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曾与上饶通校有过任何交集的朋友以及关注军队军校发展的所有人,本文内容尽量以实物图或当事人佐证,仅供参考和回忆。
内容提要:
1.短暂的通信兵“9+1”院校格局
2.“三合一”的上饶通校
3.上饶通校的零散资料整理
正文: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八角亭卢姓建石桥,福建罗姓族人依桥建村,合称为罗桥,上世纪50年代,12军曾在此休整驻扎,60年代,有431、182医院、6618、6909等单位驻防于此……
一、短暂的通信兵“9+1”院校格局
1960年4月,jun委调整雷达管理体制,将总后军械部雷达局划归通信兵部建制领导(笔者注:在上世纪60年代期间,雷达和电子对抗都是归属通信兵部管的,直到1969年9月才划出),1961年,通信兵拟在当时现有的7所院校基础上,再组建雷达工程学院和雷达技术学校,并筹划组建一所预备学校,大致方案是:
①将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安)雷达、导航系析出,调往重庆林园独立成校,组建为通信兵雷达工程学院。
②将成都通信兵技术学校雷达大队析出,调往重庆歇台子独立成校,组建为通信兵雷达技术学校;
③将成都通信兵技术学校剩余两个大队(均为无线电接力专业)调往江西上饶,更名为上饶通信兵技术学校;
④将位于重庆歇台子的原重庆通信兵学校调往江西上饶,更名为上饶通信兵学校;
⑤将南京军区杭州文化学校调往江西上饶,拟组建为通信兵预备学校。
1961年下半年陆续开始调整,截至1962年3月份,基本调整完毕,形成了“9+1”的通信兵院校格局,从而在数量上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时刻,并为9所院校统一赋予了代号,即:
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军电),位于西安太白南路,代号总字411部队;
通信兵雷达工程学院,位于重庆林园,代号总字412部队;
通信兵学院,位于沈阳和平区,代号总字413部队;
通信兵雷达技术学校,位于重庆歇台子,代号总字421部队;
上饶通信兵技术学校,位于上饶罗桥,代号总字422部队;
汉口通信兵技术学校,位于汉口解放公园路,代号总字423部队;
重庆通信兵技术学校,位于重庆北碚区,代号总字424部队;
上饶通信兵学校,位于上饶罗桥,代号总字431部队;
宣化通信兵学校,位于河北宣化,代号总字432部队。
另外还有一所通信兵预备学校,位于上饶罗桥(题外话:其实早在1956年3月就成立了两所通信预备学校,对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之前进行文化补习,同时也为现职军官进入完成训练班进行文化补习,不过这两所预校均于1957年9月撤销)。
二、“三合一”的上饶通校
1962年春,迁至江西上饶罗桥的三所通信兵院校共同在原12军营区(沿浙赣铁路和山地之间的狭长型平川地带)一条线展开部署,其中:通信兵技校在东区(枫岭头火车站附近),通信兵学校在中区(原12军35师师部附近),通信兵预校在西区(距上饶火车站更近一些)。
志愿军3兵团第12军第35师1954年4月回国后进驻江西上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2军第35师,担任机动作战任务,同时12军副军长李德生(原35师师长)改任军长,1961年11月,该师随军移防苏北黄海之滨,担任守卫苏北海防的任务。
1962年夏,上级决定将位于上饶罗桥的3所学校合并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饶通信兵学校,“三校合一”后压缩了部分编制,同时撤销了上饶通信兵技术学校(总字422部队)和通信兵预备学校(原南京军区杭州文化学校)的建制;
原通信指挥学院教授、军事战略学首席专家牛力将军(当时为上饶通信兵技术学校二大队八中队学员)回忆:
“三校合并后,因无线电接力专业学员较多,上级决定将我们学校(总字422部队)二大队的七、八两个中队学员调整到汉口通信兵技校改学有线电专业,我就是那个时候到汉口的。”
原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肖春才(当时任上饶通信兵学校宣传科副科长)回忆:
“三校合并后,多出的408名干部,成立了一个干部大队,要我去任大队长,唐伯明同志任政委,经过三个月学习,这些干部转业支商了,而我被调到了汉口通信技校,仍担任宣传科副科长。”
原重庆通信兵学校供应科助理员曹建英回忆:
“因为我留守在重庆办理移交手续,到上饶报到较晚,自然就被列入编余人员。这时,国防科委急需一些出身好,政治上可靠,业务能力强的军队干部,第十研究院派人直接到上饶通信兵学校选拔了一批,而我有幸被选中,后于1963年1月到上海二十三所报到。”
1962年夏紧急备战后,以上3所学校正式合并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饶通信兵学校,代号总字431部队,校长王广仁,后为林平,政治委员刘洪儒;
该校1969年在全军院校大调整中撤销建制。
原431子弟16年聚会时回忆:
“特殊的任务要求,情况紧、任务急,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点,还是连同家属、子女一起走的集体大搬家,当年底就开始陆续离开上饶,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谁又能想到,这一去,竟是近半个世纪的分别。”
三、上饶通校的零散资料整理
①笔者在查找相关资料时发现,该校当时曾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校的名称进行招生,如下图(左上)。
②鉴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通校撤销后,原地组建为通信兵五七干校,主要接收当时撤销的7所通信院校18级以上的教员(他们是后来院校复建的宝贵骨干力量),总字431部队代号好像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如下图(右上),大概在76年才完全撤销,据网友留言:
“通信兵五七干校我是坚守到最后的一批子第,76年从上饶到了浙江江山,从此就留在了江山”。
③目前,总字431部队原址上仅存的一幢老建筑即为原李德生(1955年少将、1988年上将)一家住过的小楼(将军楼),如下图(中左、中右)。
④当时“三校合一”的上饶通校与原重庆通信兵学校(位于重庆歇台子)具有校史继承关系,从而有了“重庆(上饶)通信兵学校学员入校60周年聚会”,如下图(左下)。
⑤仅就校史继承而言,该校撤销建制后,疑似被1977年组建于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校承接,参见下图(右下)。
另据原431教员顾桃海回忆:
“上饶通校这些教员,大部分都是从重庆技校(总字424)学习机务后又一同调到宣化通校(总字432)学报务,后又一起留校再调到上饶通校当教员,由于院校裁撤,1969年很大一部分教员复员到了上海。”
作者:新哥;来源:新哥从容解甲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