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文化教育 > 阅读信息
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三”“六”“八”“五”
点击:  作者:是说新语    来源:求是网  发布时间:2025-06-06 12:37:52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激发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研究和创造能力。图为2025518日,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学生在进行机器人赛前的组装、调试。 人民图片 邓兴东/

 

20249月,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部署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教育的“三大属性”,精辟概括教育强国“六大特质”、“八大体系”的基本特征,深刻阐述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整体擘画出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图景。

 

“三大属性”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和原点。“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是总书记关于教育本质特征的重大理论创新。

 

政治属性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人民属性回答了教育的基本立场问题。战略属性回答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三大属性”内涵丰富、相互联系,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色和独有优势,要求我们体现到教育强国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六大特质”是检验教育强国建设成效的根本性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

 

教育强国之“强”,应当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以强大的人才竞争力助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以强大的科技支撑力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以强大的民生保障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汇聚教育发展合力,以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更好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六大特质”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性要求、标志性成效和根本性标尺。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积极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让学生更加健康、阳光、自信地成长。图为2025325日,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朝阳小学,学生们在课间跳长绳。 人民图片 蒋克青/

 

“八大体系”是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四梁八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

 

“八大体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加强科技支撑,把握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作用,拓展教育国际化发展空间,构成相互联系和支撑的逻辑体系,推动教育体系更加注重系统性、综合性集成,推动教育组织更加注重开放融合、多元多样,推动教育发展更加注重胸怀天下、自信自立,推动教育活动向更加灵活广阔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延伸。

 

“五个重大关系”是教育强国建设应当遵循的科学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为我们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重点和最终目标。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揭示出掌握学业知识是学生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揭示出供需适配才能彰显人才培养效用、实现人才价值。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揭示出管理规范、秩序井然是有效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彰显教育发展的道路自信、展示教育发展的宽广视野。

 

来源:求是网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