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世界现代经济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40年这样的时间长度足以说明一个事物存在发展的稳定性、规律性和合理性。
党和政府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引进市场机制的过程中,基本保持了清醒思考和独立决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针。
科技×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新劳动价值论不仅不是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和发展,而且相反,它背离和庸俗化了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从总体性高度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的新建构新发展和民族复兴进程的不断深化。
军事上中印双方长短相抵,印方有防御的地理优势,却没有向中方进攻地理条件;而我方具有进攻的地理优势,却不具进攻后坚守前线的地理条件。
基础意识形态是支撑一种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统治合理性的论理、伦理和逻辑体系,所以关乎统治合法性问题。用毛泽东的话说,意识形态就是回答权力是谁给的。
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并且同时成为变更世界格局与人类文明的由少数人统治与压迫,走向多数人治理的人民主权新时代。
由于印度从未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诸如,农村封建残余、土地占有极端不均衡、种姓制度、庞大的贫困人口等等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生产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生产力发展了,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多了,同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大了。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接力探索和开创发展的历史。
本期特组约三篇文章,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社会整体用资源与劳动的社会个体交易,必然产生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双增值。这个双增值在全体社会个体之间是按价值分配的,而且分配方式是价值分配而不是实物分配。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与资产阶级自由观在本质上有区别的工人阶级自由观,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上的现实而有具体规定性的自由观。
在地方实行分田地的经济民主和动员群众参与选举的政治民主实践。这些民主实践奠定了巩固根据地政权及社会和谐的基础,为此后的民主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
美式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必然是两极分化加剧,并由此导致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劳动相对于资本地位明显下降,收入差距迅速拉大,中产阶级萎缩,社会矛盾尖锐对立。
历史和现实一再宣告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批判的破产。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经得住实践的检验的。
马克思不仅科学地论证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而且还创造性地阐述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论证了劳动在使用价值生产和在交换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一般来讲,革命就是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中国经济模式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根本无法解释的一种经济模式。因为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与运行方式,已经远超出了西方经济学理论所承载的范围。
今天中国活跃的生产力,以一个个鲜活、过硬的事实证明: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如果1953年斯大林去世之后,苏共继任者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苏共的政治遗产,并推行适合国情和历史传统的改革,苏联可能会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利率自由化/(完全)市场化的理论依据与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相冲突,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货币作用原理,更与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作用原则相违背。
在20世纪东方影响世界发展进程最大的事,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些都是源自共产党人的高度自信。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只有坚持和发扬这个根本路线,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把事情办成并且办好。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出,当代中国政治道路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问题。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