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理文化 > 阅读信息
延梅|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点击:  作者:延梅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5-31 14:21:51

 

1.jpeg

 

眼前这座中西合璧的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坐落在繁茂、隐蔽的杨家岭狭窄的沟壑中,紧靠在南边的山脚下。青砖灰瓦,古朴高雅,一面鲜艳的红旗在礼堂顶端迎风飘扬,仿佛流淌着一幅红色的画卷,见证了岁月的更迭和历史的沧桑。每一个细节让我沉醉其中,在彼此陪伴,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感受那份深邃与心灵的碰撞。

1939年开始动工修建,长35m,宽30m,高13m,到1942年竣工完成。整个建筑外表吸收了西式风格,是仿苏联式。大门上方“中央大礼堂”几个大字,是时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所书。那种厚重感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承载着无数人的脚步和岁月的洗礼。屋顶呈穹庐状,前面有个塔楼,塔顶上有一根旗杆,可以挂国旗。从外表看似有两层楼房,正面上方是红星铸铁窗棂子,是鲁迅艺术学院设计。后面有舞厅和休息厅,周边有三、四百孔土窑洞,供代表们住宿。在当年的条件,可称得上“宏伟建筑”所以朱德曾风趣地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召开代表大会。

走进壮观、宽阔的大礼堂里面,陈设的还是1945年时的场景。大厅可容纳1000人左右,内部也吸收了陕北大跨度窑洞的拱式结构。整个建筑没有木梁木柱,没有钢筋水泥,高大、透彻,窗子采光明亮。

主席台上面有引人注目,七大政治口号:“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行”的环形标语;下面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横幅;再下面正中间是毛泽东、朱德的侧面巨幅画像,两边有六面党旗。两边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画像。前排长桌后,左右各有5把靠背软椅,是主席团15人就坐。礼堂大厅两侧墙上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两边挂着24面党旗(1921~1945年)代表中国共产党走过24个历程。三角木座形同英文“V”表示胜利。后面墙上中央悬挂着“同行同德”,礼堂地面是青砖铺设和摆放着一排排自制的长条木椅。整个礼堂大厅庄重、神圣、质朴、宽敞、光线充足,每次来到这里总有不一样的感觉和认识。

我踏在脚下的青砖上,久久地环视着当年的场景。1971年夏天,由延安地委和驻延北京干部会议决定:让我们在农村插队的知青,从各个县步行重走长征路,来到圣地延安参观学习。以后陪同中央首长、老红军、老革命来过;陪同友人、同学、发小来过;更多的是陪同全国知青,给他们讲解,让他们亲身体验,这块神奇的土地,红色的摇篮和延安精神的诞生地。

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会议。代表们历经艰难险阻,从抗日前线,从沦陷区,从各个根据地、从大后方,冲破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有的由八路军、游击队、地下交通站护送,有的中途负伤,有的途中不幸牺牲,跋山涉水,有的走了近一年来到向往已久的延安。陈毅曾作诗一首“众星何灿烂,北斗住延安。大海有波涛,飞向清凉山。”终于从四面八方,徒步汇聚在延安宝塔山下。

到了延安后,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了全体代表并风趣地说:“你们走过了长江,又过了黄河,过了津浦路,又过了陇海路,还翻过太行山。中国有名的河流、山川、铁路,都让你们走过来了!我们过去叫长征,你们呢,也是长征,人数少了点,是小长征。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前,大礼堂上演了《李秀成之死》《甲申三百年祭》等诸多话剧,还放映了《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苏联电影。有些是事先译好的,有的是现场翻译的,整个大会由秘书长任弼时和副秘书长李富春负责。由于当时延安社会复杂,鱼龙混杂,将警卫团安排在会场,代表驻地和往来路线巡逻,清凉山、宝塔上、凤凰山等制高点派出防空部队。

2.jpg

1945423~611日,全体代表起立鼓掌,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伴随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次大会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着全国121万党员。分为中直、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察鲁豫、山东、华北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最大年龄近70岁,最小的年龄20岁左右。

八个代表团的团长和名将。

1、中直、军直代表团团长,是中办主任李富春。代表:范文澜、胡乔木、艾思奇、黄火青、蔡畅等56名。

2、陕甘宁边区代表团团长,是西北局书记高岗。代表:林伯渠、肖劲光、李维汉、关向应、谭政等144名。

3、晋绥代表团团长,是八路军120师长贺龙。代表:乌兰夫、许光达、周士第、林枫、张达志等52名。

4、晋察冀代表团团长,是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彭真。代表:邓华、罗瑞卿、肖克、陈云、宋时轮等126名。

5、晋察鲁豫代表团团长,是129师长刘伯承。代表:陈赓、陈再道、杨得志、彭德怀、王稼祥等106名。

6、山东代表团团长,是115师长、抗大校长林彪。代表:江华、徐向前、李天佑、韦祖珍、邓克明等64名。

7、华中代表团团长,是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代表:韩先楚、伍修权、曾志、潘汉年、陶铸等113名。

8、大后方代表团团长,是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代表:李克农、邓颖超、徐特立、董必武、秦邦宪等84名。

还有一些名将因战时,因特殊原因没有参加七大,人数10人。

整个礼堂座无虚席,济济一堂,高朋满座,一派热闹的场景。

423日上午,大会秘书长由任弼时宣布开幕,在暴风骤雨的掌声中。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礼堂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424日,毛泽东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路线问题: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二是政策问题:阐述发展资本主义问题,批判民粹主义思想……准备转变,即游击战转变运动战,由乡村转变到城市……,三是党内的建设问题……毛泽东的口头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不时地引起阵阵笑声和掌声。

3.jpg

毛泽东致七大开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1945.4.24) 

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抗战中两条路线的斗争,阐述党的纲领并指出中国人民应争取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还有陈云、彭德怀、张闻天、陈毅等先后发言。大会经过讨论,一致通过关于政治、军事、组织方面的报告。通过政治、军事决议案和新的党章。

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全党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就是党的优良传统。

513日,原总政治部宣传部长萧向荣聆听了毛泽东的口头报告后,怀着激动的心情连夜创作出《歌唱中国共产党——献给“七大”》歌词,由音乐家李鹰航谱曲。在大礼堂举行专场演出,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台下的代表纷纷站起来鼓掌、欢呼、流泪。随后又举行了多场文艺演出,向七大献礼的歌剧《白毛女》等。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主席。选举任弼时、李富春为中央正副秘书长。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十三位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这是一个具有很高威信、团结全党的坚强集体领导。

611日,大会隆重闭幕,毛泽东致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他的讲话鼓舞了人心,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之作。

七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多次讲话,有许多代表曾回议当时的盛况:毛泽东的讲话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在场的代表激动万分,热血沸腾。

毛泽东在闭幕会上讲一个故事,愚公移山。当他叙述整个故事后,又讲到抗日战争胜利在望,我们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时候,再坐的全体代表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情不自禁地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接着说:“我52岁!”非常谦虚。

4.jpg

七大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重要的大会,总结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党的发展有了明确的认识。更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深厚基础。在这里举行全体会议21次,是党的历史上举行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已经“载入党的史册”。

七大一个重要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深入论述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毛泽东思想作了较全面、系统、科学的概括,揭示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使全党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实践中经过多次独创的经验、教训和理论概括,创造性的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适合中国的科学指导思想。七大也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近代史和人民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会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理论贡献。他的革命理论联系实践是一切工作的方针,他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他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他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他的集中概括。

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七大会议结束后,一首首激昂、饱含深情、振奋人心的革命歌曲、剧目、秧歌等,从这里传递出去。一幅幅火热、涌动生机和活力的珍贵图片、影像、文章等,从这里再现出去。在中央大礼堂公演京剧《三打祝家庄》《把眼光放远一点》《河神娶妻》等和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等,得到了七大代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毛泽东主席写信祝贺赞扬“巩固平剧革命的道路”晚上又举行盛大的舞会。

此后,七大坚持“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方针。“旗帜就是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代表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开辟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还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鼓舞人们的士气与许多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又开赴在斗争的最前线,开辟新的根据地。

5.jpg

毛泽东、朱德在中共七大主席台上1945) 

杨家岭,这个原本寂静的小山村仿佛与世隔绝。因这里产生并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而闻名于世。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几次重要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共七大;这里又诞生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毛泽东光辉著作40多篇《整顿党的作风》《愚公移山》《新民主主义论》《为人民服务》等。

耸立在心中这座距今80周年的中央大礼堂,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座历史的丰碑。透过这些原始、古朴而粗犷的建筑,似乎向我们传达着它的韵味和魅力,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

大礼堂的展览厅,流传下来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影像。那是曾在延安电影团负责人吴印咸用胶片细致、周密的拍摄,用摄影机和老式照相机,采用多角度、多视角、背景、图片,单幅、接片等进行处理。将“七大”和其它会议、资料,定格在历史的瞬间。在这里我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痕迹和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蜿蜒的长河中慢慢地展开。

展厅一张“七大”代表证吸引了我。它的外观设计简洁朴素,长8.4㎝,宽6㎝,对折成竖方形,紫红色绫布纕面,表面没有文字和标志,内页白纸是繁体字。左面是代表证的编号,上方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右面是代表的姓名,座位号及注意事项。代表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红色文化意义,它代表那段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努力和牺牲的见证。它是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铭记历史,缅怀先辈。

走出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椭圆形的巨石,上面雕刻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名录”。

面前这座大礼堂是如何修建的,我曾翻阅大量资料,采访当年的老革命家,听取他们对陈年往事的追忆。

1935年一名在武汉大学毕业的江西九江人,建筑设计师杨作材。家族是以建筑行业为主,从小在家庭建筑文化的熏陶下,对绘画研究建筑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在学校接触了许多共产主义书籍,学习马列著作,又与学生领袖的接触和引导下,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大游行。1936年加入左翼组织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来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认识了主任董必武,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奔赴向往已久的延安。

1939年5月,先进入抗大学习后,又在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学习,负责后勤和基建工作。参与“延安难民纺织厂”的恢复和重建,筹建“振华造纸厂”,主要设计晒纸坊和纸浆池子的建造,并造出“马兰纸”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6.jpg

中央大礼堂设计师杨作材来延安1983.3.10

年底,被调往延安安塞李家塔,为中央设计一座千人左右的大礼堂和修建代表居住的3、4百孔土窑洞。

接到中央的任务,杨作材开始根据地形、水文、位置、着手勘测,挑灯夜战设计礼堂图纸。当时的资源、建筑工人匮乏、路程远、地方偏僻,三、四个月后,中央因推迟七大召开,先在枣园开扩大中央工作会议。临时暂缓在李家塔修建,转移到枣园修一座容纳三、四百人的礼堂。并利用日本飞机炸毁延安城鼓楼的重檐木头和可利用的材料,用在枣园礼堂和小别墅房屋上。

杨作材的设计、构思、建造的水平得到了中央的一致好评。正是两次修建的成功经验也为在杨家岭建造“中央大礼堂”和中央办公厅的“飞机楼”型奠定了基础。

1941年春,在任弼时和李富春的亲自点名,杨作材又一次被委以重任。为中央办公厅大楼准备两套设计图纸,并经过反复研究,讨论选择了最合理、最科学的一套方案。中央办公厅一楼东侧是中央军委作战室,西侧是会议室;二楼是工作人员日常办公住宿,正对着警卫部队。三楼是中央书记处会议室,正对着毛泽东主席的窑洞住处,由木制天桥连接。这座建筑平面图看似像一架飞机,所以人们又称为“飞机楼”。这个建筑还没有竣工,毛泽东主席就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这年冬,中央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木石结构的大礼堂,就是面前的“中央大礼堂”,建筑礼堂当时是严格保密的。施工的工人大多是从绥德、米脂一带的能工巧匠外,有“土工程师”的王应明,有土木工程毕业的徐州、彭敏。他们要求选择木材粗,石料好、修建结实,质量第一。中央机关及部队、院校干部、职工每天在这里参加义务劳动,人们并不知道这里究竟做什么。

杨作材用几天通宵设计、计算、图纸绘画,从礼堂开挖到竣工,仅用四、五个月完成。1947年,胡宗南率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许多建筑被夷为平地,而这座礼堂没有完全炸毁。

延安,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国革命精神的标识,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现代活力,向我们展示着不朽的篇章。在独特的沟壑山脉和复杂的黄土、丘陵中,隐藏着一座座拔地而起,高大雄伟、红色的建筑。展示了杨作材这位老革命,为延安设计、造型美观、精巧深幽、朴实厚重、历史悠久的6座大型礼堂,300多孔土石窑洞。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为党、为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展示了设计建筑的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见证了中国红色建筑史上的辉煌,成为我们心中信仰的丰碑。

2025年5月30日

(作者系北京知青;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