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王今朝:对近现当代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一种认识
点击:  作者:王今朝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6-18 08:05:26

 

1.webp (23).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最近,经济学界在热议中国经济学,然而,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学的构建,还有一些历史问题需要勾勒、澄清。

一、对鸦片战争至建国前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认识

从鸦片战争到建国前,我国学术界的经济学发展主要是引进国外经济理论,比如,严复翻译《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翻译《资本论》,也有一些学者从事中国问题的研究,如张培刚对中国农业问题的研究。毫无疑问,这些研究都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然而从根本上看,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学最重要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的经济实践发展。这里我们把实践也看成是一种理论,因为实践总是受到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要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根据地,要在极端资源供给下供养数量巨大的军队,并不断取得发展,不能不依赖于成功的经济实践。现在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这20多年的实践为建国后我国经济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认识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既是对前面20多年中国共产党经济实践所依据的理论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的发展。这种发展突出地表现在中国成功的工业化战略、农业发展战略以及对各种重大比例关系的安排上,也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在1976年就初步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上。尽管有大跃进中出现的挫折,尽管有各种理论上的争论,但毫无疑问,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科学的发展是成功的。这种成功的经济学发展无疑是因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从政治上看问题的结果。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经济学就无法实现这一发展。从这一点看,就可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能够与中国相结合,关键是看党的领导人是否真懂真信从而真用马克思主义。而在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中,在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际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也就完成了。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时期,我国一些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学家在涉及一些具体的重大问题而提出观点时,并没有走在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比如孙冶方的利润挂帅就不是一个好的理论,却在改革开放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学院派(即非实践)的角度看,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科学的发展,有一个突出的特征(不排除其它特征的存在),那就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繁荣。一方面,国内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这就难免出现对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另一方面,一些老一辈的学者感到在新形势下难以去研究实际问题,所以就去研究了经济思想史。有一篇文章说,北京一位著名学者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甚至没有写什么东西。毫无疑问,这个时期中国学院派经济学者多多少少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的美国归来的学者甚至写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专著。一些学者极为重视并研究了中国经济思想史。

三、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当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中国产生了一种对于“新”经济理论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实际上是对一种西方经济理论的需求。既然中国要开放了,似乎当然就需要更系统地了解西方经济理论了,也似乎当然需要系统地了解西方经济状况了。中国的世界经济专业(应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设立的。这种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先是以介绍西方经济理论的方式,然后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后以大规模原版或翻译引进的方式进入中国。一些经济学海归博士拿西方的经济学范式做参照,认为中国经济学太落后了。今天中国五十岁左右的学者的书柜里估计都有不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到了21世纪的第1个10年,中国各大高校都充斥了西方经济学,特别是西方宏观经济学。而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也渗透到了中国社会之中。许多博士论文、学术专著以西方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增长理论作为基础理论框架来研究中国问题。而在这种研究之中,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就与西方逐步靠近了。其实,大批西方名校毕业的经济学博士,仅仅只在大学学习了几年,对西方经济学的本质是缺乏了解的,他们被它的表面现代的数学模式迷惑了。而他们产生的种种影响在中国固化了——中国经济学杂志的论文风格难道不是洋八股吗?有的西方名校毕业的博士逐渐隐隐感到中国哲学、文化的厉害,试图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却没能跨出西方经济学划定的界限。直到今天,西方的全要素生产率概念、比较优势概念还见于中国的一些学术研究之中,直到近年,它们甚至还出现在一些文件之中。中国太多的学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唯一可能的经济学了!

21世纪第1个10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经济学又发生了一些变化。20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增长经济学论文、专著变少了,中国的经济学杂志逐渐充斥了计量经济学研究论文。有海归学者提出了“无计量不学术”的说法。从学术研究的本性看,这当然是荒谬的,计量经济学论文实际上只是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范式之一,计量经济学只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流派之一,而且被一些西方重量级学者称为炼金术。一些中国学者在美国无法做涉及制度方面的研究(原因之一是他们不了解西方),于是,转向做这种数量化研究。而中国经济学界居然就要让这种范式和流派一统中国经济学的江湖了。这样,中国的经济学实际上成为了一种没有理论的经济学,这是当年德国历史学派的无理论状况是比较相似的了。中国人的时间、杂志的版面、人们的话语都被计量经济学所禁锢了。许多计量经济学论文要么只是重复那些明显已知的结论,要么是鸡蛋里挑骨头,要么最多属于一种改良主义哲学,与今天中国社会结构大变动脱节,甚至可能是阻碍社会结构的优化。当然,这里也有个好处。它证明产生于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事实上已经被中国人拒绝作为中国的经济学基本理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一些颇有地位的经济学者说要研究哲学,比如财政学的教授说研究财政哲学,有的经济学者说必须重视文化。但他们都没有能够写出充满着哲学和文化的经济学理论。我想就文化而言,实际上就是布点。如果一种理论研究超越了这些点的控制,就会走入歧途。比如,发展经济学如果缺了共产党这一个点,那么它注定就不能指导中国的发展实际。适合中国的真正的发展经济学必然是政治经济学,而不可能是纯粹经济学。而西方的发展经济学又怎么可能会谈党的重要性呢?从苏联解体的教训看,共产党还可以再分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修正主义政党。一个修正主义的政党,很显然不可能把苏联带入到世界的巅峰。不仅不能,反而导致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的西方发展经济学其实是在资本主义的制度局限内考虑发展问题(如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又怎么可能构成中国发展的指导理论呢?又如在财政学中,如果忽视了经济与财政的关系,财政学就会变成形式主义的套套逻辑。中国曾经的一位财政界高级干部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财政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从经济实践看,中国改革开放起点无疑是中国人自主决定的。但改革开放中的一些政策制定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中国的市场化没有西方经济学的影子吗?中国曾经出现的庞大的人口流动没有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影子吗?中国的招商引资不是引入了大量的西方资本吗?听实业界人士说,西方资本还在大量进入中国。如果真是这样,难道它不值得忧虑吗?从马克思主义的事物的一分为二原理来看,当然是值得忧虑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世界领先,似乎也与世界银行(美国在其中有着重大影响)的某一年度的报告有着密切的关系。难道真的是“要想富,先修路”吗?修路很显然没有搞制造业(如生产芯片)赚钱。中国在计划经济年代里执行的基本上是一条工业企业设在哪里,路才铺到哪里的路线。中国农村的直选制似乎与联合国的某个组织所推荐的方案不无关系。总之,在十八大前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否受到西方的强大影响呢?答案不言而喻。结果如何呢?就农业来看,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如果按照目前城市化速度,再过十年,中国由谁来种地可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中国的金融呢?从中国的脱虚向实政策不难看出中央的判断。中国的私人资本呢?从中国的反垄断政策也不难看出中央的判断。当然,这不是说,中国改革开放没有发展,而只是说,中国的发展实际上因过度学习西方付出了过多的本来可以避免的代价,没有达到本来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是改革开放之初的许多中国经济学者都没有考虑到的。

十八大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已经在全面反思了,中国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产生了。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国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一定是代表人类最先进方向的经济学。

四、结  论

本文的结论是什么呢?本文的结论是,真正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实际上是在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并紧密联系中国实际的中国共产党人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产生出适合中国的经济学理论。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的。因为世界就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世界。忽略矛盾,无视矛盾,特别是无视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对中国人的敌意,怎么可能产生出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呢?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教训太深刻了!许多中国学者已经指出西方经济学不适合中国了,然而,他们许多人对于西方经济学怎样不适合中国还不甚了了。对于西方经济学,我有一个总结,西方微观经济学只是西方某些人对西方经济的某些微观方面的总结,而根本不是真正的微观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只是西方某些人对西方经济的某些宏观方面的总结,而根本不是真正的宏观经济学。有了这样的判断,就可以理解中国经济学存在的必然性了。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去锤炼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当然,这(做出自己的理论,写入教材,化为实践,等等)还需要众多有识之士在党的领导下通力合作才可能完成!——我想,中国经济学界目前还没有完全破除的带有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属性的评价体系对于完成这一工作还有许多阻碍因素。
 
(作者系武汉大学经济发展中心教授、博导,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