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长河里
有一个人始终镌刻在航空人的心间
他便是徐舜寿
今天是这位航空先辈
诞辰108周年
谨以此文缅怀他
为中国航空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雪松下的仰望
还记得多年前,我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一飞院科研楼附近的一棵雪松树下,看到一尊半身雕像,底座上镌刻着“徐舜寿”三个字。带队老师满含敬意地介绍,这是我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那一刻,我对徐舜寿的名字,产生了好奇。
工作关系,我走进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在馆内,有两幅徐舜寿的画像,画中的他,帅气儒雅,眼神坚毅而又透着温情,仿若有穿透时空的力量。我的心底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想知道他那不平凡的一生究竟有着怎样的跌宕起伏,能让与之共事的老一辈飞机设计师们始终心怀敬佩,在悠悠岁月中反复追忆。
辗转万里为翼翔
沿着时光的长河溯流而上,先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17年他出生于浙江南浔,那片温婉灵秀的水乡赋予了他最初的灵动与聪慧。1933年,16 岁的少年,意气风发,以出众的才华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然而,彼时的华夏大地,战火纷飞,他不得不随着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在颠沛流离中坚守求学之路。后来,他又入中央大学航空机械特别研究班深造,足迹踏过成都、重庆的街巷。
回国参加航空工业建设的徐舜寿
此后,他的身影出现在新疆航空训练班,教授航空原理,点亮了无数年轻学员的航空梦想;赴美学习航空制造技术;而后,回到成都航空委员会编译处,埋首于资料与文献之间。
在那动荡飘摇的年代,局势波谲云诡。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共产党向他伸出了援手,在党组织精心的掩护安排下,先生历经艰辛,辗转来到北平。
当新中国的曙光破晓而出,先生怀揣着炽热的航空梦想,投身到新中国航空事业之中。他先到东北老航校,后又转至航空工业管理局。他常说:“只要搞飞机,到哪儿都行!”这句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话语,如同他一生的行动指南。此后,他如一只不知疲倦的候鸟,追随着飞机研制的脚步,沈阳、成都、南昌、西安,哪里有飞机,哪里有新型号,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回溯先生的峥嵘岁月,23岁的他,风华正茂,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创造了飞机性能捷算法;25岁时,编辑出版《英语航空工程名词词典》;34 岁,他将国外先进的《飞机构造学》引入国内,精心翻译,让国内的同行得以窥探前沿知识;36 岁,再度发力,翻译《飞机强度学》,夯实了我国飞机设计的理论根基;39 岁那年,他勇挑重担,担任新中国第一飞机设计室主任。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便带领团队完成了新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歼教1”第一阶段的方案设计,而后不到两年,就实现了从设计图纸到真机制造,再到试飞成功的跨越。
在歼教1前的合影,左三为徐舜寿
为了设计出更贴合国情、性能卓越的飞机,先生不辞辛劳,带领团队 14 次走访全国的飞行部队。他们深入基层,与飞行员们促膝长谈,搜集了 1400 余名飞行员的身体数据,只为让飞机座舱的设计更人性化,让每一位翱翔蓝天的勇士都能舒适、安全地操控战机。在繁忙的飞机设计周期里,他组织编写《设计员手册》《零件设计原则》《第一设计室图纸技术文件管理制度》,成为当时国内唯一可行的设计依据,更是开创了一种行业“范式”,为后来者铺就了一条清晰、坚实的前行轨道。
徐舜寿工作笔记
思想不灭 星火燎原
先生不仅在专业领域建树颇丰,提出了一系列飞机设计理念。在飞机设计选型及设计指标方面,他强调“一定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这一理念精准地平衡了理想与现实的天平;他警示同仁“熟读唐诗三百首,但不要唯‘米格论’”,倡导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他深知实践出真知,疾呼“没有经过试验就贸然进行试制是错误的”;更以民族脊梁的担当,坚定地呐喊“我们一定要造自己的飞机,设计权一定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夜深人静时,当窗外传来飞机发动机试车时雷鸣般的轰鸣,他欣欣然地感叹:“这才是最美的音乐!”这独特的审美,恰是他对航空事业深沉热爱的别样表达。他要求技术人员苦练基本功,将“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科研和钻研业务,而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一准则。
时光悠悠,先生离去已58年。他所带领的第一飞机设计室人才辈出,孕育出我国航空业界一大批如管德、陆孝彭、屠基达、陈一坚、宋文骢、顾诵芬等院士大家。先生当年那些熠熠生辉的飞机设计思想,并没有随着时间的长河被冲刷、消逝,反而如同一颗颗种子,在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心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
徐舜寿点燃的航空星火
早已在代代航空人的勇毅前行中
成为照亮苍穹的璀璨星河
接过前辈的蓝图
航空人不断奋进
向着更高远的蓝天
来源:工程客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