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平市石龙镇四平村村干部向木材老板索要道路磨损押金、辛苦费等“吃拿卡要”问题被查处,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这一案例再次为基层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吃拿卡要”行为危害极大,必须坚决防范和整治。
“吃拿卡要”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本是正常合理的诉求,却因个别党员干部的不良行径,被迫付出额外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成本。一些群众为了尽快办好手续,不得不违心给好处,本就不宽裕的生活雪上加霜。就像石龙镇的木材老板,为了能顺利开展业务,无奈满足村干部的无理要求,内心却满是愤懑。这种行为直接侵犯群众的财产权益,让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大打折扣。
“吃拿卡要”破坏营商环境。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但“吃拿卡要”行为却让他们望而却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若总是遭遇来自基层管理部门的刁难和索取,不仅增加运营成本,还会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这会使许多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打消念头,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放缓。
“吃拿卡要”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吃拿卡要”这类行为严重违背党的宗旨,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破坏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往往会因为个别干部的不良行为,对整个党组织产生负面看法,长此以往,党的执政基础将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吃拿卡要”行为,必须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行政审批、项目监管等容易出现“吃拿卡要”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同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让群众敢于监督、乐于监督,形成全民参与的监督氛围。一旦发现“吃拿卡要”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形成有力震慑。
基层治理关乎国计民生,“吃拿卡要”是基层治理的毒瘤。只有坚决杜绝这种行为,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为乡村振兴和基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作者:黄依然;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