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这些钱只抵得上坐牢这些年的工资。坐牢期间,工资没有了,非法收入被没收了;坐牢出来,退休金取消了。莫贪莫贪,吃贪腐吃进牢,没工资难养老。”一名贪官出狱后算的这笔账,不禁让我想起另一位贪官的“忏悔”。2023年8月,四川宜宾市纪委监委通报称,珙县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赵正冰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赵正冰感到非常痛心和懊悔,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对自己的行为深感羞愧和愧疚。我失去了40年的工龄,这是我最大的损失。”
网上许多对于赵正冰的报道,标题都是赵正冰“痛哭失去40年工龄”。还有一则有关另一位贪官的报道,标题是-----一位医院副院长被查后痛哭:“坐十几年牢,出来怎么养老?”
这些贪官,到了这样的地步,有意无意间还是改不了把事业当生意、“精致利己”的积习,不是第一时间里定义自己失去了多少年党龄、给党和人民带来多大危害为最大损失,而是出于本能近乎丝滑地忧心个人收益“划得来”“划不来”的一己之私。说到底,这些人没有彻底吸取贪腐的教训,“算账式反腐”没有真正触及其灵魂。
也许有人说,太过高大上的反腐宣传难以入脑入心,只有“失去多少年工龄”“受贿这些钱只抵得上坐牢这些年的工资”这类精准计算才最接地气最有说服力。殊不知,这样的算法,绕来绕去终脱不了“千里迢迢来做官,为的都是吃和穿”“五斗米”“稻粱谋”之类的窠臼,渲染的不过是低俗陈腐的价值观。我们的媒体帮着其算计个人的小九九,放大其“痛哭失去40年工龄”之类的感慨,如此宣传,不啻于是对反腐的庸俗化,使反腐宣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将反腐宣传误导入歧路。
马克思说过:“如果(资本)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同样,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抱定“当官就是发财”理念,那么即使是坐牢出来的贪官,如果有机会让他重新来过,当面对更大诱惑时,仍然保不齐能心如止水老僧入定。
《资治通鉴》记有唐太宗《君不自诈》的故事:“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有法学术语“毒树之果”:如果证据的来源(树)受到污染,那么任何从它获得的证据(果实)也是被污染的,在诉讼审理的过程中将不能被采纳。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只是依靠刑罚来治理国家,百姓纵可免除罪行却会失去廉耻之心;如果依靠德行来引导,以礼仪来整齐人心,那么人们会有所耻感并且自觉守规矩。同样,战略层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存在问题,则战术层面的算计再怎么考究精细,终难逃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命运。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赵恒《励学篇》只能如唐太宗一样网罗“入吾彀中矣”的所谓“天下英雄”,无法激发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样的宏伟志向。
“要乎其上,取乎其中;要乎其中,取乎其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才能根本上杜绝贪腐。以考量个人物质利益的损益来警戒贪腐,看似量化有效,实则是饮鸩止渴。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