,他们把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实现小康的原因归功“对外开放”,把几十年来的发展进步归功“对外开放”,把当代中国所取得的一切成绩统统都归功于“对外开放”……在这些人的描述下,中国过去40年的繁荣昌盛,完全是靠加入WTO、融入全球市场换来的,俨然乎“一开就灵,一开万能”一般,在这些人的舆论逻辑之下,没有对外开放,今天中国的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建立在万能和神化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一些人就此猛烈攻击中国自主自立的主张和路线,无耻地抹黑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恶毒攻讦爱国主义,极力鼓吹要对美西方搞绥靖投降,认定只有对美西方全面开放和无条件开放,才有中国的前途与未来。


但是,我们说,这种神话完全就是人为虚构的产物,事实上根本不能成立。


首先,历史的前后对比很能说明问题


新中国建立以前旧中国曾经十分“开放”。正如人们所普遍知道的那样,自1840年以后,中国的国门被一步步打开,发展到清末民初的时候,可谓已经门开户破、全面“开放”了。当此时,西方势力全方位深入中国全面占领中国,在中国的国土上,不但有大量的外国公司企业,而且还有大量的租界地、占领军,一度深入到京津腹地要冲政府机构中西方顾问掌权当政,内河航道上外国军舰自由游弋洋人不但在中国传教布道设教堂,而且还办医院、办大学,在中国享有充分的权力和自由……要说“对外开放”的幅度、力度和水平,今天的中国完全不能同那时相比拟,那时旧中国十分“开放”,几乎是彻底“开放”了。


但结果怎么样呢?


结果是中国社会沉沦堕落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那个时候,除了少数买办与官僚资本家得以锦衣玉食之外,大多数中国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因此,对于这段历史,除了极个别败类分子兴高采烈予以肯定叫嚣什么中国当殖民地时间太短以外,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坚决予以否定,这其中就包括彻底否定这个时期的“对外开放”。


上述历史事实有力证明,对外开放非但不是拯救中国的灵丹妙药,相反在有的时候却是将中国送进火坑、推向地狱的罪恶之手。


其次,横向对比的现实案例十分清楚


当今奉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家远不只是中国一家,可以说,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都“对外开放”,其中有些著名大国甚至是全面、彻底的开放,譬如巴西、阿根廷、秘鲁等;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也在冷战结束后转向自由市场经济,面向西方国家全面开放,譬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非洲大部分国家也都在“对外开放”。因此,如果以对外开放当标尺衡量,在时间、深度、广度与水平等几个方面中国都一般水准,都难以同上述各国相提并论。


但结果怎么样呢?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南美国家类型的“对外开放”已经走到穷途末路的地步,巴西、阿根廷等已经几十年停滞,始终挣扎在危机的泥坑中;旗易帜转向自由市场的国家多数都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实际境遇和人民生活比当年的社会主义好不到哪里去;至于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他们的现代化进程更是举步维艰,距离先进发达水平差距越拉越大而不是越来越近,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这样的事实说明,当代世界的现实情况是,并非只要“对外开放”就能获得发展进步非但如此,对多数国家而言,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对外开放,而是如何在内部进行深刻的社会革命,摆脱现代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最后,理论逻辑上也难以自洽闭环


实现国家民族的发展最根本的要素是内驱动力,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以为靠外部援助或者先进国家拉一把就能得到救赎,就能发展强盛起来,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行列、并驾齐驱,完全是幻的空想。


因此,把对外开放说成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这种说法违反外因内因关系的基本原理,在理论上难以自洽;把对外开放这样一种主要具有经济意义的策略手段演绎成社会进步的秘诀,在思想上也难以闭环。搞这种神化论的人无非指望据此否定社会革命的意义,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作用,殊不知他们也在事实上否定了美西方国家当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资本主义大发展乃是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上,同对外开放”之与否完全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进一步推而广之,几千年来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与否和发展快慢,同样也是否“对外开放”不搭什么干系。


建立上述几个认识的基础上,系统和全面地认识“对外开放”就显得特别重要,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对外开放必须具有相应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特定前提和相应的背景下,“对外开放”才能为我所用,这个前提就是国家独立自主,相应的背景就是自身的政治基础扎实、经济背景强大,否则,所谓的“对外开放”就要变成失血流血,非但不能获得发展壮大,相反还将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待宰的羔羊。过去的旧中国是这样,现如今的第三世界许多国家也是这样。当代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功,并不是这个东西本身万能神奇,根本原因在于共产党的领导,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辩证看待对外开放的作用和影响


不难发现,那些鼓噪“对外开放”万能的人从来不说“对外开放”一句负面的东西,在他们的逻辑思想体系内,当代中国种种弊端与黑暗面一概都同“对外开放”毫无瓜葛,他们先是把美西方的东西一概现代化、崇高化,在此基础上把“对外开放”绝对化、神圣化,俨然就是“尽美矣,又尽善也”,成了完美无缺的天地完体。


但现实证明,实际情形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实的情况是,对外开放”根本就是一把双剑,对中国而言,它既有积极建设性的一面,也有消极破坏性的另一面,如何择取其中的有利成分而剔除其中腐朽垃圾,始终都对中国构成十分重大的政治历史考验,实际处理起来相当复杂艰难。因此,在理论认知和思想评价上,针对对外开放必须秉持辩证批判的态度,无节制地予以歌德颂扬,这等把戏在政治上就是下三滥的行径。


第三,将对外开放万能神化居心不良


时至今日,对外开放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都已经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也都在中国社会演绎发酵,中国人民在这一课题上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是如何辩证处理“对外开放”与“自主自立”的关系,如何辩证地处理面向全世界开放和面向美西方开放的关系但一些中国人仍然笼统地鼓吹“对外开放”,继续将其万能神化,拒绝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和正确取舍,可谓心怀叵测,其实质就是打着拥护“对外开放”的幌子,奉行投降主义路线,更深层面则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谁都知道,这些人逻辑体系中的“对外开放”,其实就是对美西方开放,他们歌颂中国的“对外开放”,表面上看是在歌颂中国共产党,其实是要推动中国在政治上向美西方靠拢,思想价值上向美西方皈依,在文化文明上向美西方融合,变相地否定中国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否定实现自主自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在根本上否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奉劝那些对外开放的万能论者,不要拿对外开放来说事,既不要在抗击霸权关税战的问题上拿来说事,也不要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拿来说事,相关的鼓噪与神话可以休矣。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