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硝烟未散:伊以战争延续下的歼 - 10CE军售与中东地缘政治博弈加剧
点击:  作者:《寰球趋势》编辑部    来源:寰球趋势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7-08 11:09:30

 

  

《寰球趋势》编辑部 时评

 

前言

202574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帕内尔就伊朗拟购40架中国战机称“非常关切”,强调美正通过创纪录征兵“重建威慑力”,试图以军力迫使敌人“三思而后行”。

 

此番表态凸显美在战略重心转向印太之际,对中伊军事合作可能打乱其全球布局的焦虑——既担忧伊朗获先进战机削弱美以中东军事优势,又忌惮此举牵制其印太兵力部署。

 

一、战争持续:以色列的扩张野心与伊朗的生存危机

 

当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在社交平台宣称“将定期对伊朗采取行动”时,伊以“12天战争”的停火协议早已沦为一纸空文。

 

202573日,以军在加沙城的地面攻势与空袭100余个目标的行动,彻底暴露了其“以战促扩”的战略本质——既要铲除伊朗核能力以绝“抵抗之弧”后援,又要借巴以战争的掩护在约旦河西岸新建定居点,实现对巴勒斯坦领土的永久占领。

 

伊朗在这场不对称战争中虽未投降,却付出了惨痛代价:40%导弹发射单元被毁、防空系统瘫痪、11位核科学家被“斩首”。但更严峻的威胁在于,以色列正利用美国“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升级与B2轰炸机远程打击的配合,构建“空袭—压制—再空袭”的循环绞杀。

 

伊朗没有制空权就无法支撑长期战争的现实困境,使其除了外购先进战机外,已无第二条生路。而中国作为唯一能突破西方技术封锁、提供成体系空战装备的国家,自然成为伊朗的唯一选择。

 

二、破局之选:伊朗采购歼-10CE的战略逻辑与现实考量

 

技术代差的生死逆转在伊以战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色列F-35I隐身战机如入无人之境,而伊朗老旧的F-14战机连起飞迎战都成奢望。

 

-10CE的引入绝非简单装备补充,其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与PL-15E超视距导弹,可将伊朗防空圈外推145公里,覆盖波斯湾至以色列北部——这意味着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的行动将面临实质性威胁。

 

印巴空战中6:0的战绩,更让伊朗看到了这款四代半战机在体系化作战中的破局能力。

 

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绑定则让这笔军售超越了单纯的商业交易。中国与伊朗的石油贸易正加速向人民币结算转变,而歼-10CE的交付将强化“武器换能源”的战略闭环。

 

对伊朗而言,中国是少数敢与美国霸权正面抗衡的力量,购战机既是“借船出海”的战力补充,也是对“抵抗轴心”的政治宣誓;对中国而言,此举不仅打破了美俄对中东战机市场的垄断,更通过支持伊朗牵制美国在印太的兵力部署,实现“以中东制衡印太”的战略呼应。

 

三、霸权恐慌:美国激烈反应背后的三重战略危机

 

美国防部将中国称为“敌人”的表态,与对中伊军售的“高度关切”形成危险共振,暴露出其深层焦虑:

 

中东主导权的崩塌风险:一旦伊朗形成歼-10CE机群,以色列F-35的技术代差将被抹平,美国以“技术垄断+盟友体系”维持的中东威慑力将土崩瓦解。更关键的是,中伊军售与人民币石油结算的联动,正直接撬动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硬通货”的根基,这比丢失几场战役更让美国恐惧。

 

全球战略资源的调配失衡:美国正将60%海军力量投向印太,试图围堵中国,但伊朗战力提升迫使美军必须分兵回援中东。这种“两线作战”的困境,使美军在“中东石油美元”与“印太霸权”之间陷入资源分配的两难,而中伊合作恰是卡住这一矛盾的关键支点。

 

军事技术垄断的破局冲击:此前中东高端武器市场被美俄垄断,歼-10CE的成功出口不仅是中国军工的“破冰之旅”,更向全球南方国家证明“美国技术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破灭。若伊朗借此构建中式作战体系,沙特、阿联酋等国可能效仿,彻底动摇美国在中东的军事技术话语权。

 

四、暗礁密布:中伊军事合作的潜在危机与应对之策

 

美军直接军事干预的风险已迫在眉睫。参考美国对叙利亚化武设施的空袭模式,其完全可能以“防止武器扩散”为由,对伊朗境内的歼-10CE部署基地发动“先发制人”打击。

 

“美军可能打击未形成战斗力的歼-10C”绝非危言耸听,伊朗必须在战机交付后迅速完成隐蔽部署与防空火力组网,避免重蹈伊拉克“幻影战机埋沙”的覆辙。

 

技术安全与体系整合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伊朗若在实战中因操作不当或情报泄露导致歼-10CE技术参数被美国获取,将严重影响中国装备的出口信誉。

 

更关键的是,伊朗现有防空系统与中式装备的兼容性存在天然鸿沟,需中国提供包括预警机数据链、电子战系统在内的全体系技术支持,否则战机可能沦为“孤军奋战”的移动靶标。

 

地缘博弈升级的连锁反应更需警惕。以色列可能因伊朗战力提升而加速“斩首”行动,甚至拉拢沙特组建“中东空中联盟”对抗中伊合作,导致地区冲突失控。

 

中国需在外交层面联合俄罗斯、土耳其等国构建“反霸统一战线”,同时通过联合国框架揭露美国“只许州官放火”的霸权本质,为中伊合作构建国际法理屏障。

 

五、结语:多极化浪潮中的力量重构

 

伊以战争的延续,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化力量的直接碰撞。伊朗购战机是“求生存”的背水一战,中国军售是“破围局”的战略落子,而美国的激烈反应则是霸权衰落前的垂死挣扎。

 

GBU57钻地弹的弹坑与歼-10CE的跑道在中东大地形成对峙时,这场博弈早已超越了装备本身——它检验着反霸力量的团结程度,测试着多极化进程的韧性,更预示着一个新的国际秩序正在血与火中孕育。唯有伊朗快速形成战力、中国做好危机预案、全球反霸力量紧密协同,才能在这场霸权反击战中为正义与和平开辟生路。

 

来源:寰球趋势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