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既要又要还要”问题在哪?基层干部有苦咋解?
点击:  作者:燕陆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发布时间:2025-06-13 10:41:12

 

 1.jpeg

最近,一则留言说“在基层,既要又要还要也要更要最要”,引发大家共鸣,这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基层心声。今天,咱们一起聊聊,如何给“既要…又要…还要”纠偏。

 

首先,基层干部的牢骚、怨言,到底有没有道理?

 

“既要又要还要”的工作要求,本是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的多目标协同,然而在实际推行中,却在一些地方走了样、变了味。

 

有的不切实际,有的限制重重,本应以科学、精准、高效为解题要义的“多元方程”,却逐渐陷入“多难困境”,基层干部只能在夹缝中艰难应对,为了交差勉力为之,可能不仅没有达到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实效,反而会导致资源浪费和后劲不足。过程与效果南辕北辙,无怪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2.jpg

村民和基层干部在给玉米脱粒。(资料图)

 

基层干部有苦衷,“病灶”在哪里?

 

基层干部的苦,并非来自于“既要…又要…还要”,恰恰来自于没有做好正确的统筹,片面异化、扭曲“既要…又要…还要”。

 

其一,面面俱到式懒政。既要快,又要好,还要人人都满意。接到上级任务不做理解、分解和注解,囫囵吞枣地转手给基层,罔顾客观规律,不管工作方法,反正都很重要、都得干好。如此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看起来是考虑周到,实则是一刀切式的懒政,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基层干部往往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二,层层加码式转嫁。现实工作中,异化了的“既要…又要…还要”,有时是来自于上级部门的“推”,把任务向下转移,坐等“听汇报”“收材料”,看似层层压实责任,实则是层层转嫁、推卸责任;有时是来自于不同条线的“拉”,多项政策齐头并进,却疏忽一致性考量,出现“目标打架”“方案矛盾”,让基层陷入工作不知道该咋干、干不完也干不好的为难。

 

其三,不给支持型甩锅。面对有挑战、有压力的多重任务,基层不是不担当、不实干,而是往往缺资源、少支持。苦不怕、累不怕,怕就怕最后还会被甩锅——“明明已经明确了要求怎么还落实不了”。这样一来,基层干部就被迫陷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的结构性困境。

 

深挖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政绩观导向偏差。片面关注短期的、显性的政绩指标,而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长期影响;“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种种扭曲的政绩观,导致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为了满足上级的考核要求,不得不疲于奔命,往往采取短期行为和表面文章。

 

3.jpg 

驻村书记在了解村民蔬菜种植情况。(资料图)

 

要知道,“既要…又要…还要”不是一个啥都可以往里装的筐。提出要求、布置任务,要具体有针对性,要统筹有科学性。与此同时,在涉及复杂多头问题时,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容错,允许基层在“多难问题”中动态调整方案,对因担当作为出现的小失误、小问题予以包容。

 

从曾经的“有没有”到如今的“优不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统筹兼顾,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智慧。《之江新语》收录的《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一文中给出解法:“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既抓好本级,又带好下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不断优化统筹机制、提升统筹水平,真正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才能让作为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基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真正活力涌流、担当作为。

 

作者:燕陆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