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思想殖民与精神保卫战 从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看认知战的艰难征程58
点击:  作者:大道巴蜀    来源:大道巴蜀今日头条号  发布时间:2025-09-30 10:32:19

 

思想殖民与精神保卫战:从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看中国反认知战的艰难征程

 

历史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思想领域的烽火才刚燃起。当狼牙山五壮士的英灵在法庭上受到挑战,这不仅是名誉之争,更是一场关乎民族精神存亡的认知战前沿战役。

 

十年前的“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如今因央视节目的播出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这场被誉为“里程碑式”的官司,被不同参与者比喻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不同战役——辽沈战役、孟良崮战役乃至上甘岭战役。

 

这些比喻背后,反映的是对这场法律诉讼历史意义的不同理解。而当我们今天回顾这场诉讼,并将其置于新华社发布的《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背景下审视,会发现这场案件实质上是抵抗美国思想殖民的前沿战斗,是中华民族精神保卫战的关键一役。

 

01 案件回溯:名誉之争背后的意识形态较量

 

 

2013年,《炎黄春秋》杂志刊登《“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一文,对五位英雄的事迹细节提出质疑。文章从“在何处跳崖”“跳崖是怎么跳的”等技术性质疑入手,甚至讨论“五壮士是否拔了群众的萝卜”这样的细节。

 

随后,一场围绕英雄名誉的法律诉讼拉开帷幕。2016101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依法保护“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人格权益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涉及直接的名誉权纠纷,更成为以法治手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

 

在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中,法官明确指出:《细节》一文从形式上虽然是在讨论细节问题,但全文意在质疑甚至颠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

 

这一判断,精准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以学术研究为包装的操作手法。

 

法院在判决中阐明:“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代表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惧牺牲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的精神气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和民族感情的重要内容。”

 

这一法理论述,不仅适用了中国法律,更守护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

 

02 战役比喻:从战术胜利到战略反攻的认知演变

 

 

在这场名誉权案结束后,不同参与者对案件意义给出了不同的比喻。辩护律师赵小鲁将其比喻为“辽沈战役”,强调其战略反攻的意义。这一比喻把握了案件的历史转折意义——正如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首场战略性决战,此案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转折点。

 

主要当事人郭松民则将其比喻为“孟良崮战役”。在他看来,这场胜利虽辉煌,但并未根本改变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局面。

 

郭松民清醒地认识到,直接诋毁、丑化英雄烈士的人和事虽减少,但更隐蔽、更不易察觉的虚无思潮仍然存在。

 

而耿来意本人最初将案件比喻为“上甘岭战役”,突出了这场法律斗争的艰难程度。当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异常凶猛,不少人对打赢这场官司并无十足把握。

 

这一定位准确把握了案件白热化的斗争态势。

 

这些不同的比喻,实际上揭示了同一场战役的不同维度——上甘岭战役的惨烈与坚守,孟良崮战役的攻坚与局限,辽沈战役的转折与反攻。正是这些不同侧面共同构成了反对思想殖民斗争的完整图景。

 

03 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隐形战场

 

 

当我们把视野扩大,会发现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远非孤立的个案,而是全球思想战争的一个局部战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的《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案件的大背景。

 

报告指出,美国施行思想殖民,旨在巩固文化强权、强化政治霸权、维护经济特权,从而构筑霸权体系的深层基石。有别于一般的思想文化交流,思想殖民是基于不平等、为了不平等的头脑控制,具有强制改造、恶意操纵、隐蔽渗透、长期侵蚀等特点。

 

美国思想殖民的核心是推销一套精心包装但充满伪善与“双标”的价值体系。它通过多重渠道、立体灌輸的传播体系,包括传统新闻媒体、跨国传媒集团以及数字时代的社交媒体平台,向全世界散播其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

 

在内容体系方面,美国思想殖民通过创造流行文化“吸引大众”、主导学术教育“培育精英”、操控话语叙事“自我美化”等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传播。而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中的质疑文章,恰恰符合这一模式——以学术讨论的形式,解构民族英雄的正当性。

 

04 法律防线:从个案诉讼到系统保护

 

 

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个案胜利,更在于它推动了中国在法律层面构建反思想殖民的防线。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典型案例的发布,确立了保护英雄人物人格权益的司法原则。

 

最高法民一庭庭长程新文在发布典型案例时指出:“通过判决,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引导社会公众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这一司法理念,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法律武器。

 

在诉讼之外,中国的检察机关也积极运用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对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保护。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英烈保护、红色文物、革命遗址旧址等公益诉讼案件2243件。

 

其中抗战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件,保护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誉荣誉49名。这些数据表明,保护英雄名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已从个案诉讼走向系统性的司法保护。

 

2021年以来,最高检部署开展包括抗战英烈纪念设施和文物在内的红色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

 

通过公益诉讼这一法律手段,检察机关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抵抗思想殖民的斗争中,构建了又一道坚固的防线。

 

05 文化反击:从法律防御到文化自信

 

 

法律诉讼与公益诉讼是防御性的,而真正有效的反思想殖民必须走向文化自信与文化出击。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多种形式的文化传播活动纷纷展开。

 

20259月,央视播出《超级课本剧·狼牙山1941》,以真实历史为背景,深情再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五壮士在狼牙山作战中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

 

这种创新性的文化传播形式,让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与此同时,最高检召开“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检察公益诉讼新闻发布会,强调通过高质效办案,使尊崇英烈成为全社会的法治共识。

 

这些举措表明,中国正在构建法治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立体防御体系。

 

新华社报告明确提出:“精神独立是自主发展的前提,文化自信是民族强盛的根基。”

 

这一论断精准指出了抵抗思想殖民的根本路径——构筑内在精神独立和文化自信的长城。只有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站立起来,才能有效抵御各种形式的思想殖民。

 

06 全球视野:思想殖民的国际危害与中国方案

 

 

美国思想殖民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危害是深远且全面的。根据新华社报告,这些危害包括侵蚀意识形态、颠覆他国政权;嵌入认知楔子,挑拨地缘冲突;摧毁精神独立、培育亲美势力;强植西式道路、干扰自主发展等。

 

美国作家威廉·布鲁姆在《民主:美国最致命的输出》一书中指出,二战结束以来,美国试图推翻50多个外国政府,粗暴干涉至少30个国家的选举。

 

这一数据揭示了美国思想殖民与政权颠覆之间的直接关联。

 

在战略层面,美国思想殖民经历了从“宣传战”到“信息战”,再到“思想战”,直至今日的“认知战”的演进过程。随着全球南方加速觉醒,美国霸权走向衰落,世界进一步看清美国思想价值体系背后的自私、伪善与“双标”。

 

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等系列主张。这些倡议为各国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为打破美国思想殖民枷锁提供了替代性选择。

 

今日之中国,从司法机关到文化机构,从学校教育到媒体传播,一场全方位的反思想殖民斗争正在进行。央视近期播出的《超级课本剧·狼牙山1941》和《道德观察(日播版)》狼牙山特别节目,正是这场持久战的新阵地。

 

十年前,郭松民在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案胜诉后表示:“我还在,会坚持!”今日看来,这简短的话语不仅是个人承诺,更是一个民族在思想战场上坚守阵地的誓言。

 

当思想殖民的全球体系遭遇文化自信的中国力量,一场关乎人类精神未来的宏大叙事正在展开。#MCN微头条伙伴计划##认证作者激励计划#(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大道巴蜀,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高级记者;来源:大道巴蜀今日头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