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刘振起:我看邓华的卓著勋劳
点击:  作者:刘振起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2-15 09:13:12

 

1.webp.jpg 

【1956年邓华上将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时在南斯拉夫参观题词】

对于邓华,我最早的记忆,是阅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那是20世纪80年代,确切地说,当时对他还谈不上有什么认识,也只是知道个名字而已。

对邓华的加强记忆,说起来颇有些倒置,因为是缘起于他的女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后勤学院工作,一次门诊部就医,同事告诉我那位女医务人员,就是“邓华的女儿”。说实际的,这当时却令我有些惊感和意外:

“这就是邓华的女儿!抗美援朝司令、开国上将的女儿!真不敢相信,他的女儿竟是这样的端庄秀美,这样的朴实而不惹人注意。”


1.webp (1).jpg
【邓华全家福】

 

而真正在我心目中建立起对邓华的位置,还是研究海南岛渡海登岛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但也还只是了解了这两次作战中的他,直到前不久索得《邓华画传》的通览,才串联了这位儒将不同寻常的荣耀生涯,也才着实地领略了这位开国上将的卓著勋劳。


初进舞象,庄严宣誓

邓华的家乡是一片革命的热土。1921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湖南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湖南支部。1924年5月前后,毛泽东又领导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其后成立了隶属中共湘区委员会的中共湘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由此,湖南尤其湘南地区,在毛泽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成为全国革命斗争火热发展的地区。而邓华的家乡,便是这片革命热土中的郴县。

或是耳濡目染,或是革命环境熏陶,1925年,15岁的邓华在《论青年人生观》的作文中就写道:

“嗟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人当舍身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涂炭!”


这年10月26日,他在参加追悼被反动派杀害的共产党员黄静源的大会上,面对着经过的灵柩,紧紧握着拳头,含泪三鞠躬。1926年的寒假,在长沙读书的邓华,回到郴州便在已是共产党员的哥哥和地方党组织负责人的姐夫的教育引导下,抗上梭镖,投身到了革命斗争的第一线。1927年3月,这个刚刚步入舞象年华的小伙子,就面对着标有“C.C.P”的鲜艳红旗,庄严地向党举起了他的右手,复诵着那毛泽东版的入党誓词。从此,开启了他一生向党的革命生涯,成为了革命家。

折返井冈山,归在伟人麾下

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伟大理论指引下,1927年11月,中共郴县县委组织了6个农民暴动连实施暴动。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队伍到达湘粤边界地区,在与中共湘南特委联系后,同湘南地区起义的武装力量互相配合,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其后,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宜章的农民起义武装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三师;郴县的农民起义武装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师。邓华闻讯,连夜赶往第七师,就这样,这个不满18岁的中共党员,也便由此开启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最终荣膺为新中国开国上将。

人生往往有这样的情形,某一个当时看来并非是决定性的选择,却成为了决定人一生的关节点。

邓华就有着这样的经历。

邓华随同所在的第七师,与湘南起义部队一起上了井冈山,因此,他荣幸地参加了那决定中国命运的朱德与毛泽东的两军会师。然后,他所在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

不久,三十三团奉命开往桂东山区打游击,然而在途径水口镇附近的大岔路口时,这支新组建的农民部队,竟违抗军令,回家乡的回家乡,自由行动的自由行动,千把人的队伍一下子各散八方啦。而邓华却断然拒绝了表弟的回乡之邀,与不多的一些人选择了折回井冈山。回到井冈山的邓华,即刻被毛泽东编到了第三十一团,而这个第三十一团的前身是秋收起义的部队,隶属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师,而师长正是军党代表兼任的毛泽东。这样,邓华就真正归到了毛泽东的麾下。

这一归,我们说,可谓是非同小可,与伟人战斗生活在一起,正是“雨露滋润禾苗壮”啊!

什么是机遇?正确选择才是机遇。

邓华选择折回井冈山,不但规避了回乡被敌人剿灭的厄运,更迎来了通向光明未来的前途。

久经战阵,百炼成将才

1928年6月,上井冈山才一个月的邓华,就有幸聆听着毛泽东的作战部署,在朱德的指挥下参加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龙源口之战。此一役,歼灭国民党军1个团、击溃2个团,痛快淋漓地打败了江西的“两只羊”,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四次“进剿”。这是邓华第一次领会到毛泽东的指挥艺术。

此后,邓华在频繁的战斗中快速成长。资料显示,1931年21岁的邓华就已是红三十六师政委。他与师长张宗逊一起指挥部队,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第三次反“围剿”、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6月,部队整编,取消军一级建制,红三十六师编入红一师,邓华改任红一师三团政委,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后又改任二团政委,率部队参加了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央的领导地位。邓华等率部参加了四渡赤水作战,接着率部随主力渡过金沙江,参加勇夺泸定桥作战,他率部从大渡河东岸急进北上,激战铁丝沟,夺占敌全部阵地,给西岸部队夺取泸定桥创造了有决定意义的条件。

红军到达陕北以后,邓华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随部队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东征作战、西征作战和山城堡作战等。

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那些红军的著名战例,几乎都留下了邓华的身影。“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邓华,这个年轻有为的红军指挥员,在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哺育下,很快地成长了起来。

1936年12月,邓华被任命为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政委,这使他再次回到了师政治指挥员的位置上。但我们说,此政委,显然是彼政委所不能比拟的了。但看这“两个一”就能明白, 26岁的邓华已成为担纲重任的将才。

1.webp (2).jpg

【1937年的邓华】

敌后抗战,驰骋华北战场

1937年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成立,下辖4个军分区,邓华与杨成武搭班子,任第一军分区政委。不久,他便提出了迅速开辟平西抗日根据的的建议。这一建议,充分说明经10年的磨砺,邓华已成为了颇有战略思维的指挥员。因平西是扼守日寇在华北占领区的咽喉,又是控制敌人交通命脉的要冲,还是我军日后向冀东、热河、察哈尔、辽宁挺近的前进阵地。我军敌后抗战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建议的正确。

1938年2月,邓华任支队司令员,率支队进入平西,与宋时轮支队,创建了平西根据地。2019年,笔者曾专程到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斋堂村,参观了邓华支队司令部的旧址,面对一幅幅照片,感慨颇深。在这里,邓华积极推动当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率主力部队寻战机积极打击日寇,曾闪击门头沟,占领火车站,给日伪部队以震动性杀伤。1939年2月至6月,他率领部队粉碎日寇对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进攻。1940年8月,他任涞灵战役左翼队司令员兼政委,指挥1、2、6、12团和察绥支队参加百团大战,在南坡头地区作战9次,歼敌500多人,受到聂荣臻盛赞:“这个战斗打的十分干脆漂亮。” 作家周而复用长达半月之久的时间对邓华作了深度采访,他在《晋察冀日报》以《邓华断片》为题报道邓华的事迹,把邓华喻为是“平凡,然而伟大的人物。”1941年8月,邓华任晋察冀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在与日寇极端残酷的“扫荡”作战中,深刻理解毛主席关于“到敌后之敌后”去的战略思想,以机动灵活的动作,跳到敌背后与敌殊死搏斗,有力地打击了敌人。1942年10月14日,进攻灵寿县城作战,一次毙伤敌人60多人,俘虏敌人200多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其它物资,其中还包括日本首相东条英机颁发的金质奖章。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这一胜利,《晋察冀日报》特发社论,“谨向我子弟兵的英雄们致热诚的敬佩之意!”1943年2月,在攻克西口头、刘库池、东寺、谭庄等战斗中,10天时间,连获胜利,毙伤日伪军782人。三月、四月,歼敌580人。9月至12月,与敌战斗432次,歼敌2400余人。一系列战斗,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疯狂气焰,粉碎了敌人所谓的“毁灭扫荡”。

我想,聂荣臻的盛赞,作家的深度采访,报纸的社评报道,已说明了这时的邓华,已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正是这样的,接下来邓华所扮演的角色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944年2月,中央军委在晋察冀抽调6个团组成机动旅,执行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使命,而邓华就被任命为这个旅的政委。历史告诉我们,当时中共的八路军、新四军都在敌后抗战,陕甘宁和延安并没什么兵力,而蒋介石反动集团置抗战于不顾,却以20万的重兵准备进攻延安,以彻底消灭中共和边区。邓华这个旅的任务,从性质上讲,在古代就是勤王。勤王,当然要用的将帅必定是股肱心腹。当然,共产党不讲这一套,但抽调什么部队,用什么人挂帅,还是要选之又选的。最起码的是,政治上必须绝对可靠,军事上必须相当过硬。用一句话说,就是能堪当此重任。那么,邓华被任命为政委,就足以说明了邓华的地位作用。

1.webp (3).jpg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华和妻子李玉芝】

奉调东北,战役指挥有勇有谋

日寇侵华,首发东北。蒋介石政府不抗战,致使东北白白送给了日寇,成为了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基地和大本营。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虽然坚持了14年的东北抗战,但在抗战胜利前,东北始终沦陷于日寇之手。

东北是重工业富集区。拥有东北,无论对于共产党的人民解放事业,还是对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对此,毛主席早有预筹,蒋介石也心知肚明。所以,抗战胜利后,一心要摘桃子、打内战的蒋介石,为了把在抗战中早已逃之西南一隅的兵力调往东北,就玩起了假和谈真调兵的把戏,一边急邀毛主席重庆谈判,一边请美国帮助加紧东北运兵。而从共产党看,毛主席则充分利用共产党抗战形成的区位优势,先早派出了大批干部奔赴东北,接着就是迅速调遣部署东北兵力。

那么,历史告诉我们,毛主席调遣部署东北兵力,邓华便又显赫地被安排在了首发阵容中。

邓华奉调东北,首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1946年6月,任辽吉军区司令员;1947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司令员;1948年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四军军长。

邓华在这些职任上,率部参加了解放东北的一系列战斗战役,如秀水河子战斗、阻敌新6军北返作战、解放四平作战、保卫四平作战、辽沈决战、平津战役等,他指挥若定,屡建功绩。1947年9月,他率第七纵队担负阻敌新6军北返作战,审时度势,果敢指挥,接连攻克5城1镇,歼敌3个师,既打了有命令的仗,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又打了没有命令的仗,取得了重大战绩。为此,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两次发出嘉奖令。

这期间值得再提及的,是他的两次建议之功。

一次是1948年的辽沈决战攻打锦州时,开始东北野战军首长(即第四野战军的前身)的作战计划,是用4个纵队攻城,其余纵队打东、西增援之敌。当时任第七纵队司令员的邓华认为,应集中6个纵队,在敌东、西援兵没有赶到之前攻克锦州,以避免兵力不够久攻不下,再有援敌到达,陷我军于非常不利之境地。这一建议,促使野战军首长作出了兵力调整,确保了锦州迅速克复。

再一次是1949年1月,第四野战军入关与华北野战军共同进行平津战役,第四野战军首长令邓华统一指挥第二、第七、第九纵队,另第十纵队的1个师,首先攻击塘沽、大沽之敌,截断平津之敌海上的退路。而邓华受领任务后,经过周密侦查和缜密分析,提出了先打天津的建议,最终经四野首长上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这一建议被采纳,战绩载入了史册。

万里征战,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

1949年4月,邓华任第十五兵团司令员,辖第43军、44军、48军。5月,他率部南下,7月渡过长江,先率部参加湘赣战役,再指挥第48军发起赣西战役。10月,毛主席决定发起广东战役,邓华率第15兵团为中路军,攻进广州,占领国民党“总统府”,11月广东全境解放。

紧接着,林彪电报毛主席批准,由邓华任海南岛登陆战役总指挥。渡海登岛作战,对中国人民武装力量来说,这是第一次,一无经验,二无海军输送,三无空军支援,可谓是严重天然缺陷。邓华独立担纲战役指挥,以抱着木头也要登陆海南岛的坚定决心,坚决贯彻毛主席和四野首长的指示,近乎漂亮而完美地结束了这场战役,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这次战役,1949年12月开始,1950年5月1日结束,历史4个月,解放军以伤亡4611人的较小代价,歼敌51148人,俘敌24885人,被赞誉为“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赋予的光荣作战任务”,创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登陆作战的奇迹。

1.webp (4).jpg

【1950年5月海南岛战役前线指挥员合影,前排左三为邓华。】


说到这里,我们不免感评一句:邓华最早奉调东北,挥戈于白山黑水,然东北全境解放,又率先紧急入关战平津,然后则是,一路南向,万里征战,克地攻城,直至天涯海角,其功不谓不大焉。海南岛的及时解放,一来避免了海南岛成为第二个台湾,二来为即要到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争取了有力条件,三来对于新中国的稳定和建设具有着重大意义。

海南岛一役,也使毛主席对这位爱将赞扬尤嘉。1950年7月底,毛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见邓华,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海南岛一仗,打得不错嘛!”

我想,这个嘉许,如是一般人说,也便是寻常的了。但毛主席说,那可就非同寻常了,要知道毛主席那是世界上最能打仗最善打仗的伟大统帅啊!这个当刮目相看,无疑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马不停蹄北上,御敌卫国全程

抗美援朝战争,无疑是世界上最经典的战争战例。说它经典,是因为它颠覆了战争胜败的通常定律,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伟大战绩。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是一场被世界普遍认为不可能的战争:一是认为中国刚建国,一片废墟,百废待兴,国内战争还没完全结束,不可能出兵参战;二是认为中国军队的装备极其落后,与世界头号现代化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一对十六,不可能取得胜利。然而结果却是,中国出兵了,中国完胜了。

完胜!这毫无疑问。因为,战争这东西,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看战争企图是否达成。你看:美国的所有战争企图全部落空了,中国的所有战争企图全部实现了。

这场伟大的战争,国人当以豪情讴歌。讴歌伟大领袖的英明决策和指挥,讴歌战场指挥员的勇毅和调遣,讴歌前线将士的英勇拼杀和壮烈牺牲。

1.webp (5).jpg

【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右)、司令员彭德怀(中)、副司令员陈赓(左)在朝鲜桧仓志愿军总部】


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邓华更是以独有的地位,发挥了独有的作用,作出了独有的贡献,建立了独有的功勋。

第一,独点。邓华挂帅,从保卫东北边防,到抗美援朝卫国,是军委和毛主席点名。这个点名,既是唯一,又是一致。唯一,不是说几选一,而是唯一的点名。一致,是说从野总到军委再到毛主席,一致认可。

这里需强调的是,其时的邓华,是刚刚打完了海南岛战役,身未卸甲即刻北上,而这个北上的横跨距离是6000里,真可谓是从海之涯到地之角。简单说,是:人未修整,千里调用。

还需强调的是,邓华挂帅,从统领的部队角度说,那是临阵换将,是犯忌的。史实告诉我们,毛主席洞察古今,未雨绸缪,析美帝国主义插手朝鲜内战意图,先调兵加强东北边防,再根据我国受到的威胁卫国作战。所以,毛主席一要调兵,二要选将。选将,我们前面说了,一致的点选是邓华。调兵,军委提出了用战略预备队第13兵团及加强第42军等部队的建议。而这个建议,就需要第15兵团司令邓华与第13兵团司令黄永胜对调。最终,根据邓华建议,两个兵团机关也进行了对调。这样一来,司令与部队,部队与司令,就完全是个新的结合,按理说,这是兵法所忌讳的。当然,这是毛泽东缔造的军队,古理难以诠释。但无论怎么说,这里透彻地看到了邓华的出类拔萃。

正是,这样一个时态,这样一个距离,这样一个点名,这样一个换将,非是解放军没有将领。我们知道,其后的授衔,仅上将就是57位啊!这不是别的,正是说明了邓华独有的地位。

第二,亲授。抗美援朝战争,是毛主席力排众议,艰难决策,运筹帷幄,克敌制胜。而在这整个过程中,毛主席曾3次召见邓华,多方垂询,亲授机宜。

第一次是1950年8月初。毛主席电令赴任东北的邓华来京面授机宜。笔者以为,这是一次极为不寻常的召见。我们知道,毛主席极善预判,他深知美国人发动朝鲜战争的最终意旨是新中国。而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有一支从未打过败仗的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相反新中国是任嘛没有,军队的装备还极其落后,又没有同美国人交过手,很多将领包括高层领导还存在着恐美情绪。正是,稳坐中军帐,先锋很重要啊!所以,对于邓华这位打先锋的老部下,他必须耳提面命,要亲传精神,亲授锦囊。

说起来,邓华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新锐。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认识邓华,在延安时期还与他做过长时间的深谈。这次一见面,他先是高度赞扬了邓华的海南岛作战,然后是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朝鲜战争形势,提出了准备与美国人打仗、打大仗的战略预判,和如何打胜这场战争的指导方针与战略战术思想。

而邓华这个老部下,凝望着最高统帅那即便是大战临头也平静安详的亲切面容,“是无限地敬重,无限地信赖。”然而,他深刻领会了最高统帅制服美帝这只老虎的真谛,“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既当作纸老虎,又当作真老虎。迂回穿插,切断分割,打近战,打夜战,“你打你的优势,我打我的优势。”

毛主席望着异常兴奋的邓华,眼里充满着欣慰的目光。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亲授前方指挥员,接下来才是两个月后召见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1.webp (6).jpg

【邓华在志愿军总部(坑道内)工作】

第二次是1951年6月。邓华受彭德怀委派,前往北京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汇报并请示军机事宜。资料显示,邓华刚到北京饭店住下,便接到了毛主席召见的指令。这次汇报与召见,契机显然是志愿军成功地实施了第一到第五次战役后,领受下一步仗怎么打的战策?毛主席在认真听取了邓华的汇报后,精辟地分析了朝鲜战场形势,明确了我军的作战方针:“持久作战,积极防御。”以后的作战只打到三八线,边打边谈,打谈结合,以打促谈,将其打败,争取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朝鲜问题。

“邓华回到北京饭店,激动不已,怎么也睡不着,他在写字台前坐下,提笔开始写《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的报告》。6月15日,邓华带着毛主席关于战略转变的指示,也带着他的《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的论文,启程返回朝鲜前线。”此后的战例,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理论与战争实践相结合的成功。

第三次是1952年12月6日。这时的邓华是志愿军代司令兼代政委,是接电令由朝鲜前线返回北京的。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这时候要电召邓华呢?笔者以为,主要是美国新总统艾森豪威尔对朝鲜战争又有新图谋,所以,毛主席要召见邓华再授机宜。

历史告诉我们:1952年12月2日,美国新上任的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带着他的一干大员齐聚韩国汉城。因为,他和他的同僚,还有美国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一个世界超级大国败给“东亚病夫”。所以,艾森豪威尔提出,朝鲜战争还要打,“不仅要打,而且要赢。”因此,他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计划:“放蒋出笼”,允许蒋介石集团参战;轰炸中国本土,“炸中救朝”;投放原子弹,逼中国认输;支援法国侵略越南,从南面威胁中国。

 

风雨欲来风满楼,领袖运筹在心头。


邓华到京后,抓紧时间赶写了《关于朝鲜战局形势与明年的方针和工作任务》,12月4日呈送毛主席。毛主席于12月6日凌晨阅示,并即刻指示秘书:午后3时召见邓华。

在这次召见中,毛主席当面向邓华部署了反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他要求志愿军:“决不允许敌人在西海岸登陆,尤其不允许在汉川至鸭绿江一线登陆。”为此,他特别强调要加强和扩大“西海指”。也可能是为确保万无一失,他明确对邓华作了指示:“最好你亲自去,你去了,我放心!”

这样,邓华这个志愿军代司令、代政委,又兼了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兼政委。

第三,功高。邓华是在一个高位上,参加了从屯兵到作战,从作战再到谈判,全过程全领域都承担着重要使命的极其重要的人物。

毛主席英明决策,屯兵东北边防,邓华紧急受命,马不停蹄北上,组织兵团指挥机构,训练部队,筹谋作战准备,勇于担当,不辞劳苦。

毛主席力主抗美援朝,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邓华任副司令兼副政委,协助志愿军司令兼政委彭德怀组织指挥,谋策适当,深得彭德怀赏识。彭德怀多次表示:“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些好主意,是个好帮手。”我们这里一定要明白,彭帅嘴里的些好主意,那必是非微末节的,而是事关作战全局。正是的,史料告诉我们,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准备发起第六战役,举行更大规模的运动战,而参加谈判的邓华在接到第六次战役预备命令后,联系当时敌我双方战场态势,反复陈述了举行第六次战役的不利理由,最终使第六次战役未再举行。还有他向毛主席提出的,安排全军轮流到朝鲜实战学习的建议,当即被毛主席采纳,并大为赞赏他每每能在战略全局方面提出建议。不一而足,由于篇幅所限,不再例举。

1952年4月,彭德怀因病回国治疗,病愈后留京主持军委工作。6月11日,毛主席任命邓华为志愿军代司令兼代政委。我们有幸读到的《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战役》,就是志愿军代司令兼代政委邓华全权指挥的杰作。

1.webp (7).jpg

【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时, 邓华在朝鲜人民军军官陪同下视察朝鲜海防。】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字生效。其后,邓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兼政委。为了表彰邓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卓越功勋,朝鲜最高人民会议曾3次授予邓华一级国旗勋章,3次授予邓华一级自由独立勋章。3枚一级国旗勋章,3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足见其功昭然。

第四,著作。邓华是个善于思考的战将。抗美援朝战争,邓华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著作,如:《对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关于积极防御的若干战术问题》、《反登陆作战战术问题研究》、《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作战指导》等。这些理论著作,有战例,有经验,有思考,有新知,充分显示了邓华在现代战争中的高超指挥艺术和较高的军事理论素养,也成为了我们难得的文献财富。

邓华任抗美援朝志愿军代司令代政委时,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达17个军,连同兵种部队和公安军,以及朝鲜的人民军部队(45万),总兵力超过了150万。其时“联合国军”方面的兵力是110万。有说,邓华是上将中指挥部队最多的一个,是上将中指挥作战规模最大的一个。对此,笔者没有做过对比研究,不敢做肯定之论。但对于邓华一个“之”字的征战历程和附载的功绩,深佩不已。邓华这个湘南子弟,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从江南打到北国,从北国打到南疆,从南疆打到北端,在祖国大地上,顶格征战了个“之”字。

邓华的卓著勋劳永载史册!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解放军原后勤学院教授、博导,《毛泽东精神》作者,中国红色管理研究专家;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