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时代的人际关系

六十年代初,父亲在浙江南麂岛当兵,母亲在江西上饶军部幼儿园当幼师,父亲给我们讲过一个月也只写得到二三封信,那个时代的人一心一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毛主席时代最火的一句话,你还记得吗?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在中国家喻户晓。无论是大喇叭广播,还是遍布城乡的标语口号,到处都能见到这七个大字。

郭松民 :毛泽东时代中国是真正的少年中国!

荆轲、卫青、霍去病之类的人物,隋唐以后就很少了。虽然也有岳飞、文天祥,但他们太过孤独,所以命运都是悲剧性的。

读懂了《论持久战》,就读懂了中国和世界!

1938年5月,毛泽东再次把自己关在了窑洞里,他七天七夜没有出门,除了一天两顿稀饭和咸菜外,就是不停地抽着劣质的纸烟,埋头写作。

宗琪:毛泽东时代的大学生活(组图)

解放前,我的父亲常常失业,直到解放后,才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并且在毛泽东时代,我们兄妹五人中,竟有四个大学生。

“老三篇”不“老”,“老三篇”永远是中国人精神的“三宝”!

“老三篇”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写下的三篇经典之作——《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的统称。

李玲:为城市老爷还是为泥腿子?毛泽东六二六指示要回答的问题

毛泽东“六二六指示”发表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六二六指示”历久弥新,她原创的医疗卫生的中国模式,是全世界公认的典范,仍然引领着国际医疗卫生变革和发展。

李树:毛泽东、杨开慧与保姆孙嫂

毛泽东家里常常来革命同志,许多革命的会议也在毛泽东家里开,孙嫂就成了自然的招待员,还负责看风放哨。

朱德生前最后一次赋诗酬唱毛泽东

我出生于1952年10月。时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上的开城进行停战谈判,和平有望。

李树:毛泽东、杨开慧与保姆孙嫂

这也印证了杨开慧手稿中的一句话:“我同情下层生活的同胞,我忌恨那些穿华服、只顾自己快活的人……”

1964年的一场“迎春晚会”引出了毛主席对文艺界的严厉警告

1964年的一场“迎春晚会”引出了毛主席对文艺界的严厉警告:“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真是英明预见!

毛主席在去世前多次对张玉凤谈起一件事

50岁以上的人对张玉凤常有一种神秘感。她是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

这个为亲生儿子搞特权的领袖,让人泪流满面!

1950年10月17日夜,毛岸英找到了父亲,再三请求参军上前线,奔赴朝鲜战场。这一年,他刚刚新婚不满一年。

毛主席罕见的几次发火

熟悉毛主席的人都知道,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很少发脾气,但有些时候,毛主席也是会发火的。

任志刚|毛主席的阳谋:我就是这么打你的,你知道也躲不开34

土豪家没有几杆枪的,毛主席的说法是分兵以发动群众。但是弱势一方在遇到强势敌人的时候也采取分兵的战法估计就属于不明白了。

白纯:指导抗战的不朽篇章——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历史魅力与时代价值

《论持久战》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自信,贯穿全文始终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研究战争与军事问题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持续发挥了长期的指导作用。

揭秘一张毛主席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

2013年12月20日上午,在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前夕,《解放军画报》记者前往北京车道沟,拜访《解放军画报》原高级记者、著名军事摄影家孟昭瑞。

主席问钱学森靠什么支持你回国,钱学森说八个字,主席热泪盈眶

新中国以来,我们国家各项经济都在有条不紊的快速发展,可是我们的军事实力却发展的缓慢。为了发展我们国家的实力,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

陈晨:毛主席为什么要批判孔子?

在崇尚科学的今天,稍有文化的人都知道,以上那些孔子的道德礼教都是与现代的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社会制度以及现在提倡的人际关系相悖的。

毛泽东为什么要批孔

2011年1月11日天安门广场一角冒出来了一个二千五百年前的孔丘,为了暗喻孔老二的尊贵,特别确定像高9.5米,呵呵,九五之尊喔。

全场折服:这教授把毛主席“为人民服务”思想讲活了!

今年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互联网上关于马克思及《资本论》、马列主义、《共产党宣言》等文章,天盖地。然而,回望历史发现,眼下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困境。

感受一下毛泽东“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时代!

每一个时代都有那时候的时代文明特征,本人作为经历毛泽东时代的老百姓,感触最深的还是毛泽东时代那些良好的社会风尚。

1950年毛泽东“罢宴”,深刻之语恰似警钟长鸣!

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回国,计划在东北沿线顺路考察一下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进行比较研究。

任志刚:我们学习毛主席的思想主要是学方法论,而不是简单的结论!(29)

我们以前曾经说过,军事斗争是人类最重要的行动。如果能打赢就啥都不用讨论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把军师作为智慧者的象征和代名词。

季春芳 李正华:毛泽东治国理政思想的现实启示(1949—1957)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研究毛泽东治国理政思想对于当前国家建设发展的现实启示,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之举。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