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新疆少数民族不讲究清真不清真了,而内地反而越来越讲究?
点击:  作者:都护君    来源:西域都护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6-02 15:24:56

 

 

这是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新疆少数民族不讲究清真不清真了,而内地反而越来越讲究?,一个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同胞@奶迪啊的回答获得了超高赞,众多人点赞、收藏、评论和肯定。

 

她说,小时候他甚至不知道清真是什么意思。家庭生活也很融洽,邻里之间互送饭菜是常态,父母因工作繁忙时也常让她去汉族邻居家吃饭。总体上,新疆的民族关系在他小时候是非常融洽和自然的。

 

变化出现在青少年时期,宗教极端思想和外部势力开始渗透新疆社会。这带来了穿着变化、道德绑架和宗教绑架——比如把不戴头巾、不封斋、不说维语的人当成异类。那段时间,她感到压抑甚至想逃离新疆。

 

所幸的是,后来的治理让这些极端行为得到了遏制。她坦言,如今的新疆社会更自由,比如可以自由穿衣、用普通话交流,不再担心遭到教育或辱骂。她为这样的改变感到高兴。

 

她还指出,新疆的民族历史本就多元,信仰宗教并不统一,而不像内地的回族,从形成起就普遍信仰伊斯兰。在内地,她反而经常被一些其他民族的同学质疑不够虔诚,比如吃马肉、不封斋等等。这些宗教正统性的争论让她感到荒诞。

 

最后,她强调一个现实问题:内地部分地区搞清真、搞极端,影响相对有限;而新疆不同,地理位置特殊、边境复杂,一旦出现失控,后果严重。这也是为什么治理更严格、宗教活动受到更明确限制。她直言:在一个非宗教政权国家成天搞宗教那套,还是社会主义给他们吃得太饱了。

 

这位网友的回答,或许能让我们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理解新疆为何越来越世俗化,也理解国家治理的逻辑与必要性。

 

今天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或许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以下是她的回答:

 

首先,新疆有个群体叫民考汉,就我这样的。

 

虽然是维吾尔族,但是从小上的是汉语学校,那孩子嘛,相处起来,你去我家吃个饭,我去你家吃个饭这事儿很正常。这么说吧,我小学的时候,班主任是个汉族老师,带我去她家吃饭,跟我说,你放心吃我家是清真的,我都不知道啥叫清真。

 

没错,一个维吾尔族,不知道啥叫清真。

 

我妈妈是四大行之一的,小时候我住在家属楼,邻居就是汉族爷爷奶奶,两家互送吃的这事儿家常便饭。甚至我爹妈下班太晚了,直接让我滚去他家吃饭休息。

 

总之,就是民族之间融合的很多。

 

所以,在我印象里,小时候压根没觉得大家不同民族之间有啥差别。

 

其次,之后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就是Jing外势力带进来的,包括服装上的变化、用宗教进行道德绑架啊、把宗教等同于民族啊,这都是我十几岁才开始的。

 

不夸张,那会儿我极讨厌在xj待着,恨不得赶紧考学滚出去。

 

然后,结果是啥大家也都知道,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被安排了。

 

我非常的开心,起码我在乌鲁木齐街上有穿衣自由了,起码我和我的汉族朋友出去不会被人无缘无故骂一句jalap了,起码我在公共场合不说维语不会被人过来教育了。

 

所以,才有了现在这种情况。

 

再一点,新疆的很多少数民族,溯源历史,从根儿上就是信仰过不同宗教的。

 

但是内地不一样,回族从有这个民族开始,就绝大部分人信仰ysl。我上大学的时候,清真餐厅就是个兰州拉面,青海来的回民,无比鄙视地问我,你们维族人还吃马肉啊。我脑袋一扬,吃啊,咋不吃好吃得很。赶上斋月,还说我们不够虔诚不封斋,我说我学生封什么斋?

 

 

外加,内地讲究清真的再怎么搞事儿,也就是禁锢自己,比如我在某音上总能看到妹子才二十岁包着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加上所处的地理环境,真的闹事儿,也就那么回事儿。新疆不一样啊,离内地距离远,稍微失去管控,就很麻烦了。不然你看老美,天天拿ug的人权说事儿,有拿过回族的人权说事儿么?

 

总之,就是欠治理。

 

我说的,在一个非宗教政权国家成天搞宗教那套,还是社会主义给他们吃的太饱了。

 

短评:

 

网友最后一句话很扎心:

在一个非宗教政权国家成天搞宗教那套,还是社会主义给他们吃的太饱了。

 

这话有点粗,但点得很准。中国是世俗政权,宗教自由不是无限自由,是有边界的自由。你信教可以,但不能借宗教挑战国家权威、破坏民族团结、干涉他人生活。

 

所以新疆从极端化回归社会正常化,不是对宗教信仰的打压,而是对极端政治化的清算。而那些曾经在街头戴着黑袍审视别人穿着的人,可曾想到自己会被清算。

 

新疆不是特殊地区,它只是更早经历了这场现代国家与宗教边界的碰撞与调试。而这个经验,或许也在悄然传导到全国更多地方。

 

这位维吾尔族网友的回答,看似平实,却是一段关于民族认同、宗教边界、国家治理的缩影。他讲述的是自己的生活,但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国家如何在多民族社会中守住信仰自由社会稳定之间那条最细却最硬的线。

 

新疆的世俗化不是去民族,而是回生活。如果这个逻辑能被更多人理解,关于新疆的讨论,或许也能回归理性与真实。

 

作者:都护、奶迪啊,来源:西域都护 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