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铁穆臻|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反第一次大“围剿”与毛主席战争艺术的基本定型
点击:  作者:铁穆臻    来源:毛著毛时代史Maoism研究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8-13 12:14:23

 

 

序言: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这是毛主席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下,红军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大捷。笔者认为,这一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以来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实质上标志着毛泽东战争艺术思想的基本定型。主席军事专著中关于战略战术的主要内容,我们实际上都能看到第一次反“围剿”中战略战术的影子。

 

第一次反围剿标志着积极防御战略的定型

 

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都指出:战略上,我们坚持的是内线作战、防御性作战、持久性作战、消耗战;战役上,我们坚持的是外线作战、进攻性作战、速决战、歼灭战。这样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就是主席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的总方针,是主席的战争指导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次反围剿时,主席坚持战略上内线作战,撤离守不住的地区。当国民党各路军分别进入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城等地的时候,他们无一不扑空。主席坚持战略上的防御性作战,积极的退却、主动的退却、诱敌深入,就是积极的防御性军事行动。主席坚持战略上的持久战、消耗战,反对迅速争取一省和数省的胜利,坚持逐步消耗敌人,与倾冒险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一次反围剿时,主席坚持战役上以主动出击、消灭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来取得根本胜利。所以,主席指挥我军诱敌深入成功之后,迅速歼灭了张辉瓒师、谭道源师有生力量,歼敌1.3万人。这就是战役上的外线、进攻战。毛主席、朱德同志在1229日晚8时下达歼灭张辉瓒的命令、红三军第七师1230日进入预定阵地,张辉瓒师先头部队在30日上午9时到达附近之后,就遭到了我军的突然、猛烈的攻击。战斗到下午3时,我左路、右路军全部按主席的指示迂回到龙冈侧后;下午四时,张辉瓒师被我军全歼。这是一场痛快淋漓、迅速取得的巨大胜利。

 

第一次反围剿,无疑是毛主席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战略上的内线、持久、防御、消耗战,战役上的外线、速决、进攻、歼灭战的一次辉煌胜利,也是红军创建以来前所未有的一次辉煌胜利。

 

第一次反围剿标志着运动战和歼灭战艺术的定型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都指出:我军和敌人打不起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阵地消耗战,只能主动撤离守不住的地区,然后主动在运动中制造和把握出其不意消灭敌人的战机;我军要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不能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争取每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成建制的敌人——牢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以运动战为主要形式、以歼灭战为主要内容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争艺术,主席在第一次反围剿运用得炉火纯青。

 

主席指挥第一次反围剿时,淋漓尽致的讲解了运动战和歼灭战的战争艺术。主席说:第一,我们军民一致,人民积极援助红军,这是最重要条件。第二,我们可以主动选择有利阵地,设下陷阱,把敌人关在里面打。第三,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一部分,一口一口地把敌人吃掉。第四,我们可以察明敌军行动,摸清敌人行动规律,从而发现敌人的薄弱部分,拣弱的打。第五,我们可以把敌人拖得精疲力尽,然后再打。第六,我们可以造成敌人的过失,乘敌之隙加以打击。主席论述的主动选择阵地、选择有利地形、设置陷阱、捡着敌人弱的部分打、拖得敌人精疲力竭,讲的是运用运动战打败敌人;主席论述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一口一口的歼灭敌人,是运用歼灭战消灭敌人。主席这段话,为我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之战夺取胜利指明了方向。

 

主席在指挥第一次反围剿时,写了一副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敌进我退、敌退我追,运动中歼灭敌人,讲的是运动战这一主要的作战形式;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讲的就是歼灭战这一主要的作战内容。主席的这副对联,是他指挥第一次反围剿的总纲领。

 

根据主席亲自指挥反第一次大围剿的总方向、总纲领,我们足以得出这一论断:在第一次反围剿,主席将运动战和歼灭战的战争艺术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

 

第一次反围剿标志着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慎重初战的战争艺术的定型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指出:指挥战争必须注意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主动权,就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计划性,就是注意提前做好战争计划、准备,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灵活性,就是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战略战术,从而保证指挥方针符合实际情况。主席指挥第一次反围剿的过程中,全面诠释了什么是通过高度的计划性灵活性保证主动性。

 

主席指挥第一次反围剿计划性,体现在主席的兴国调查。主席提前进行兴国调查、从而做出了向永丰退却的充分准备。罗坊会议期间,主席挤时间进行了一次详细调查活动。参加调查会的有八个兴国农民。在这次调查,主席对当地的社会情况、土地斗争中各阶级情况都做了详细的询问和记录。在军情极其紧急的情况下,主席还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这是为什么?主席在当时很重要的考虑,就是为第一次反围剿做好战场选择准备。在这次调查,主席摸清了永丰地区农民的实际情况,对赣南农民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所以提前做出了我军可以向永丰退却的战略计划。所以,指挥第一次反围剿时,主席很有准备、有把握的决定军队向永丰地区撤退。通过这件事,我们可见主席作为最伟大战神惊人的缜密、慎重和高瞻远瞩。

 

主席指挥第一次反围剿的灵活性,体现在他选择进攻目标时高度的灵活机动。起初,主席和朱德同志希望在小布地区设伏、先歼灭谭道源师。然而,谭道源畏缩不前、满脑子是千万保住自己的狗命,所以在小布设伏的红军总是等不来他。然而,张辉瓒急于求战,率领他的部队快速前进。主席果断决定改变战役计划、先歼灭张辉瓒师。于是,主席和朱德同志下达了先歼灭张辉瓒的命令。这是主席指挥战役坚持灵活性的重要体现。

 

主席指挥第一次反围剿期间,保持着军队的行动自由:通过计划性,主动选择了有利的退却方向;通过灵活性,主动调整战役方针、选择合适的歼灭对象,从不被敌人牵着走,保持了高度的主动性。计划性和灵活性为主动性服务、主动性离不开计划性和灵活性,这就是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的辩证关系。慎重初战”“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这一战争艺术思想,也贯穿于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之中。正是因为慎重初战,主席指挥我军提前做好了退却准备、灵活而果断的选择着作战对象。

 

第一次反围剿之战淋漓尽致体现了毛主席战争艺术的精髓、核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役战术上重视敌人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役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毛主席战争艺术的精髓、核心。你打你的,你来打我,我让你打不着,不被你牵着鼻子走;我打我的,我来打你,制造我的优势,对准你的劣势,然后打败你;战略上藐视敌人、以弱胜强,也就是认清敌人腐朽反动、不得人民支持的阶级本质,敢于战胜强敌;战役战术上重视敌人,也就是战役战术上以强胜弱、在全局劣势中制造局部优势,从而在局部打败敌人——并逐渐积累局部优势变为全局优势,最终彻底打败敌人。毫不夸张地说,第一次反围剿标志着毛主席的战争艺术的基本定型。笔者之所以说基本定型,因为毛主席的战争艺术是发展的,例如游击战略”“十大军事原则”“零敲牛皮糖”......都是毛主席后来战争艺术的重要发展。

 

在第一次反围剿,主席的战争指导艺术精髓淋漓尽致的得到了体现:你打你的,你国民党反动派来打我,我不和你打,我进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从而让你打不着;我打我的,我集中我的优势兵力,引诱并歼灭张辉瓒师,从而打败你;战略上藐视敌人,你国民党不得人心、群众支持共产党的反围剿而不支持你的围剿,这是我战胜你的基础;战役战术上重视敌人,你国民党兵力多、武器装备精良,但是我退却之后集中我的兵力、形成我对你的局部优势,照样可以打一个痛痛快快消灭你有生力量的歼灭战。

 

结论:

 

毛主席的战争指导艺术中,以战略内线持久防御消耗战和战役外线速决进攻歼灭战为主要内容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运动战为主要形式并以歼灭战为主要内容的人民战争的战争艺术,以及毛主席的战争指导艺术中计划性、灵活性、主动性的辩证关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役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一精髓,都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淋漓尽致的展现。

 

正是因为毛主席创造了这一系列基本成型的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毛主席指挥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打败了兵力超过我军二点五倍的敌人,并在后来第二次反围剿打败了兵力超过我军六倍的敌人、在第三次反围剿打败了兵力超过我军十倍的敌人、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之战打败了兵力超过我军十三倍的敌人、在转战陕北的过程中打败了兵力超过我军九点六倍的敌人。深入研究了拿破仑战争历史的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说:在目前的欧洲,即使最有才的统帅,也很难战胜拥有一倍优势兵力的敌人。日常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的世界战争史上最伟大的战神毛泽东,军事能力无疑碾压西方杰出军事统帅之首拿破仑。

 

 

作者:铁穆臻;来源:毛著毛时代史Maoism研究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