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我国基层应急能力及力量建设现状及挑战
点击:  作者:应急圈    来源:应急圈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7-10 12:13:23

 

 

我国基层应急能力及力量建设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通过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物资储备、推进网格化管理等措施,初步形成"--"三级联动机制。各地重点加强基层应急队伍专业化培训,配备基础救援装备,并依托社区、村镇构建微型消防站等应急站点。但部分偏远地区仍存在物资短缺、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数字化应急平台覆盖率有待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培养仍需加强,整体呈现"基础夯实但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一、我国基层应急能力及力量建设正处于体系化推进与瓶颈突破的关键阶段,政策框架不断完善,但资源整合、专业水平、保障机制等深层次挑战仍需系统破解。以下是基于现状的深度分析

 

一)政策体系与组织架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1制度框架明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4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目标,要求县级政府整合安全生产、消防、防灾减灾职责,由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管理,并推动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管理。

2责任机制强化

 

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县级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乡镇(街道)明确专职力量统筹应急管理,村(社区)开展巡查、先期处置及宣传普及工作,形成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分级体系。

 

二)基层力量建设:规模扩张与结构矛盾并存

 

1队伍覆盖初具规模

 

全国多地建立分层队伍:乡镇级至少30人应急队,村级10人应急分队(如四川泸州覆盖261个镇街、3043个村社区,约3.7万人)。

 

河南构建“1+4”乡镇体系、“1+3”村级体系,覆盖5.5万支队伍、91万人。

2专业化短板突出

模式混杂:队伍组建依赖兼职为主,辅以政府直聘、政企共建、第三方服务等,导致装备标准、培训水平参差不齐。

能力不足:多数地区培训不足(年要求48学时,实际难达标),个人防护和装备配置滞后,合成演练欠缺。

资金困境:乡镇财政薄弱,依赖上级转移支付,企业支援尚未制度化(如湖南益阳探索政企共建但未普及)。

 

三)技术应用与风险防控:从人防向智防转型

1智能监测逐步渗透

 

推广风险隐患一张图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监测燃气管道、水库桥梁等高风险点,建立专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湖北郧阳区整合全区视频监控至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三级协同响应;十堰市构建巡查排查专业研判应急处置闭环。

2预警响应机制优化

 

落实预警叫应机制,通过应急广播、微信、智能外呼等多渠道触达群众(如新疆乌什地震后2万名信息员排查危房,成功避险4人)。

 

四)地方创新实践:探索多元协作路径

 

地区

创新模式

核心价值

湖北十堰

闲置资源改造应急站点

实现救援力量30分钟达村组

广东新会

区级综救队+镇级半专业队梯队

扑火能力村级全覆盖

湖南益阳

“863模式整合指挥值守救援

政企资源无缝协同(全省推广)

广州三元里

最小应急响应圈系统建设

基层应急力量大整合

 

二、未来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需系统破解以下关键瓶颈

 

一)体制性障碍:权责模糊与资源分散‌‌

1多头指挥与责任超载

 

街道办事处常由2-3名领导分管应急业务,职能交叉导致指挥冲突(如灾害响应时部门推诿);

乡镇承担无限责任但缺乏执法权,常被迫承接超出能力的上级任务(如安全生产监管与消防整合难题)。

2资源整合低效

 

部门数据壁垒使跨层级共享不足,基层应急数据利用率不足30%(如隐患排查记录分散在安监、消防等多系统);

 

应急物资调配依赖人工协调,跨部门协同响应延迟超1小时的案例占比达40%

 

二)队伍结构性短板:老龄化与专业性失衡‌‌

 

问题维度

典型表现

后果

年龄结构断层

偏远村镇救援队平均年龄55岁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外流)

高体力需求任务(如山洪救援)执行困难

专业能力不足

30%基层人员接受系统培训,年培训48学时要求普遍未达标

误判灾害特征导致二次事故(如危房处置失误)

技术装备滞后

村级卫星电话配置率不足15%,乡镇级智能监测终端故障率超40%

极端条件下通信中断延误救援

 

三)技术落地困境:智能赋能最后一公里梗阻‌‌

1数字鸿沟加剧区域失衡

 

发达地区已部署AI预警平台(如十堰市视频联动系统),但西部乡镇智能终端覆盖率不足20%

 

基层应急管理系统与县级平台数据接口不兼容率高达65%,导致预警信息传递延迟

2技术应用与需求脱节

 

智慧消防物联网设备误报率达35%,基层人员因操作复杂弃用(如BI分析系统闲置);

 

VR演练普及率仅12%81%村镇仍依赖纸质预案,难以应对复杂灾情推演

 

四)保障机制脆弱:财政依赖与物资缺口‌‌

1资金链不可持续

 

72%乡镇应急预算依赖县级转移支付,自主筹资能力弱(如企业捐赠未制度化);

 

中西部县级物资储备库覆盖率仅45%,村级应急避险点空置率超60%

2法治保障缺位

 

乡镇权责清单未全覆盖,30%执法因程序瑕疵被诉(如安全生产处罚程序疏漏);

 

志愿者伤亡抚恤标准缺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受挫

 

3.物资与长效投入待突破

 

领域

现状

问题

物资储备

部分乡镇设应急避险点、物资仓库(湖北郧阳投406万建350个村级安置点)

覆盖率不足,村级储备缺口大(河南报告)

财政支持

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湖南益阳三级投入+企业支援模式)

乡镇自主筹资能力弱,依赖转移支付

法治保障

推动责权清单化,明确乡镇履职事项与配合事项

责任边界模糊,基层常超负荷承接任务

 

五)社会协同瓶颈:公众参与不足与动员低效‌‌

1风险意识薄弱

 

28%居民掌握基础自救技能(如心肺复苏),偏远地区应急宣传覆盖率不足50%

2社会力量整合乏力

 

志愿者与专业队伍资质互认机制空白,企业应急资源调度缺乏法律依据(如商超代储物资权责不明);

 

社区群防体系在河南暴雨等重大灾害中响应率不足35%

 

、未来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重点方向聚焦于队伍专业化、技术智能化、资源协同化及机制长效化四大核心领域,结合政策导向与实践经验,其关键路径如下

 

一)救援力量标准化与专业化建设‌‌

1队伍结构优化

专职与兼职协同:推动乡镇级专职救援队(不少于30人)与村级兼职分队(不少于10人)协同作战,明确装备配置国家标准(如卫星通信终端、破拆工具),并纳入统一调度体系。

能力进阶培训:制定全国统一培训大纲,强化实战演练(如广东新会送课下乡村级扑火培训),确保年度48学时达标,重点提升极端条件下的救援能力。

2人才长效保障

专业人才补充:实施特岗计划,年均补充基层应急专业人才5万名(如湖北十堰模式),推行薪酬倍增计划稳定队伍。

资质认证与考核:建立救援资质分级认证制度,将灾害预防成效纳入干部晋升核心指标

 

二)智能技术与风险防控深度整合‌‌

1风险监测预警升级

全域感知网络:在灾害高风险区布设物联网监测设备(如桥梁、燃气管道),整合气象、地质等13类数据向基层开放,实现隐患一张图动态管理。

智能响应闭环广州探索最小应急响应圈建设,以智能化平台赋能引领“大安全大应急”基层应急力量大整合:科技赋能,通过平台体系化,把辖区内的消防员、巡防员、群防、辅警、网格员、社区、志愿者、保安等队伍管理起来。并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积分奖励,提升队员的应急能力,从而使队员愿干、会干、能干,进而达到呼的到、调的动、能指挥,同时整合应急物资(平台可共享)和应急预案等应急要素,实现一键式快速响应,可视化指挥调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2预案数字化与演练实战化

 

依托国家智慧应急标准,建立电子预案库(如南京江宁区情景推演系统),开展跨部门VR模拟演练,提升复杂场景处置能力

 

三)资源保障与多元协作机制创新‌‌

1物资储备与调配革新

 

节点覆盖2025年实现县级物资储备库100%覆盖,多灾易灾乡镇设立24小时直供点(湖北郧阳村级安置点模式),实物储备率不低于50%

 

社会资源激活:推广商超代储+企业捐赠模式(湖南益阳试点),建立救灾物资6小时区域送达网络

2资金可持续保障

 

建立财政预留机制(如应急救援年初预算),探索巨灾保险省级统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应急基建(如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规模目标1万亿元)

 

四)社会共治与法治保障强化‌‌

1群防群治体系深化

 

扩大风险隐患信息员覆盖(内蒙古草原火灾联防案例),编制通俗化应急指南(如台风防御漫画、情景剧),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技能。

 

推动志愿者队伍与专业力量资质互认,完善救援伤亡抚恤动态调整机制

2责任边界法治化

 

细化乡镇权责清单,明确属地管理部门配合事项,避免责任转嫁超负荷;建立执法线上全流程监管,提高案例指导制度适用性

 

五)实现从被动响应主动防御的质变

 

未来需攻克核心矛盾:责任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失衡、技术先进性与基层适配性的割裂、制度顶层设计与末端执行的断层。唯有通过法治厘清权责边界、技术下沉匹配真实场景、多元筹资激活社会资本,方能实现从被动响应主动防御的质变。

 

来源:资料来源于网络,应急圈整理发布,数据如有错漏请指正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