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大民:用“极左”的帽子能掩盖哪些真实意图?——从昆仑策被围攻看意识形态斗争的本质
点击:  作者:大民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6-03 08:28:43

 

1.jpeg

“极左”的帽子能掩盖哪些真实意图?

——从昆仑策被围攻看意识形态斗争的本质

大民


近期,昆仑策因坚持社会主义立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思潮,遭到极右势力和反华分子的集中围攻。这些攻击者通常以“反极左”为名,行污名化、妖魔化之实,试图将正常的学术讨论与政治批判扭曲为“极左”标签下的政治迫害。这一现象不仅暴露了某些势力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敌视,更揭示了“极左”标签背后隐藏的深层意图。


一、 “极左”标签的滥用:

转移矛盾与掩盖阶级立场


“极左”一词本应指代脱离实际的激进左倾错误和极端民族主义,但在当前舆论场中,它已被异化为攻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者的工具。昆仑策被污名化的核心矛盾在于:其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反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强调共同富裕等立场揭露国企改革中的偷梁换柱,触动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神经。


比如2024年7月22日胡锡进在自己的系列自媒体上发表题为《决定取消“公有制为主体”的表述,是历史性变化》的文章,其中胡锡进对相关政策的解读被认为是错误的,涉嫌曲解国家大政方针,混淆视听。而胡锡进正是习惯性用“极左”的帽子打击不同异见者的代表人物之一。最近比较活跃的什么“Jim博士”、“孙正清源”、“夜读社”、“读鬼笔记”、“自由三乐居士”、“正义凛然漂流瓶”、“中华有为”、“饮冰者”等等,形成了一股针对昆仑策的团伙,他们的共同意图,昭然若揭:


1、维护新自由主义霸权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辩证统一上,但新自由主义势力始终试图推动全面私有化、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昆仑策对“资本无序扩张”的批判,对国企改革中的瞒天过海和偷梁换柱的揭露,直接威胁到某些利益集团在浑水中摸到的大鱼让他们心神不定寝食难安。


2、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通过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污名为“极左”,攻击者试图割裂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合法性。例如,昆仑策对“两个历史决议”的维护,被歪曲为“复辟文革”,实则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革命史观的解构。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被他们曲解为我们的基本政治、政治制度,即将发生改变。


3、转移社会矛盾焦点


当前中国面临贫富分化、资本垄断等问题,昆仑策提出的“共同富裕”主张直指症结。攻击者以“极左”为名否定这些议题,实则是为资本特权阶层逃避改革责任制造舆论掩护。实际上,共同富裕不仅是我们党

的立党初心,也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绝不动摇的奋斗目标。把坚持共同富裕的人污蔑为“极左”,直接暴露了他们的狼子野心。


二、“反极左”叙事的

逻辑陷阱与历史虚无


极右和反华势力在攻击昆仑策时,往往构建一套看似“理性”的话语体系:他们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政策(如宏观调控、产业政策)曲解为“计划经济复辟”,将反腐败斗争污名化为“派系斗争”,甚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贴上“极左”标签。这种叙事的本质是:


1、偷换概念


将“左”与“极左”混为一谈,将“社会主义”与“斯大林主义”等同。例如,昆仑策对“共同富裕”的呼吁被歪曲为“平均主义”,却肢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完整表述,抹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核心论述。


2、割裂历史语境


攻击者选择性遗忘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背景,将当前政策与历史实践割裂。例如,某些势力借机否定新中国前30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为全盘西化铺路。前三十年,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了举世震惊的成就,也在探索前行的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这些需要辩证看待,但是一旦把作为政治事件的“文革”与历史发展阶段的“文革时期”混为一谈,就势必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


3、制造二元对立:通过“爱国”与“恨国”


“左”与“右”的虚假对立,煽动非理性情绪。昆仑策被攻击时,其支持者被污名为“五毛”,而反对者则自诩为“独立思考者”,实则掩盖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阶级本质。在这股错误风气带领下,在一些被资本掌控的新媒体平台上连开国领袖的名字都成了敏感词,不得已用“教员”替代。所谓独立思考,仍然遮掩不住他们反动亲美内外勾结,充当敌人的带路党的真面目。


三、 昆仑策事件的启示:

警惕“颜色革命”的新形态


昆仑策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来,从方方日记的舆论风波到对左翼学者的围攻,极右势力不断以“反极左”为名,行意识形态渗透之实。这些事件揭示的:


1、“颜色革命”的本土化策略


境外势力通过扶持网络代理人,将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讨论歪曲为“极权”,利用“民主”“自由”等话语解构主流意识形态。例如,昆仑策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被攻击为“排外主义”,实则是遏制中国道路的话语权扩张。


2、资本与权力的合谋


部分媒体平台为流量利益,纵容历史虚无主义内容传播;某些人利用影响力为反社会主义言论背书。昆仑策被攻击事件中,相关报道的流量倾斜与舆论引导,暴露了资本对舆论场的操控。


3、青年群体的思想争夺


攻击者通过娱乐化、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向青年灌输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昆仑策坚持的“人民史观”与“集体主义”,恰恰是对这种思潮的正面回应。


四、破除标签迷雾:

重建理性对话的公共空间


面对“极左”标签的滥用,我们需要回归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辩证思维分析问题:


1、区分“左”与“极左”的本质差异


马克思主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将复杂矛盾简单化。昆仑策始终基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立场,而非否定发展成果。这与“极左”的历史错误有本质区别。


2、以实践标准检验真理


中国的发展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证明。昆仑策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主张,正是对新时代矛盾的回应,而非教条化理论。


3、构建多元共治的舆论生态


要旗帜鲜明高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最大公约数凝聚起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洪荒之力,不给任何人任何势力留下模糊空间,也不让普通群众对坚持党的领导产生片刻的犹疑,更不让国内外反动势力心存一丝一毫的侥幸。具体说来,既要警惕“极左”标签的滥用,也要反对以“言论自由”多元化之名纵容历史虚无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挺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边,毫不动摇,绝不妥协


五、结语


“极左”帽子的本质,是某些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的“认知战”其目的不仅是压制不同声音,更是为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扫清障碍。昆仑策的坚守提醒我们:在百年变局中,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穿透标签迷雾,看清斗争本质,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我们需要的不是标签化的争吵,而是直面问题、凝聚共识的理性对话。


(作者系中国文联研究员、昆仑策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