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队最新地下堡垒在前线投入使用,舒适又安全】
一、地下工程的战场效能: 从战术支撑到战略制衡
二、技术瓶颈与体系短板 三、中国“深地战略”构建路径
(一)物理防御极限
- 俄军9M729钻地弹(穿深60米混凝土)导致亚速钢铁厂部分区域坍塌,暴露50-80米深度设施脆弱性;
乌克兰地下设施联通率仅41%(乌国防委员会2023年评估),缺乏统一指挥网络,制约全域防御效能。
(一)分级防御体系设计
1、战略级设施(≥100米):部署核反击枢纽与国家指挥中心,抗毁标准需抵御50万吨当量核爆或10000公斤级钻地弹。
四、结论
乌克兰战场证明,地下工程已成为战争可持续能力的核心要素。中国需以“深度破局”思维构建分级防御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打造应对高超音速武器时代的立体国土防御架构。未来研究可聚焦高超音速武器毁伤机理、地下新能源自给技术及AI自主防御系统。
【参考文献】
1、NATO. (2022). Urban Warfare Underground Infrastructure Resilience Report. Brussels: NATO Defense College Press.
2、乌克兰国防部. (2023). Deep Underground Facilities Survival Capacity in Modern Warfare. Kyiv: Ministry of Defense Publishing.
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23). Civilian Protection in Urban Conflicts: The Role of Underground Shelters. New York: UNICEF.
4、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24). 《超深地下防护工程动力学特性研究》.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