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周忠:北方大旱危机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反思
点击:  作者:周忠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5-25 09:51:23

 

1.jpg

 

一、极端干旱对超大城市系统

的全面冲击


2025年北方旱情已突破历史阈值陕西南部、河南西部等地达特旱级别,珠江流域西江降雨量创1961年以来新低,黄河中游降水偏少30%-40%。西安渭河水位降至历史低位,秦岭北麓70%小河断流,水库见底或者干涸;地下水超采导致埋深突破300米警戒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量已占西安主城区50%,汉江水位较常年下降1.2米,丹江口水库蓄水量同比减少15%。这种系统性水资源短缺已导致城市供水进入“配额时代”,部分区域实行分时段供水,高层建筑夜间水压不足成为常态。


1、城市代谢系统的崩溃前兆城市不节制的用水生活习惯,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和流失。超大城市日均用水量超300万吨的规模,在干旱背景下暴露致命缺陷。以北京为例,万元GDP用水量虽降至8.45立方米,但200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需求仍达1.2亿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率仅30%。太原市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将园林用水效率提升30%,但工业冷却水缺口仍达15万吨/日。更严峻的是,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覆盖率不足40%,每年约2亿立方米达标中水被浪费。


2、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暴露超高建筑群加剧水资源分配失衡。一个200米地标建筑群日耗水达8000吨,其地下空间积水处理系统耗能占建筑总能耗12%。而同期建设的海绵城市设施仅覆盖30%建成区,雨水渗透率不足0.3,远低于海绵城市0.5的标准。广州白云区供水管网漏损率高达18%,年损失水量相当于2个西湖。


二、城市扩张模式与

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矛盾


1、摊大饼式发展的生态代价中国城镇化率从52%跃升至65%,但人均水资源量下降23%。以西安为例,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3倍的同时,秦岭水源涵养林减少40%,导致区域水资源调控能力衰减。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形成10万平方公里漏斗区,每年沉降速率达5厘米。这种掠夺式发展使城市水安全边际持续收窄。


2、超高建筑的负外部性叠加调查数据显示,50层以上摩天大楼群形成“热岛-干岛”复合效应。实测数据显示,CBD区域地表温度较郊区高4.2℃,相对湿度低15%,导致局地降水减少20%。北京CBD区域空调冷凝水排放量达3万吨/日,但回收利用率不足10%,加剧水资源浪费。


3、水利工程的时空错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年调水95亿立方米,但2025年实际可供水量缩减至78亿立方米。更关键的是,现有调水工程未考虑气候突变因素,当汉江出现50年一遇枯水时,调水能力将骤降40%。北方水库群联合调度系统仍采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模型,难以应对极端干旱下的多水源竞争。


三、城市建设要从规模扩张

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型


1、城市规模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平衡禁止大城市、超大城市扩容,城市发展要从建多少环的扩张大城市向县镇级中小城市网络化布局转变借鉴德国“节点城市”模式,在20-50万人口城市群间建立水资源共享机制。太原盆地通过九河复流工程,实现汾河-晋阳湖-潇河水系联网,提升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禁止城市建大广场、宽马路等占用土地,扩大城市规模的问题,推广深圳工业上楼经验,将单位土地用水强度降低60%。某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垂直水循环系统,实现用水重复利用率92%。


2、水利基础设施的智慧化升级构建覆盖城市供水全链条的数字模型,实时优化调度。广州北江引水工程配备智能闸控系统,将输水效率提升25%。应用大气水捕获技术青岛试点“空气取水塔”,利用纳米材料从空气中提取水分,日均产水达5吨/千平方米。


3、全民节水文化的重塑大力开展节水宣传,提高供水价格,以价格杠杆和超用水处罚的结合,规范居民和企业商业用水。建立家庭-企业-政府三级水账户,超额用水需购买生态补偿额度实行高价惩戒。河北试点显示,该机制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8%。推行上海推广“节水信用分”,市民通过修复漏水点、使用节水器具可兑换公共服务积分,参与率超70%。


四、构建气候韧性型城市治理体系


1、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在西北不少沙漠化区域,也不少古老城市因为缺水而成为废墟,或者淹没在茫茫沙海的悲剧,这些活生生的灾难应当广泛宣传,让全社会警惕。完善法律规定,将“以水定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城市扩张“水账户”。重庆璧山区规定新建项目需提交《水资源论证报告》,超定额用水项目不予审批。北京城市副中心实行“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40%”的硬约束,从源头控制用水需求。


2、跨尺度水循环闭环建设依法规范建筑设计建设,建筑上要强制要求20层以上建筑安装雨水收集与中水回用系统,北京CBD已有45栋楼宇实现“零污水直排”。流域构建“引汉济渭-渭河生态补水-城市再生水”三级循环链,使西安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突破45%北方和其他缺水城市应当借鉴新加坡建立集水区系统,设立中央集水区作为受保护的集水区和自然保护区,专门用于收集雨水,提供高质量的原水“深隧道阴沟系统”,负责回收每一滴用后水并进行处理和净化,家庭和企业的用后水,都会通过长达48公里的阴沟,送到樟宜供水回收厂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这种净度达国际标准的用后水就成为新生水的生产水源。


3、气候适应性政策工具包广东试点“农业干旱指数保险”,当降水偏离阈值自动触发赔付,覆盖300万亩农田。郑州建立“三级阶梯水价+错峰供水”体系,将高峰时段用水量压减35%。


五、从生存危机到

文明跃迁的历史抉择


2025年的大旱不仅是气候警钟,更是文明发展模式的压力测试。当北京CBD的玻璃幕墙倒映着干涸的护城河,当西安钟楼下的古井水位跌破历史极值,人类需要重新定义"发展"的内涵。未来的城市竞争,本质上是水资源管理智慧的较量——那些能在有限水循环中创造最大价值的城市,才能在气候变化的惊涛骇浪中立于不败之地。这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勇气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用制度创新和技术革命重构人水关系,在生态文明的坐标系中寻找城市发展的新范式。同时,我们应深入研究地球规律,科学制定发展策略,避免盲目跟随西方过度环保的极端做法,确保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