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中国目前的最强武器,在93阅兵中压轴出场,官方给的出场词是“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虽然这是中国的最强武器,但实际上DF-5C是一款防御性武器,是用来防御核武器的核武器,其战略定位并不是进攻用的。
DF-5C是液体导弹,而阅兵式上展出的其他核武器全是固体导弹。
相比于固体导弹,液体火箭的燃烧效率更高,比冲更高,同重量下能推动更重的荷载,所以液体导弹的威力显著大于固体导弹。
而在同等的投掷重量下,液体导弹的研发、制造成本显著低于固体导弹。
换句话说就是液体导弹威力更大,成本更低,完全碾压了固体导弹。
然后我们也看到了,在阅兵式展出的一堆核武器里,DF-5C的体积是最大的,明显大于其他核武器,重到了需要三辆车才运得动,而其他核武器哪怕是DF-61都只要一辆车就可以了。
同重量下,液体导弹的能力是碾压固体导弹的,然后现在是DF-5C的重量碾压其他固体导弹,所以DF-5C的综合能力一定是最强的,确实是冠绝中国核武器库。
但这并不代表DF-5C是拿来进攻的。
液体导弹这么多优点,为什么人类还要研发固体导弹,然后绝大多数核武器类型都是采用的固体燃料?
因为液体导弹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机动,必须待在发射井里。
为了最大程度的减重,液体洲际导弹的燃料壁做的很薄,甚至加注燃料的时候都必须很精密的去操作才行,而由于液体燃料的强腐蚀性,在以前无法长期存储于弹体,甚至必须在发射前耗费几十分钟到几小时临时加注燃料才可以。
如今发明了安瓿化技术,可以做到提前把腐蚀性的液体燃料加注到火箭里,让发射准备期大大缩短。
但这并不代表液体洲际导弹可以乱动,一旦加注燃料完成就是不可移动的,否则巨大重量的液体燃料会随着移动产生晃动,从而反复撞击薄薄的燃料壁,这会导致其性能可靠度大幅降低。
但固体燃料导弹就没这个问题了,可以跟着各种载具到处移动,而且可以随时发射。
所以真正负责进攻的核武器,用的都是固体燃料,比如说DF-61洲际导弹,这才是中国真正用于进攻的洲际核导弹,在任意公路上都可以发射,甚至有一个平地就可以随时发射,还有潜伏于深海之下的海基核导弹,那些才是真正的核反击力量。
不可移动,必须待在发射井里,威力最大,这就是液体洲际核导弹的特点,这一系列特点组合起来,让DF-5C成为了中国的核盾牌。
从原则上来说,液体洲际核导弹缺点很多,不适合拿来当武器,一旦被人先手核打击,根本没机会飞出发射井,所以真正定位于进攻的核导弹一般都用固体燃料。
但不可否认的是,DF-5C这种液体洲际核导弹,劲是真的大,不仅射程远,而且速度快,载重还很大,一旦成功飞出发射井,那威力远远超过各种类型的固体洲际核导弹。
如果一个国家打算进行先发制人式的先手核打击,那液体洲际核导弹就是毫无争议的最强武器。
而一个国家如果不打算进行先发制人式的先手核打击,那其他国家先进行核打击的时候,就必须要在第一波攻击里将其所有的液体核导弹全部摧毁。
这就是DF-5C的战略价值。
中国是不可能对他国执行先手核打击的,但只要DF-5C够强,其他国家如果想对中国进行先手核打击,就必须要把中国的DF-5C一波全部消灭掉,绝对不能让其成功发射,否则就是自己找死。
这个时候,液体洲际核导弹必须待在发射井里,就不再是缺点了,而是优点。
发射井的位置是无法保密的,那巨大的发射盖用卫星都能直接看到,这是一个明牌,敌方知道中国所有发射井的位置。
那如果有敌人对中国发射核武器,是必须要分配大量核弹头到这些发射井头上的。
用来炸DF-5C的核弹头多了,那能用来炸中国其他城市和军事目标的核弹头就少了。
这就是液体洲际核导弹的防御特性,看似是最强核导弹,但实际上基本没有发射机会,但足以迫使对手把大量宝贵的核弹打击力量分配到自己身上,从而减轻中国其他位置的压力。
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一特性,液体洲际核导弹的发射井都做了特殊设计。
最大的一个设计就是假发射井特别多,以美国为例,一个真发射井能配五个假发射井。
卫星能看到所有的发射井,但绝大多数发射井都肯定是假的,这是明牌。
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是每个国家的绝密,就连平时负责看守的官兵都不知道自己负责的这个导弹井到底是真是假,从里到外哪里都长的一样。
就算你能收买对方的高官,而且有100%的把握这个奸细一定忠于自己,也有把握凭对方的能力,搞到的发射井分布图有90%的概率是真的。
那你敢赌嘛,敢不敢放着图上说的那些假发射井不管?
就算只有1%的被欺骗概率,你也不敢,该炸还是要炸。
在这个基础上,发射井的井盖做的特别厚,洲际核导弹发射井是人类建造的最坚固的工事之一,井盖通常重达百吨以上,由特种混凝土和合金构成,厚度超过1米。井壁的混凝土层厚度可达2-5米,并混合防辐射材料和高密度合金。
中国的核导弹发射井,据称是按抵御40万吨当量核弹直接命中的标准设计的
直接命中的意思,是核弹头必须正好精准的砸在这个导弹发射井头上,才能摧毁其发射能力,如果是炸在了几公里之外,那扫过来的冲击波虽然对建筑和人类是致命的,但对这坚固的发射井来说只是微风拂面,根本不影响其开启发射。
在以上这个的基础上,把真假发射井混合在一起,每隔10公里左右布置一个,形成一个发射井集群,然后在这附近安排上最强的防空系统,就可以大量消耗对手的核武器。
建造假发射井消耗的主要是土木成本,就连美国这种土木弱鸡国家都能按5倍比例建造假发射井。
对于中国这种土木能力突破天际的超级国家来说,你猜我们会造多少倍比例的假发射井?
具体数据是国家绝密,但肯定比美国造的假发射井多。
虽然我们的导弹发射井人人都知道几乎都是假井,但做核战安排的时候,每一个都必须视为真井。
我们DF-5C的威力越大,对手就越赌不起漏掉一个真发射井的后果。
根据核打击的“冗余原则”,每一个发射井都必须分配2~3枚核弹头,以确保在重重拦截和意外因素下,也能肯定摧毁目标。
我们在明面上展示100个发射井,对手就必须在这上面分配200~300枚核弹头。
我们在明面上展示1000个发射井,对手就必须在这上面分配2000~3000枚核弹头。
消耗了这么多核弹头之后,能用来打击其他核目标的弹头就少了。
而我们中国除了DF-5C之外,还有可以跟着卡车到处跑,位置飘忽不定的DF-61洲际核导弹,还有可以潜伏在深海之下,连探测位置都很困难的海基核弹头,还有可以挂在飞机上的空基核弹头。
你要是拿太多的核弹头去炸DF-5C的发射井,那你就拦不住其他虽然威力小很多,但隐蔽性大很多的核武器了。
如果不能做到先发制人式的摧毁中国所有的核武器,那即便摧毁了对手,自己也会被摧毁,率先发动核战就没有意义。
中国的核武器部队,是假定世界其他国家的所有核武器都同时攻击自己,然后自己依然具备核反击能力的。
在这个过程中,DF-5C所在发射井的战略定位,是主动吸收对手大量的核打击力量,扮演的是“盾”的角色,通过迫使对手必须打击自己的方式,来给其他扮演“矛”角色的核武部队争取生存空间和发射机会。
而只要中国其他的核武部队还有发射机会,我们的大城市就是安全的,对手就不敢把核弹头用于摧毁中国的城市上面,否则后果就是天地同寿,同归于尽。
在这种多层次核反击力量形成的综合威慑体系下,对中国进行先发制人式的核打击变得极其困难且不划算,从而维持了恐怖的核平衡,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免于核威胁以及核讹诈。
在这个保护我们的体系中,DF-5C是纸面进攻能力最强,以及实际防护能力最强的那一个,是天生的“核武拦截系统”。
所以DF-5C才能做到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作者:远方青木;来源:远方青木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