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张树德 高戈:抗日战争对中国共产党军事理论的独特贡献
点击:  作者:张树德 高 戈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  发布时间:2025-09-14 08:51:11

1.jpg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军事实践是成功的,这与科学的军事理论指导是分不开的,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理论是正确的、有效的,同时抗日战争也为中国共产党军事理论作出了独特贡献。
抗日战争凝练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
战争观、战争认识论和方法论,
形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军事理论完成了对战争从局部认识到全局认识,从国内局部战争向国际全面战争认识的转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特别是红军长征前,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军事斗争的中心和重心主要在南方特别是在中央苏区,那时中国共产党在军事理论方面虽然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原则、重要军事思想和观点,但对中国革命战争的认识还是初级的、局部的,还缺乏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争规律和指导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初步总结的战略战术原则也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适合全国性的全面战争的战争指导,还有很多的局限性。同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形势和战争都是向内的,都是国内型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面临的是全新的战争,是外向型的国际战争,它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战争,同时又反映战争的一般规律和矛盾。以土地革命战争的军事理论指导抗日战争显然是不够的,因而迫切需要创新军事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指导新的战争,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
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分析战争和军事问题,在战争的内在本质、发生发展和军事领域的矛盾运动、根本规律等方面有很多创新性贡献。他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拥护一切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战争,反对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非正义战争;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一切敌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战争的规律有一般与特殊之分,正确地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和发展;要正确处理战争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善于关照全局,掌握关节,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以局部服从全局,全局则着力保证关键性的局部,等等,从而形成了战争认识论和方法论,形成了认识战争、指导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系统方法论。
抗日战争推动了人民军队理论达到新境界
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队理论,毛泽东同志从抗日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发展了人民军队基本理论和建军原则,实现中国共产党军队理论的新飞跃。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从抗日战争的实践中,特别是通过抗击日寇、反对党内的右倾行为的斗争中,更加认识到了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的重要性。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人民军队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他曾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他强调:“中国人民要自由,要统一,要联合政府,要彻底地打倒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没有一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军队,那是不行的。”
不断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反对张国焘“枪指挥党”和王明在统一战线上的右倾错误路线,中国共产党坚定和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不可动摇性。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顽固派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对红军的领导权,党内也有人主张放弃对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指出:“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决不能争,再也不要学张国焘),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中国共产党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命根子紧抓不放。每当重大历史关口,中国共产党都会对党组织进行整顿,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正是由于军队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才保持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了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才能落到实处,得到切实加强。
确立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规定着人民军队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军队理论中关于军队的性质和宗旨的认识强化于抗日战争中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革命和战争、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抗日战争时期,党把军队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服务人民转化为军队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追求,把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作为军队的使命责任。党为人民军队规定了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三大任务,其中,作为工作队和生产队的职责是这个军队区别于其他一切军队的重要标志。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紧紧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
强调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和全局意识谋划人民军队职能使命。毛泽东同志规定了人民军队执行打仗、做群众工作和组织生产的职能使命。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毛泽东同志始终把能否打胜仗作为评价一支部队建设得好坏和衡量军队一切工作成效的基本依据。始终把提高军队战斗力作为人民军队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
抗日战争促使人民战争理论得到全面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抗日战争所进行的人民战争过程中所揭示的战争规律和军事规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把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抗日战争的特殊性,凸显了人民战争更加重要的作用,也为人民战争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战争土壤。193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洛川会议,充分肯定了人民战争思想的战略地位,提出要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总动员,将全国民众都动员起来参加抗战。洛川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不断提出人民战争的思想和观点,正式提出人民战争战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抗战艰苦而严峻的形势下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成为与日寇作战的主要力量,人民战争成为抗日战争中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领导抗日战争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抗日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人民战争思想,即强调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强调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才能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强调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强调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强调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强调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抗日战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
中国共产党作战指导理论

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战争的长期实践中,极大地创新和发展了一整套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作战指导理论,成为人民军队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法宝。
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形成举世公认的持久战理论。持久战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中日双方综合因素和抗战实践经验科学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并使之中国化的重要理论贡献。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要有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的决心和勇气,而且还应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战术。随着抗日战争进程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批驳了“速胜论”和“亡国论”这两种错误的认识论,科学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分析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特点,确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指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把游击战提到了战略高度,形成了独具中国风格的游击战理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面临的是新形势、新情况、新敌人,面对当时武器和战术都是世界上先进的日本侵略者,要把全民族抗日战争推向新的高潮,中国共产党完全套用老的战略战术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探索新的战略战术。但是从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内并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又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基本原理运用于抗日战争的新形势。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从战略高度研究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讨论了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接着,他又在《论持久战》中阐述了游击战思想,提出了游击战的相关重要问题;在《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都科学地分析了抗日战争面临的新时代、新规律和新特点,并结合中国的地理和地缘条件,提出: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小规模,而是大规模的;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规定了游击战争不能不做许多异乎寻常的事情。此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国内战争中作为辅助性作战形式的游击战提升到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提出了一系列作战指导原则。在指导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弱胜强的作战指导原则,即强调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强调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强调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强调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强调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强调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慎重初战;强调每战须预有准备,立足于能够应付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力求有胜利把握,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强调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等。
抗日战争为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军事理论提供的宝贵经验充分证明,党的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一个新的理论成果既是对原有理论成果的继承,更是丰富和发展,并开启着新一轮的理论创新。新时代,我们要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实践,把中国共产党对战争和军队建设规律、军事斗争准备规律、战争指导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谱写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新篇章。
作者分别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讲师,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转编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