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胡懋仁|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听载人航天安全的报告
点击:  作者:胡懋仁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6-16 20:53:55

 

1.jpeg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个纪念日,我也是第一次才知道。在今年的这一天,我们听到一场很精彩的科学普及的报告,是介绍航天安全方面的。报告中既提到了美国和苏联曾经发生的令人痛心的安全事故,也特别提到迄今为止,中国的载人航天一直都非常安全的原因。

虽然报告人提到,他的这个科普报告,已经经过多次审查,基本不存在洩密的风险。但为了更加安全起见,我在这里还是要隐去报告人的姓名与工作单位,不能让别有用心的人有可能钻一点空子。

报告人说,在六十年代,美国实施其阿波罗登月计划。我们都知道。美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阿波罗11号。那么在此之前的其他阿波罗飞船都有怎样的经历,似乎提起的不多。然而那个至关重要的阿波罗1号,在做地面测试的时候,因为电路发生短路,飞船舱内起了火。然而由于飞船舱门没有能够及时打开,飞船舱内的三名宇航员当场遇难。美国后来的航天旅程也一直不那么平静,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都先后发生爆炸,导致所有的宇航员都当场遇难。


苏联的情况也不那么理想。1967年,联盟1号飞船第一次载人升空。前面都很顺利,在返航时,由于降落伞绳索发生纠缠,伞面无法正常打开,结果飞船急速下坠,最终导致宇航员科马洛夫当场遇难。


1971年,联盟11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升空,到苏联的空间站进行科研活动。前面一切都算顺利,然而,在这个期间,有一个表示飞船密封方面的指示灯发出了光芒,表示有个密封件存在问题,结果地面指挥系统,要求宇航员在某个位置上放上一张小纸片,结果指示灯就熄灭了,这纯粹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只是不让指示灯起到警示作用,埋下极大的隐患。结果,在宇航员返回时,轨道舱与返回舱在分离时,返回舱的密封阀被震开,舱内气压迅速下降,导致三名宇航员体液顿时沸腾,当场全部遇难。


美苏两国航天发生的事故,都是因为工作不细,甚至还要必须在某个日子之前一定要完成发射任务,行政指令压过科学规律,结果造成不幸。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装备技术存在缺陷,另一个原因是管理层在管理上存在明显疏漏。


中国载人航天对于安全极为重视。他们提出的口号有,人命关于,万无一失。还有一个口号我没记下来,反正就是对安全问题要求就是重中之重,绝对不可马虎,绝对不可粗心大意。


我们的神舟号飞船都设计有逃逸舱。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独创,美国和苏联都没有这样的设计。这就是在发射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那么飞船中的航天员就可以立刻启动逃逸舱点火,使逃逸舱脱离正在运行的火箭。逃逸舱装有11个发动机,其功率要超过推送飞船上天的火箭的功率。同时,逃逸舱侧面还装有发动机,避免在逃逸舱脱离时,有可能与火箭主体发生碰撞与纠缠。一旦发生碰撞与纠缠,那是有着巨大风险的。有了逃逸舱的保险,所以我们的航天员在执行这一段飞行任务时是非常安全的。


报告人特别强调钱学森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贡献。钱老提出我们必须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设计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报告人说,我们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做法,就是在地面测试时,要做到故障归零。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就要逐一溯源,逐一验证,直到把隐患完全排除为止。


报告人说,有一次,飞船生命保障系统的关键组件出现了问题,地面实验进行到第四个月的时候,发现严重漏压。后来多次进行地面测试,还是到了第四个月又再次出现漏压。看来是有关密封方面的材料没有过关。当时任务非常紧迫,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有关部门召集相关科研院所,向大家征询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最高指挥机构选定三家科研院所,测试他们提供的有关材料。结果,有一家科研院所提供的材料获得通过。后来,上级机关一查,发现这家科研院所提供的材料,曾经被美国军机所采用。上级很奇怪,问这家科研院所,你们研制的材料为什么没有用到中国的航空部门。那家院所说,我们拿着成果主动上门,但有关部门却拒绝了。因为他们那个部门有猫溺,他们只跟某单位的某个人相接洽。那个部门说,我们提供的研究经费,那个某位个人的单位会返还资金的一大块比例。这下明白了,这其中有利益交换,其实就是腐败。腐败误国,一点都不差。后来,那个部门的整个班子全部都给换掉了。


最后,这家入选的科研单位,他们研究的成果被中国载人航天所采用,效果一直都非常好,至今还在使用。这家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也非常努力,工作认真,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受到载人航天领导部门的高度赞扬。这就是所谓载人航天精神。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在决定采用这家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之前,载人航天部门还多次进行地面实验。这样的实验成本都比较高,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成本再高也要把实验坚持做到底,不能出任何一点纰漏。


听到这场报告,感到非常振奋,也深受感动。我们的载人航天全部工作者,我们在各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都是这样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国家的发展,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不惜付出艰巨的劳动,就是这样义无反顾地把他们的一切都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真的也是最可敬也是最可爱的人。


正是这种载人航天精神推动着我们的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步地稳步前行。毕竟,现在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初步的进程,将来的星辰大海还将有更大的滔天巨浪在前面等待着我们。我们的安全意识只能更强,安全措施只能更可靠,保障安全的设备也只能更完善。中国载人航天必将取得更多的成果和更大的成功。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员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