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曹增平:从“北大高才生”到“铁杆汉奸”:思政教育的警钟与担当
点击:  作者:曹增平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9-11 08:22:47

 

 1.jpg

 

石平太郎(原北大高材生)在参议院选举中当选日本参议员,在公开场合宣称“出生在中国是我一生的遗憾”、“中国人是人类中的病毒”时,历史的讽刺与教育的失败在这一刻被放大到极致。这不仅是个人价值观的彻底崩塌,更是高校思政教育失守的明证。

石平太郎的堕落绝非偶然。

从北大毕业公费留学到日本参议院议员,他一路高调宣扬汉奸言论,否认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罪行,支持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甚至鼓吹“日本出兵占领钓鱼岛”。他的言论数典忘祖、背叛国家民族,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这让人不禁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出的“高材生”,会成为民族的背叛者?为什么“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悲剧一再上演?

高校思政教育:从“刷学分”到“塑灵魂”

石平事件暴露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致命短板:思政教育沦为“刷学分”的工具,而非价值观塑造的熔炉。在许多高校,思政课程被简化为考试科目,学生只为拿学分而学习,缺乏对历史的敬畏、对民族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思政教育被边缘化,沦为点缀,而非核心。我们曾愤怒于高校培养出“精致利己主义者”,如今却看到更严重的现象——培养出“铁杆汉奸”。这绝非偶然,而是思政教育缺失的必然结果。

当学生在课堂上只学习理论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当思政教育缺乏实践载体而流于形式,当价值观塑造被简化为分数考核,培养出的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爱国者,而只能是“知识丰富、灵魂空洞”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真正的思政教育,应该像春风化雨,融入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滋养。它不应是课堂上的理论灌输,而应是社会实践中的价值观塑造;不应是“刷学分”的工具,而应是“塑灵魂”的工程。学生在乡村调研中感受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在志愿服务中体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历史遗迹中感悟民族精神的传承,这样的思政教育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思政教育的“三重境界”:
敬畏历史、担当民族、忠诚国家

思政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三重境界”的统一:敬畏历史、担当民族、忠诚国家。

敬畏历史,意味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牢记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等历史事件的真相,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当下,珍惜国家。石平太郎否认历史事实的言论,正是缺乏对历史的敬畏。真正的思政教育,应当让学生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个人与国家的血脉相连。

担当民族,意味着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必须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当石平太郎宣称“中国人素质低下”时,他不仅否定了自己的民族,也否定了自己的责任。真正的思政教育,应当让学生在参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实践中,体会到民族复兴的使命与担当。

忠诚国家,意味着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当石平太郎选择加入日本国籍,更名“石平太郎”,并在参议院发表反华言论时,他已彻底背弃了对国家的忠诚。真正的思政教育,应当让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深刻理解“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

立足当下:构建全方位思政教育体系

面对石平太郎事件,我们不应只停留在愤怒和谴责,而应深入反思,构建全方位思政教育体系。

首先,思政教育要“活起来”。要改变“满堂灌”的单一模式,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思政教育“活”在校园生活中。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开展“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历史的厚重。

其次,思政教育要“融起来”。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形成“大思政”格局。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在校园文化中体现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

再次,思政教育要“实起来”。要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得到成长。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看学生是否“学了”,更要看是否“懂了”、“信了”、“行了”。

最后,思政教育要“强起来”。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方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潮”起来。

以史为鉴:让思政教育成为大学的灵魂工程

石平太郎的堕落之路,是一面照向高校思政教育的镜子,映照出我们的短板与不足。但镜子的另一面,也映照出我们应有的担当与方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石平太郎的堕落之路提醒我们:一所大学的教育成功与否,最终要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简单的就业率或论文数量。外交部的反制决定彰显了国家维护主权和尊严的坚定决心,也为所有背弃祖国者敲响了警钟。但更深层次的警钟,应该敲响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课堂上、校园里。我们不应满足于简单的“反制”,而应深入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石平太郎事件不应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终点,而应成为起点。我们应将思政教育提升到大学灵魂工程的高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知识是工具,价值观是灵魂;专业是技能,家国情怀是根本。在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将思政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有知识的人”,更是“有灵魂的人”;不仅是“有专业素养的人”,更是“有家国情怀的人”;不仅是“有国际视野的人”,更是“坚守民族立场的人”。

石平太郎的堕落之路,不应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终点,而应成为我们重新审视、反思和提升的起点。让我们以史为鉴,以石平太郎为镜,真正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教育是国之大计,思政是教育之魂。当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不仅带着专业知识,更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民族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这才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石平太郎的堕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个案,而是警钟。让我们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思政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的灵魂工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作者系灌阳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桂林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