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王梦奎:文章写作十二题

怎样写文章,这个题目很难讲。文无定法,文章之道,有许多是可体会而难以言传的。何况,写文章的人各有各的偏好和路数,“文章是自家的好”。

毛远新:捍卫真正共产党人的信仰,永不改变!

在我两岁时,您就离开了我和母亲,被投入监狱,半年后,您就被盛世才秘密杀害。在我的记忆中,您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更多的是母亲反反复复的讲述,是伯父断断续续的回忆。

老何读史杂记:中国古今天文历法之演变

“古者帝王之治天下,以律历为先;儒者之通天人,至律历而止。历以数始,数自律生,故律历既正,寒暑以节,岁功以成,民事以序,庶绩以凝,万事根本由兹立焉。”

颜亨庭|缅怀罗洪珠 永远跟党走

与他交谈中更我发现罗洪珠同志是一个有许多传奇故事的老党员,老兵,老革命,他就是我们学校当年要选定的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学生家长代表。

叶剑英五谈长征“草地电报”,毛泽东感叹一生:是他“救了党,救了红军”

1982年初的一天,丁家琪在北京军事科学院2号院第一次见到了叶剑英。这天晚上,叶剑英邀请《叶剑英传》编写组来他家里看电影,顺便见一见传记组新来的同志。

景金梅:难忘的插场岁月——离石李家山水保队8年插场经历回顾

我已是公办教师,有了固定收入和安稳工作,不属于报名对象。但受革命激情的鼓舞,我还是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去李家山水保队插场。

安仁文化长征队向建党100年献礼100件文化成果

安仁文化长征队成立17年来两次全程重走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路,有队员被评为共和国首批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集体荣获第五届中国时代十大卓越团队称号。

马大正:土尔扈特人东归壮举250年祭

这场横跨欧亚大陆震撼中外的历史活剧,在血与火的搏击中启开序幕,在理想与信念、生与死的冲突中落下帷幕。土尔扈特人东归壮举,成了历史研究中一个永恒的命题。

杨新军|世界买办寡头二百年祭

从伍秉鉴到李鸿章,从盛宣怀到四大家族,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世界买办寡头二百年祭,值得牢记,谨记。

刘新胜|一颗放在哪都闪闪发光的“金珠”一一“双百”纪念会上追忆罗洪珠

这个活动不光是对洪珠叔的百岁纪念,而活动意义是再现一位抗战英雄,一位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一位带着荣环,义无反顾回到家乡,改造家乡,建设家乡,开创集体基业的功臣。

于岸青:当年隐蔽战线上曾有一群报人在战斗

隐蔽战线与新闻记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战争时期,有一些大众报人就曾战斗在隐蔽战线,以他们的传奇经历谱写了新闻史上一曲别样的壮歌。

冷观:建党百年回望66-76那十年间的辉煌成就

学子们对党的历史烂熟于胸,对伟大领袖的敬仰尊崇,对建国后那个激情燃烧岁月伟大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如数家珍,直看得使人觉得红色基因代代传,革命自有后来人。

阿尼霍夫斯基:程恩富院士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发展的贡献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其本身亦是对新兴的革命阶级——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及在其中产生的哲学的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总结。

陈和欢|忆身份普通境界不普通的老党员老兵罗洪珠

让罗洪珠同志欣慰的是,他们那一代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没有白费,他们的希望和梦想已部分得到实现: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社会进步了。

谭秀年|想念姨父罗洪珠

安息吧,姨父。罗霄山脉的龙脊山之子――罗洪珠,您的故事已传遍大江南北,将遍及世界,您的精神将永远传承,永昭后人。

刘青山、张子善案后,毛泽东让刘亚楼敬礼,为何所有人都哭了

毛泽东突然命令刘亚楼敬礼。当时刘亚楼有些意外,并没有反应过来。毛泽东又强调了一次,你给我敬个礼。刘亚楼毫不犹豫,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敬了个军礼。

师伟:从红色娘子军到潼关肉夹馍

北京征文编辑部认为这篇回忆录的题材很好,就转交广州军区再进行深入采访加工。广州军区在对冯增敏采访的同时,又专门指定作家对她的文章进行改编加工。

刘显忠: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取消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垄断地位的宪法条款,使作为苏联国家管理机构基础的统一的苏联共产党丧权,联盟改革计划使俄罗斯联邦的统一完整性受到威胁。

姚有志: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毛泽东在西安事变前后的卓识伟绩

没有毛泽东在我们党在理论、路线、方针,尤其是政策和策略上的卓识远见,西安事变非但不可能爆发,即使爆发了也不可能成为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命运的转机。

张树华、张彰|苏共后期脱离群众的历史镜鉴及现实启迪

为避免重蹈苏共覆辙,我们应汲取苏共垮台教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流波:1973年陈景润完成了“1+2”的详细证明

江青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领域的一个深奥理论,许多发达国家正在研究这个问题,陈景润在这方面的贡献是伟大的,他的成绩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马维先:关于苏联解体的六大问题

鲜有人研究戈尔巴乔夫胜出的西方背景。近些年,当事人的回忆录及报刊披露的大量材料证明,戈尔巴乔夫能顺利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西方的支持和“工作”功不可没。

张国焘晚年想回大陆养老,请求中央提供生活补助

张国焘是1897年出生的。 他投靠国民党后,于 1948年随国民党到台湾时,已经51岁了。 从此时起,到 1979年他82岁去世时止,是张国焘的最后31年。

60年代北京罕见老照片,有触摸到时间的感觉

今天想分享一组60年代北京老照片给大家,希望您会喜欢。

王志刚|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读毛泽东《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有感

回望70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