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井方:文化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独特意义
点击:  作者:井方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7-09 09:12:07

 

1.jpg


文化,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热门词汇。这是必然。因为一个民族当有了初步丰厚的物质基础,探索出独特的成功路径的时候,他要总结其背后所体现出的文明,将其固化,形成为一种“形态”,以利于彰显功绩和传承。中国近代的革命,“文化”始终是一个指向。文化就深层次来说,是一个民族的智识、思想和认知层次,以及长久积攒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性的“倾向”。今年是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前些年,和朋友一起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元,清,包括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入主或者争夺入主华夏,和近代日寇侵略中国,在本质上有何区别?不都是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的觊觎和争夺吗?这个问题还真不同!近代日本侵略中国,和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的斗争,以及比较日本和其他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就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凸显出文化对于中华的独特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就其根本来说,都是以华夏和中华为傲、为荣的,他们的基本思路大都是他们是中华的一支血脉,是以崇拜、尊敬甚至于传承中华文化为核心以及前提的,问题只是谁才是正统,或者谁有道而得天下、谁无德而失天下,这样的区别,“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这是和近代日本侵华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侵华在对待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上的特殊性,简言之,就是日寇不仅仅要灭亡我们民族的政权和国家,更要在文化上彻底灭亡和抹除中华文化和文明,由日本取而代之,他们不是尊敬更不会崇拜中华文化,本质上是压迫、奴役甚至于打断、抹除中华文明,这是日本侵华相较于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争夺、入主中华的一个本质上的不同,也是相较于近代西方列强对待中华文明日本侵华所具有的一个独特之处。


这并不是说,历史是胜利者的书写,已经既成的事实,要顾及现实的需要,用现实利益来涂抹和修饰历史,不是的。历史的确都是“今天”的书写,正如有人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种书写的确是要顾及和考量今天的现实的需要,现实的利益,这不能否认。但是,不能说,有些民族就是因为历史上入主和统治了华夏,那么今天在中华大家庭中就必然有着一席之地,只能说,现实需要仅仅是一个方面;更本质的,是他们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尊重以及在现实中确确实实的践行,简言之,一个是主动的融入和同化,一个是压迫奴役、完全依靠近代所积攒起来的实力和暴力喧宾夺主、鸠占鹊巢。这一过程伴随着血腥暴力,以及精神上残酷的压迫和奴役。日本近代对朝鲜、中国局部占领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残酷的殖民统治以及文化精神上的奴役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这也就是为何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格外惨烈,以及格外具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如国歌所呐喊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原因。中华文化深远厚重,博大精深,有着普世包容的精神,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必然在现代文明中焕发新的光彩。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