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日本军事专家发出抗议:霹雳-15导弹性能虚假到过于丧心病狂了……
点击:  作者:虎哥    来源:宏观微言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6-02 11:52:17

 

 

最近,日本前自卫队军官山本一郎在《朝日新闻》撰文痛批:中国军工的射程标注是21世纪最大的军事诈骗!

 

印度空军的 "阵风" 战机在180公里外被击落的消息经多方证实后,西方世界对中国武器性能的认知被彻底颠覆。这款标称射程145公里的中远程空空导弹,长期被美欧媒体质疑 "夸大宣传",理由是 "固体火箭发动机难以突破150公里射程天花板"

 

然而,227日的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通过数据链引导,使用PL-15E(出口型)击落了印度空军在180公里外巡航的 "阵风" 战机,直接打脸西方质疑。

 

更令日本前自卫队军官惊讶的是,根据弹道模拟,巴基斯坦装备的PL-15实际射程可能达到200公里,而中国空军自用版通过技术优化,射程或突破300公里大关。

 

这种 "反向虚标" 的操作,颠覆了军工领域的传统逻辑。在西方语境中,武器性能标注往往留有 "营销水分",而中国却选择低调保守——PL-15E145公里标称值,竟比实战射程低了近25%

 

正如前自卫队军官在《世界军事论坛》的分析指出:"当其他国家在PPT上夸大性能时,中国在实战中证明实力,这种 ' 兵者诡道 ' 的东方智慧,让对手根本无法预判真实战力。"

 

 

PL-15的超远射程,核心在于其独特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与欧洲 "流星" 导弹的冲压发动机路径不同,中国科研团队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固体燃料分段燃烧方案:导弹发射后,第一脉冲燃料将弹体加速至4马赫以上,待速度降至1.5马赫时,第二脉冲燃料点火再次加速,通过这种 "间歇燃烧" 模式,有效射程提升近一倍。

 

这一技术的关键突破口,在于两段燃料间的 "柔性隔火层" 材料。美国军方曾长期攻关未果,原因是无法解决隔层材料在多次点火时的可靠性问题 —— 过早燃烧会导致动力失控,过晚则影响射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科研团队通过纳米陶瓷复合材料,实现了燃烧间隔时间从10秒到300秒的灵活控制,使PL-15在不同作战场景下都能保持最佳动能。正如西北工业大学导弹专家李明教授所言:"脉冲技术不是简单的燃料叠加,而是对整个动力系统的重构,中国用20年时间走完了美国40年的探索之路。"

 

P-15的威慑力不仅来自射程,更源于其与空战体系的深度融合。在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利用中国提供的ZDK-03预警机,在未开启战斗机雷达的情况下,通过数据链向PL-15传输目标坐标。

 

这种 "雷达静默发射" 模式,让印度 "阵风" 的电子战系统完全失效——直到导弹进入末段主动雷达制导阶段(距离目标约 5公里),战机告警系统才发出短促警报,此时留给飞行员的反应时间已不足10秒。

 

这种 "预警机引导+导弹静默飞行" 的战术组合,彻底改变了超视距空战的攻防逻辑。美国《防务新闻》惊呼:"这相当于让狙击手在黑暗中开枪,而目标甚至不知道枪口指向哪里。"

 

这种 "藏锋于鞘" 的智慧,源自中国军工 "实战导向" 的发展逻辑。从歼-20的隐身性能到055大驱的垂发系统,中国武器的实际战力往往超出公开数据,这种 "保守披露" 策略既避免了技术泄露,又能在实战中达成战略突然性。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这或许就是中国武器最令对手胆寒的地方:你永远猜不透,他们的下一张底牌是什么。

 

文章来源于虎说天下 ,作者虎哥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