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孤烟暮蝉:九三大阅兵在即,法新社镜头下的人民子弟兵,到底被拍成啥样了?
点击:  作者:孤烟暮蝉    来源:孤烟暮蝉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9-07 10:12:59

 

千呼万唤始出来,广大中国吃瓜群众早已急不可耐。九三大阅兵在即,法新社镜头下,即将踏上长安街的人民子弟兵,到底被这群西方记者给拍成啥样了?

 

今天这期节目是九三大阅兵之前的最后一期预热节目。应群里广大沙雕群友的强烈要求,我特意收集了一些法新社拍摄的九三大阅兵的彩排照片。这些照片都是由法新社驻中国和蒙古国的特派记者,墨西哥摄影师佩德罗·帕尔多(Pedro Pardo)拍摄的。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能更好地和中国人打成一片的缘故,所以帕尔多还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裴卓。

 

和往年的阅兵活动一样,今年的九三大阅兵我们也邀请了很多西方记者前来参与报道,帕尔多作为法新社的驻华特派记者,今年有幸成为了其中一员。早在九三大阅兵开始之前半个月,他就已经随媒体大部队来到了位于北京昌平的阅兵村里,并拍摄了许多我人民子弟兵受阅部队在操练彩排时的影像素材。

 

既然是法新社记者拍的照片,那么大家最期待看到的自然就是传说中的“法新社滤镜”了。所谓“法新社滤镜”,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起来一个的梗,意指法新社在报道涉华题材,特别是涉华军事题材时,常常会采用灰暗色调、低饱和度和仰角特写等手法,试图给受众营造出一种压迫感,此举后来也被外界解读为法新社是在意图传递“中国威胁论”。

 

 

法新社名照片——《红龙之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格被广大中国吃瓜网友总结为一种极具辨识度的视觉滤镜,最终演变成我们舆论场上的一个独特的网络亚文化符号。“法新社滤镜”黑化归黑化,但却意外地符合今天的中国民众对于“力量感”的审美需求。“法新社滤镜”祖传的冷硬色调,被认为可以很好地烘托出人民军队的朴实刚健,以及中国现代化装备的工业美感,而仰角构图则强化了视觉压迫感。

 

所以久而久之,大家看多之后慢慢也就习惯了,抛开意识形态和政治偏见不谈,这法新社拍出来的人民军队确实是别有一番风味。会使用类似的滤镜和构图来拍我们的西方媒体远不止法新社一家,但是能把西方人幻想中的那种“东方反派大BOSS”的意境和味道给拍出来的,法新社还真就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具体到帕尔多这次拍摄的阅兵村照片,我们依然能从中看到许多熟悉的“法新社滤镜”的影子。

 

比如这张,帕尔多在仰视视角下拍摄的解放军仪仗队,年轻的战士们脸上写满了骄傲与刚毅。因为是仰视再加上逆光的缘故,要不是因为战士们脸上冒出的汗珠,这个冷硬的构图可能会让你觉得是在大冬天拍的。这个画面给人的感觉就不像是在北京的阅兵村拍的,反倒更像是解放了巴黎的解放军在战神广场上拍的。

 

 

再比如这张,被帕尔多捕捉到的解放军军乐团一名号手在演奏时的瞬间。这张照片给人的感觉倒是不那么冷硬了,但是依然很有压迫感。因为乍一看你还以为这是人民军队在用火箭筒瞄着你。能把军乐队吹奏的号手给拍出突击部队的尖兵用火箭筒攻坚的画面感,这手花活也是没谁了。

 

 

还有这张和这张,这俩都是帕尔多拍摄的受阅女民兵方队的照片。虽说是女民兵,但如果你不看她们的臂章完全感受不出来。因为帕尔多照片中呈现出来的质感非常飒爽有力,完全就是一群特种部队霸王花的感觉。战士们手握钢枪,腰板挺直,汗水从她们略施粉黛的脸上流淌而下,那一刻,“不爱红妆爱武装”这句我们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老话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到底是被女人从战场上救回来的国度啊,这拍起女军人来它就是不一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后这张,这张照片帕尔多要么是跪在地上拍的,要么就是趴在地上拍的。在“超大逆光”和“极致仰视”这两项元素的加持之下,他愣是把我们的军乐团指挥演奏的彩排现场,给拍成了某群正在施展神秘的东方黑魔法的法师团。仿佛指挥手挥舞的双手不是在控制节拍,而是在操纵某种不为人知的魔法咒语。凡是受到咒语赐福的我方战士,战斗力和士气自动提升一级。

 

除了和九三大阅兵相关的题材之外,作为法新社驻中国的摄影师,帕尔多这些年还拍摄了很多和中国相关的其他题材照片的。这些照片很多也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法新社滤镜”味儿,特别是他今年3月在北京军事博物馆拍的这张,硕大的圆形星穹下,洁白的毛主席雕像正坚毅着注视着中国人民和中国的未来。

 

这张照片虽说拍得也很冷硬,但因为是逆光仰角拍的,所以反而显得天花板上的圆形星穹更加明亮了,照在教员的雕像上无形中突出了一种庄严肃穆的神圣感。这种感觉未必是帕尔多想通过他的镜头语言传递给受众的,但他的照片在客观上的确是达到了这种效果,所谓一黑顶十粉,坏心办好事了属于是。

 

不管怎么说,法新社这套“祖传滤镜”虽然初衷未必友善,却阴差阳错拍出了中国军队的硬核气质和我们想看的“大国气场”。黑,是黑了点;帅,也是真帅。

 

事已至此,废话就不多说了。我只盼着93日那天,法新社的镜头端稳、滤镜拉满,千万别手抖,也别临时切换成什么“清新治愈系”。中国人民对你们没有别的要求,就这个味儿,这个角度,这个压迫感。

 

请务必保水准,千万别辜负了广大中国吃瓜群众对你们寄予的厚望咯。

 

来源:孤烟暮蝉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