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大民:看到韦东奕的境遇,我想起了陈景润
点击:  作者:大民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6-12 09:04:35

 

1.jpeg

韦东奕成为“网红”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发到网上,成为关注的焦点。最近不知道听了什么人的指点,开通了自媒体账号,发了一个极简视频,一日之内涨粉过2400万。关注多了,不免就会有更多的“深挖”。不少网民呼吁,韦神这样的国宝级人才,北大工会应该有所作为,可是反馈说没有先例……

不禁想起陈景润来了。陈景润曾经以“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性研究载入史册,并成为一代中国青少年的科技偶像。1978年邓小平同志听说了他的科研成就,特批改善生活,提供工作便利。“组织上”也行动起来,帮助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确保生活无忧。不仅获得独立科研空间,更建立起全天候医疗团队。这种“一人一策”的保障模式,使其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晚年仍能持续产出学术成果。

以“北大韦神”的称号风靡网络,互联网的确满足了我们对“韦神”敬仰和好奇心却对他的境况表示不平。有独立办公室保障基本生活,但生活无人照料,牙周疾病持续三年未愈、饮食结构严重失衡等问题依然存在。40万年薪。并不算高,一个985高校硕士生入职知名民企的起步价。尤其是跟北京动辄一平十几万的房价相比,他恐怕用半生的积蓄也买不起一套三居室25岁时(2016年)父亲韦忠礼英年早逝,失去了本来不错的生活保障。他的母亲也已经退休家里人也无法给他更多的帮助。也不知道有没有一个纯洁善良的姑娘,会为了一个纯粹的科学家,终生侍服侍在他的身边,为他张罗日常起居,为他生儿育女孝敬老人。

尽管韦东奕虽然在学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目前的生活状态却显得有些“挣扎”。网友呼吁北大工会出面给韦神提供更好的生活照顾,被以“没有先例”搪塞了。尽管北京大学表示会将来时态在工作、生活、医疗等方面给予充分关心和安排,但韦东奕的生活依然简朴,甚至有些“清苦”。这种状态不禁让人担忧:那个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陈省身、苏步青、吴文俊、茅以升、黄旭华、陈景润等知名科学家灿若星辰的年代,政府是如何有所作为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的综合条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像韦东奕这样的杰出人才是否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成为“超级网红”的韦东奕会不会倒逼北大有关部门也来一个“一人一策”“特事特办”,让广大网民不那么操心焦虑,引发“舆情”?

政府和社会对杰出人才的支持,不仅是对个人的关怀,更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投资。韦东奕这样的科学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推动科学的进步,还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1、提供全面的生活保障: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为杰出人才提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基本生活保障。这不仅能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还能让他们更加专注于科研工作。


2、优化科研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杰出人才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研究平台。同时,政府还应该简化科研项目的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科学家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开展研究工作。


3、加强社会宣传: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杰出人才的事迹和贡献,提高他们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不仅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还能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4、建立长期关怀机制:政府应该建立长期的关怀机制,定期了解杰出人才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种长期关怀不仅能够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还能让杰出人才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支持。


身处在百年不遇大变局当中,人才竞争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不妨回忆几个因过于冷漠导致人才被国外挖走的科学家,尹志尧张益唐颜宁屠呦呦这样的顶级科学家当不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却能被美国聘为外籍院士,让多少有心报国的科学家伤透了心。还有多少在美国想回回不来的,甚至意外死亡的?“没有先例”,有多少罪恶因你而生?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纽约时报》评价他的价值:宁可损失五个装甲师也不能让他走。2025年韦东奕最新研究成果《临界散焦非线性波动方程的爆破现象研究》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后,被认为潜在价值不可小觑。人才流失,尤其是关键领域的人才流失,一定会带来严重后果。科研力量的削弱经济发展受阻国际竞争力下降社会资源的浪费:培养一名顶尖人才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人才流失意味着这些资源的浪费。


毫无疑问,韦东奕这样的国宝级人才,全世界都在紧盯着。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推动科学的进步,还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少一些搪塞和推诿,多一点关爱和扶持;少一些人情世故的算计,多一点利国利民的慈悲善良;少一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多一点用心用情的行动。人才能够在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国文联研究员,昆仑策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