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为什么当年的西方愿意把先进的高铁技术转让给中国?不是因为他们善,全球市场订单稀缺的现实让西门子、川崎、阿尔斯通和庞巴迪无法抗拒
点击:  作者:偷影子的人呢    来源:七月的影子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7-22 11:54:36

 

 

片头:尊敬的审阅人员和品鉴读者:本文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和资料,形成的专业的可靠内容。 全文数据有据可依,可供查证。

你有没有想过,西门子、川崎重工这种掌握高铁核心技术的老牌企业,为什么会把高铁技术交给中国?他们真的傻吗?

 

不,他们只是没得选

 

2004年,中国铁道部下达了一份规模,空前的订单,140列高速列车

 

当时全球高铁市场,极其低迷。几乎没有哪家企业,能将这些订单全部承接下来。

 

日本的新干线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成本昂贵,除了本国市场,其他国家几乎都不愿接受。美国对高铁的发展毫无热情,根本未将其列入发展计划。欧洲正深陷债务危机之中,西门子、阿尔斯通等传统巨头企业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处境非常不利。

 

2000年到2005年之间,全球新开工的高铁线路几乎停滞,市场容量年均增长不到1%西方这些技术持有者,坐在手里的金矿上,却一个个快揭不开锅

 

偏偏这个时候,中国出手了。

 

当年中国铁路提出四纵四横网络计划,要建的是1.2万公里高铁网。砸下千亿级的基建投资,一上来就给出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大单

 

 

你以为中国只是来买车的,就大错特错了。

 

铁道部的策略,可谓是教科书级别的。它并没有让外资直接进行对接,而是用南车、北车这两家国企先打头阵,分别去进行统一的谈判。

 

采购权集中在铁道部的手中:你想要拿下这一单?这样技术就需要一并交出来,不然的话就免谈

 

别小看这一点。

 

如果是分散招标,像印度那般,各地各自去谈,各地分别去谈,外国厂商尚可施展些招数,玩起价格战来搞内卷。不过中国直接实行集中采购且统一技术标准,从而形成实质性的垄断议价态势。但凡谁不答应进行技术转让,便会被从竞标名单中剔除出去。

 

最典型的当属西门子。一开始便摆出那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坚决不肯同意全套技术转让,结果就这样直接被从谈判桌上踢了出去

 

之后德国的高层们都坐立不安了,眼见着140列列车即将化为泡影,西门子的高管们急忙飞抵北京进行谈判,最终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交出了关键的系统技术

 

 

川崎重工的状况差不多也是这样。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不慌不忙的,心里在盘算着就卖出几节试验车,就连后面的维护工作都想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可是没过多长时间,现实就给了他们狠狠的一击,最后他们也只能很无奈地签订了整套CRH2的转让协议。这些技术,后来就变成了中国高铁起步阶段的关键基础

 

所以在当时这不仅仅是一笔买卖,这是一次博弈。

 

我翻了下资料。2004年,世界高铁市场年产值大约在200亿美元左右。中国这一单,就占了其中三分之一以上。谁敢说不动心?对于财务紧张,工厂开工率只有60%的西门子来说,这笔订单就如同冬天里的暖气片,不接就得被市场冻死。

 

而中国呢?拿到技术之后,并没有坐在那喝茶等结果。

 

对我们来说技术转让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铁道部于引进协议中特地增添了技术吸收转化条款,对于每一项核心系统,中国工程师皆需将其拆开细细查看,再重新拼接起来进行学习

 

我曾看过一份南车四方当时的技术文档,甚至连一颗小小的螺母都有专人负责进行建模分析,以确保从材料到结构都能够全部实现国产化替代。

 

但真正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

 

 

CRH380A面世,时速达到380公里,在实验中,甚至跑出过486.1公里的纪录。

 

这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中国的地形、气候以及客流等情况,做了系统的优化,整车的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这时候外国公司才反应过来,中国不是来打工的,是来接班的

 

我理解他们当年的挣扎。但换个角度看,那几年西方高铁企业的确没得选。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阿尔斯通年亏损,高达18亿欧元,靠法国注资,才没倒闭。庞巴迪则连续两年,进行裁员,超过15%。川崎重工靠造船,以及摩托车维持着,其交通板块,只能通过外销,来延续生命。

 

在这种局面下,谁会为了技术保密而放弃最大客户

 

拿了中国的钱,就要交出中国要的东西。这是市场规律

 

更扎心的是,后来这些公司,眼见着中国高铁逐步地打造出了自主品牌,并且成功地拿下海外项目,它们也只能无奈地,干瞪着眼。

 

当年西门子那颇为自负的Velaro平台,如今早已被复兴号毫不留情地一脚给踢出了亚太市场。阿尔斯通意欲拿下印度的高铁合同,其报价竟比中车高出一倍有余,结果便直接被淘汰掉了。

 

 

到了2023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量,七成以上,33个省级行政区,大部分都连成网。换言之除了西藏,还没有哪个地方是高铁去不了的。

 

这背后不是某一场交易赢了,而是十几年的战略执行。

 

西方公司当年输在哪呢?不是因为技术方面相对落后,而是将中国市场整合的能力以及执行力给低估了。

 

我现在看一组数据,还是觉得很有冲击力

 

2003年:中国高铁时速不到200公里

2010年:中国自主时速突破380公里

2023年:中国出口高铁到超过20个国家,南美非洲都用得起

 

从只能买到全球卖,只用了不到20年,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做到这事。

 

 

如今再回头去看,当年那些技术转让协议,实际上就,是以金钱当作武器,把原本难以突破的生死僵局给打破了。

 

只是等他们意识到失去了什么,早已经晚了。

 

作者:偷影子的人呢;来源:七月的影子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