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日,如果后续没有新情况,近期最后一次谈稀土。
有不少读者留言,说美国如果不惜一切代价,能够在五年内建立自主稀土供应链。估计是从某个渠道看到的,判断的恢复时间太一致了。
类似的说法,过去的十几年,小镇印象中听过好几轮了。
2010年中日东海撞船事件后,中国宣布对日本实施稀土出口限制,将稀土出口配额从2009年的5万吨骤降到2011年的约3万吨,引发2011年稀土价格飙升。
日本决定奋发图强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当时采取了很多眼熟的做法,包括减少稀土用量、研发替代稀土的新技术路线、回收利用稀土材料、加大与其他国家合作开采稀土等等,其实还有一个被动措施是日本产业在国际竞争下萎缩,还有大量产能转移到日本以外,客观上降低了日本本土对稀土的需求量。
经过十几年的折腾,日本“成功”降低了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度,从2010年整体依赖度高达90%以上,到2024年降低到63%左右。
但这不过是统计的艺术,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日本稀土化合物进口中仍然有90%来自中国,二是通过其他国家中转,获得日本需要的稀土。
比如日本与印度签订稀土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从印度进口稀土氧化物,并承诺加大对印度稀土加工业的投资,2024年日本从印度进口了大概4千余吨稀土材料,但印度本土产量还不到3千吨,其他哪来的呢?
如果把各种情况都算上,现在日本对中国稀土的整体依赖度绝不会低于90%,甚至更高。这也是全球普遍情况。
在依靠自身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日本联合美国和欧洲于2012年3月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管制。2014年3月世贸组织裁定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违反了贸易规则,判定中国必须允许稀土材料自由出口,并于2014年8月驳回了中国上诉。顺带一提,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自2017年起,被美国通过连续否决上诉机构法官选任,被搞停摆了。
响应世贸组织裁决结果,2014年12月3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从2015年开始,稀土出口不再受限于出口配额制度,改为许可制度,只要中国稀土出口商提供销售合同就可以获得出口许可证。
这是一个挺关键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稀土管控从人治到法治。为落实中央部署,2015年商务部启动《出口管制法》的立法工作。毕竟出口配额限制这种行政强制命令确实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但法律就不一样了,接下来就是小镇在《希望放松稀土管控?拿“瓦森纳协定”来换,关税不够格》总结的一系列稀土管制法律体系。
2010年日本遭遇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也引起了西方的高度重视。如美国就是在2010年宣布建立自己的稀土供应链体系,经过不断调整,最终计划在2025年完成自主供应链,但实际遥遥无期,还不如日本。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混乱的声音,导致对稀土的认知产生了误判,比如轻信所谓的稀土管制只能卡住西方五年之类,实际上,只要中国不放松,西方20年都搞不起来。
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明晰:
第一、区分轻、中、重三种稀土。
轻稀土全世界分布还算广泛,也有一些国家拥有成熟的提炼加工技术和产业,但美西方包括日本在内,关注的是中重稀土。虽然按照一些西方报告来看,中国稀土产能占全球比重已经从前几年的80%降低到70%左右,但这主要是中国以外其他国家轻稀土产能大幅提升,毕竟美西方等国家搞不定中重稀土,但总得做点什么,于是就拿轻稀土充数。
在关键的中重稀土方面,中国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美国进口的很多重稀土,几乎100%来自中国,当然在美国的统计中是“中国和其他国家”,这个“其他国家”意思是进口量比较少或者不好直言来源的“others”,小镇很怀疑,这大概率是从中国进口后违规转售给美国。
毕竟中重稀土的开采、提炼技术要求非常高。
而且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产已探明储量,超过80%在中国,还有部分在临近的缅北地区,缅北的稀土矿开采出来也要运到中国精炼。
二是区分开采和精炼。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稀土尤其中重稀土的精炼,不是冶金而是化学工业,而且最重要的是精炼的纯度和效率,在化学工业领域,中国早已全球遥遥领先。
感兴趣的可以查下徐光宪院士,徐院士以国家需求为先,多次更改研究方向,1957年正式开始从事放射化学研究,1972年受命攻克稀土提炼“卡脖子”问题,并从美国已经宣告失败的体系中得到启发,创造出一套新的串级萃取理论,并历史性地把稀土纯度提高到4个9,他还组织全国串级萃取培训推广,将新技术应用于实践,并反哺进一步研发。
简单理解,大家就把徐光宪院士领导研发的新型串级萃取技术,类比为氢弹领域的“于敏构型”。当然差别还是很大的,因为串级萃取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含有稀土元素的材料经过一连串的溶剂,从而实现不间断的定向萃取,这涉及上百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调节大量细节参数,中国经过40多年才逐步探索清楚,拥有了碾压级的技术优势。
这一套新工艺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最大限度实现了稀土的萃取,还能提取出西方很难提取出来的重稀土,优势极为巨大。举个例子,假设1份稀土原矿含有10种共100份稀土元素材料,西方传统技术用10倍时间和成本,只能提取出5种、20份稀土元素材料,而中国的新型串级萃取技术,用西方十分之一的时间和成本,几乎能实现100%的萃取,纯度比西方更高。
小镇考虑易读性,所以进行了大量简化,仅供示意,并不严谨,有兴趣的还请自行了解。
开采难度相比精炼低很多,但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也并不多,比如巴基斯坦就不具备稀土开采的能力。关键开采出来没有意义,必须精炼而且达到一定纯度,如美国2017年恢复唯一的稀土矿后,仍然需要将开采出来的矿物运到中国进行提炼,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稀土原矿进口第一大国。
中国现在掌控稀土主导权,已经弱化了稀土矿产的掌控,更多集中在高技术水平的精炼上。
根据美国卡耐基基金会赞助的一份发表于2025年10月6日的美国智库研究报告,该报告题为《关键矿物、稀土元素以及美国面临的挑战》,就提到“关键矿产在中国进行的加工和精炼集中度,从2020年的82%上升到2024年的86%”,注意针对的是美国纳入统计的50多种关键矿物,如果仅限稀土尤其是中重稀土,那占比就更高了。
综合上述,中国对中重稀土的掌控度,非常高,远远高于美国对先进制程芯片的掌控度,如果一定要用数值来对比。美国对先进制程芯片的掌控度假设为1,那中国对中重稀土的掌控度至少是10。
这还没算稀土材料提取出来之后,还要用于磁体制造等实际商品生产,这方面中国仍然具备显著优势,而且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稀土从勘探、开采、提炼、加工、回收的全链条能力,而且在每一环都具备碾压级的优势,如果把中国排除在外,全世界所有国家凑在一起都无法满足美国对稀土的需求。
而且稀土毕竟是一个体量很小的产业,由于中国掌控绝大多数的供应能力,意味着这是一个偏离市场定价的受控产业。
怎么说呢?
虽然在2014年世贸组织裁定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违反了贸易规则,中国只能取消出口配额,参考美国《瓦森纳协定》限制军民两用物资的经验,对稀土等关键战略矿产采取出口审批。但本质上,中国仍然可以灵活调整稀土出口量,而且大多数时候,中国总是充足满足民用稀土需求,于是全球稀土价格虽然也挺高,但仍然远远低于西方自主稀土产业的成本价。
这就导致西方靠市场经济、企业投资,根本不可能重塑稀土产业,除非整个西方或者至少美国彻底采取国有化措施,政府提供充足的补贴,硬砸出来一个至少满足美国军工和关键领域需求的自主稀土供应链。
实际上,美国也是这么做的,比如拜登政府出台了庞大的产业扶持政策,美国国防部砸钱希望能够靠自主满足部分军工需求,特朗普上任后,更是直接向相关公司投资。但投资额度实在太低了,企业需要的是千亿甚至万亿美元级别,然而目前美国的投入也才十亿美元级别,够干啥的呢?
问题在于,全球稀土年度贸易总额也不过十亿美元级别,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能够投入百倍、千倍资源?总不能这时候就说美国没有所谓的“三权分立”了吧?
还要注意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美国最根本的联邦权与州权的博弈,或者说共和制与邦联制的博弈。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后,1781年《邦联条例》最初确定美国实行松散的邦联制,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通过激烈辩论才确定联邦制,直到1789年华盛顿就任首任总统,明面上完成了邦联到联邦的转变,但实际呢?
民主党总体上是支持联邦权,而共和党支持州权。所以在很多议题上,就可以看到民主党更要求加强联邦对各州的统一管理,主要是通过联邦法律确定基本共识;而共和党则主张各州自决。
这才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真正的差别。比如在堕胎问题上,区别并非民主党支持堕胎、共和党反对堕胎,而是民主党主张由联邦法律确定对堕胎问题的统一约束,也就是将堕胎权纳入联邦议程,是否允许堕胎、如何堕胎,在联邦议程内博弈;而共和党并非反对堕胎,而是反对联邦层面干预,坚持由各州自行决定堕胎合法与否。
其他如禁枪、LGBT+、绿色转型、气候应对等问题,也基本类似。
所以,恢复稀土自主能力,需要美国加强联邦权力,统一调配全社会资源,这跟共和党坚持各州自决的基本主张是对立的,特朗普就不可能支持这一主张。
由于美国两党轮换上台,就导致任何不能在4年内完成的议题,基本就推不下去。这一点小镇在《2024年大选的胜利者,不是拜登也不是特朗普》分析美国毒品问题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两党为了争取选票,一定会不断退让妥协,而恢复稀土自主供应能力,显然至少需要10年,除非美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彻底颠覆美国的政体,否则这就是美国无法完成的任务。
稀土不仅仅是技术、投资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人。
小镇之前对美国基础教育和本土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由于美国为了争取选票,废黜了小布什以高标准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一个都不能少”教育法案,改为奥巴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教育”式法案,美国本土精英群体以外的全民教育已经坍塌。
再加上去工业化和金融至少,就导致像稀土采掘、化学工业这类苦活累活,愿意从事、能够从事的人已经少之又少。
2020年,美国仅仅培养了327名采矿和矿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区区327名啊,够干啥的?这些人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毕业后会从事辛苦、危险的采矿相关工作,但根据美国采矿冶金和勘探协会的数据,预计到2029年,美国有一半的采矿业工人面临退休,后继无人。
理论上美国可以考虑从全球引进采矿类人才,但实际很难。在人才引进方面主要是引进工人的H2B签证和引进技术人才的H1B签证,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2024年签发的64716个H2B签证,只有585个给了采掘业,剔除掉采石场的劈石工这种低级力工,实际只有31名具备一定的采掘技能。
而H1B签证方面也很惨淡。2024年采矿业只发出了723份申请,但注意其中412份是续期,新增只有311份。
美国严重缺技术工人,这已经是各行各业普遍的问题,严重影响美国所谓的“制造业复兴”。比如前不久韩国316名劳工被美国长期扣留后驱逐返乡,其实原因很简单,韩国承诺帮助美国恢复制造业,但美国本地严重缺乏符合标准的技术工人,为了赶工期,韩国企业不得不从本土派出大量工人,但由于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签证审批困难,于是这批韩国技术工人通过旅游签证入境,非法工作,被举报后,就被美国移民执法部门逮捕了。
现在美国正在研究针对韩国工人制定一种新的签证类别。
这还仅仅是最简单的采掘业,而稀土的精炼等全产业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美国上哪去找这么多人才?
所以,小镇才会建议:中国下一步应该将稀土相关中国籍人才,也纳入管控范围,具体标准可以商榷。
小镇觉得,美国不如在稀土方面直接投降为好,毕竟美国目前本土人才培养、生产制造能力已经极为有限了,美国镇国的航母生产也已经陷入困境。
当然,小镇标题说美国丧失航母建造能力,这就有些标题党了。
美国还是有航母建造能力的,至少可以建造类似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这样的滑跃型航母,或者建造美国20世纪70年代曾提出来的低成本中型航母。
美国海军真正问题是严重丧失造舰能力,如小镇在《被抽血百年的霸主,还能镇压多久?》一文梳理的美国造舰的私有化,导致美国海军基本丧失自有造舰能力,美国还能够建造或保养军舰的船厂锐减,已经从1990年以前的27个下降到6个,能够进行航母建造或维护的只剩1个。
这就导致,美国有限的研发和造舰能力,无法同时满足航母、核潜艇、巡洋舰、驱护舰等更新需求,只能有所取舍,目前已经放弃了巡洋舰,将驱逐舰和护卫舰基本合并,但就算这样也很难保证美国海军的正常更新和战斗力维持。
根据美国统计,仅完成美国海军现有舰艇的维护任务,就至少需要20年,最大的危机就出现在美国武力象征的航母上。
美国海军250周年庆典上,作为背景的杜鲁门号航母,今年2月与商船相撞导致船舷受损,8个月了没有修复,而是用一张巨幅海报挡住了破损位置。
美国还不至于8个月都无法修复如此简单的损伤,关键在于美国曾经一度想要干脆让1998年服役的杜鲁门号退役。
一艘尼米兹级航母才服役20多年,按理说怎么也不至于提前退役,毕竟就连首舰尼米兹号都一再延迟退役时间,如2026年退役,服役时长达51年。
问题在于,美国能够建造和维护航母的船厂只剩1个,船坞极其稀缺,而核动力航母维修强度很高,尼米兹级堆芯寿命只有25年,必须中间更换堆芯,注意是更换堆芯不是更换核燃料。
杜鲁门号按规划应该在2023年进行堆芯更换,已经延迟了两年。但能够进行航母维护大修的船坞,目前停放着斯坦尼斯号,该航母2021年5月上船台大修,实际工期已延长到66个月,至少要到2026年10月才能完工。而斯坦尼斯号之所以维修时间大幅延后,一个原因是华盛顿号原定39个月的中期大修,最终延迟到整整六年,直接导致后续航母大修全乱了。
杜鲁门号2023年就应该大修更换堆芯,已经推迟了两年,目前情况已经不适合继续部署,如果等到斯坦尼斯号2026年底完成大修,杜鲁门号再进行大修,参考华盛顿号和斯坦尼斯号5年起步,这就意味着杜鲁门号在2032年以前都不具备实际战斗力,这又会导致后续如里根号、布什号大修推迟,按照设计寿命,2003年服役的里根号应该在2028年进行大修,2009年服役的布什号在2034年大修。
这就有问题了,如果还是坚持里根号继续大修,会直接影响到里根号和布什号两艘的规划,但如果里根号干脆不要了,那理论上就能续上了。
所以,这或许就是小小的碰撞损伤,都干脆不修了的原因。
这意味着什么呢?
美国造舰已经垮了几十年,没有在未来10年内恢复的可能性,人才就卡住了,船坞建设也需要大量时间,而必要的机械设备也高度依赖中国。
那么到2027年,美国实际能够用于部署的航母,很可能只剩7艘,需要剔除掉至今只能达到设计无故障弹射次数不到20%的福特号、服役遥遥无期的肯尼迪号、理应退役的尼米兹号和艾森豪威尔号,以及纠结排队维修还是干脆退役的杜鲁门号。
如果再剔除掉需要进行保养维修的,那美国届时能够处于部署阶段的航母,少则3艘、多则4艘。
这仅仅是开始,后面怎么办?
中国已经有了电磁弹射的福建舰,美国总不能真的回头去建造滑跃航母吧?那还不如暂时用两栖攻击舰充数。
所以,正如美国智库建议美国需要缩小关键矿物范围,集中到真正关键的少数矿产;美国也不妨考虑干脆放弃稀土突破,想办法解决航母数量问题,后者才是根本。
作者:镇长本人 来源:大树乡谈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