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梅新育:动荡环境下制裁伊朗的涟漪效应
点击:  作者:梅新育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19-04-26 09:09:35

 

1.webp (1).jpg

【前 言】本文以“《警惕美国制裁伊朗对油价的涟漪效应》”为题刊发于4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时删削约两千字,主要是原文第三节“西亚北非动乱升级扩散风险不可低估”基本上都删掉了,其实这一部分才是对读者非常有价值的,对油价的真正冲击风险在于西亚北非可能形成第二波“阿拉伯之春”,我们遮遮掩掩只能是自欺欺人,最后害我们自己。这里贴出原稿全文。关于西亚北非可能形成第二波“阿拉伯之春”的问题,我回头再单独成篇发文。

 

“特朗普政府和我们的盟友决心维持并扩大对伊朗的最大经济压力,以结束该政权威胁美国、我们的伙伴和盟友以及破坏中东稳定的活动”——当地时间4月22日早上,白宫以一纸声明宣布将在5月2日到期后结束对其它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国际油市、其它国家对此当即作出了强烈反应。在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动荡上升的环境里,美国进一步大幅度加强制裁伊朗,其冲击必然扩散,并有可能与其它动荡因素结合而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尽管沙特等海湾国家闲置产能表面上不难弥补伊朗石油“零出口”所造成的国际油市供给缺口,但沙特等国对油价的期望目标与特朗普政府并不完全一致,制裁伊朗还有可能推动本已初露峥嵘的第二波“阿拉伯之春”掀起新高潮,进而推动国际市场油价超预期暴涨。在全球经济、贸易减速的环境里,油价一旦持续暴涨,将严重掣肘各国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稳增长、稳股市的操作,进而将对特朗普本人明年竞选形势与策略产生负面影响。

 

沙特等国未必乐意尽力

配合美国增产抑制油价上涨压力


从2016年竞选到就任执政以来,特朗普始终追求低油价目标;从特朗普政府的立场出发,加强制裁伊朗的最直接潜在经济风险是可能推动国际油市价格暴涨。用静态眼光审视,美国不再延长其它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由此造成的供给缺口能够用其它来源弥补。截至2016年底,伊朗已探明石油储量1584亿桶,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储量33.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伊朗石油日产量350.2万桶,天然气年产量1925亿立方米。[1]根据美国伊朗问题特别代表布赖恩·胡克4月初发布的信息,自2018年5月以来,美国的石油制裁已使伊朗石油出口每天减少约150万桶,[2]目前日出口量100万桶左右。在美国制裁压力之下,共有23个曾经从伊朗进口原油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将进口量削减至零;之所以给予中国、印度、希腊、意大利、台湾地区、日本、土耳其、韩国从伊朗进口石油的临时豁免权,首要目的应是确保油价维持低位且不会扰乱全球石油市场,其次才是配合外交战略。美方之所以选择此时宣布5月2日到期后将不再延续这项临时豁免,关键原因应该是认为沙特等海湾国家目前闲置日产能已经超过200万桶,弥补伊朗石油“零出口”造成的每日100万桶供给缺口绰绰有余。根据有关报道,美方也已经就此向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打了招呼。但在更广阔背景上用动态眼光审视,可以看到,上述思路颇成问题。

 

首先,在油价方面,无论是美国需要其配合制裁伊朗、增产原油的沙特,还是在普京时代从未对山姆大叔俯首帖耳的俄罗斯,这些外部石油生产、出口大国目标与特朗普政府的期望相悖。特朗普政府希望能源市场保持低价,但沙特的目标是减产与推动油价回升至70美元、乃至80美元以上。毕竟,这个国家的财政不仅要承担巨额国内福利支出和对外援助(且这两项支出因今年阿拉伯国家动荡而存在上升压力),还希望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来提振经济增长,确保经济转型计划得以继续执行。

 

1.webp (2).jpg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东和中亚部门负责人吉哈德·阿祖尔2月份曾指出,沙特今年要想实现预算平衡,油价需要达到每桶80—85美元;[3]即使国际市场原油平均现价只是达到80美元,与2018年第3季度73.0美元的季度均价峰值(参见表1)相比也上涨了9.6%,与2018年68.3美元的年度均价相比上涨17.1%。假如实现了沙特预算平衡所需要的上述油价目标,将产生何等通货膨胀压力,可想而知。今年3月份,业内消息人士提供的信息表明,沙特的第一步目标是把油价抬升至70美元/桶,为此计划将本国石油日产量削减至1000万桶以下,低于欧佩克减产协议中规定的1030万桶配额,比客户要求低63.5万桶。为此,沙特准备承受部分市场份额被挤占的代价。[4]现在,70美元/桶的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但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发生政治动荡,土耳其执政党又在地方选举中遭遇重挫,沙特等海湾国家“花钱买平安”的需求凸显,显著增加国内福利支出和对外援助的潜在压力已经大幅度上升,他们必然要上调对油价的预期目标。

 

多国乱局可能抵销海湾国家闲置产能

 

更重要的是,从南美的委内瑞拉到西亚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苏丹等国,社会动乱和战争造成的生产和出口损失可能抵销海湾国家目前拥有的闲置产能,正在制造油价上涨的潜在压力。倘若西亚北非的动荡最终形成了第二波“阿拉伯之春”浪潮,甚至蔓延到沙特等海湾国家,上述油价上涨潜在压力将成为现实,并成倍放大。而美国“赶尽杀绝”压力下,伊朗有足够动机给该区域、甚至区域外的动荡火上浇油。

 

委内瑞拉石油(含重油)探明储量为3000亿桶,为世界之冠。[5]近年的经济困难已经损害了该国的石油生产与出口能力,美国炮制的“一国两总统”动乱还将进一步打乱该国石油生产和出口秩序。

 

当地时间4月4日,割据占领东部地区的利比亚国民军(LNA)司令哈夫塔尔(Khalifa Haftar)下令进攻控制在民族团结政府(GNA)手里的首都的黎波里,利比亚战火重燃。该国本是北非最大石油生产和出口国,且所产原油质量优良,但其石油生产和输出受政局影响波动甚大。2011年内战爆发前,利比亚原油日产量约160万桶。在内战中,利比亚石油生产和出口遭受重创。内战结束后,利比亚石油生产一度恢复至战前水平。2014年5月后,利比亚政局再度剑拔弩张,石油日产量随之大幅波动。2018年,利比亚石油生产趋向稳定,目前日产量约95万桶,达到近三年最高水平。但此次战火重燃,有可能实实在在损害该国石油生产和出口。

 

1.webp (3).jpg

 

阿尔及利亚政治动荡对国际油气市场潜在冲击超过利比亚战乱。因为近3年阿尔及利亚原油日产量保持在110万桶以上,高于利比亚(近3年原油日产量为65万桶—95万桶);且其凝析油等日产量折合原油约40万桶左右,不计入欧佩克生产配额。从长期看,阿尔及利亚曾长期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石油探明储量约17亿吨,占世界总储量1%,居世界第15位,且主要是质量较高的撒哈拉轻质油;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4.5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2.37%,居世界第10位。且阿国家石油公司已于2016年底宣布2015—2021六年投资计划,计划投入630亿美元用于石油勘探和开发投资,此项计划若因政治动荡而打断,对其油气生产能力更有长期损害。

 

1.webp (5).jpg

 

苏丹巴希尔政权已经在大规模抗议示威中猝然倒台,政治稳定前景遥遥无期。该国本身油气产量甚少,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南苏丹油气出口通道;南苏丹探明石油储量约47亿桶,可采储量为22.6亿桶,剩余可采储量9.3亿桶。

 

1.webp (6).jpg

 

根据上述情况,如果这些国家政治动乱失控导致其能源生产和出口停顿,仅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两国日产量损失就可达245万桶,超过海湾国家目前闲置日产能(200万桶),导致美方启动海湾国家闲置产能弥补伊朗零出口的盘算落空。

 

西亚北非动乱升级扩散风险不可低估

 

从文化传统、历史和现实来看,不能指望上述国家政治动乱迅速结束,从而将其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冲击遏制在最低程度;不可低估上述国家政治动乱升级、进而重创其能源生产和出口的风险。

 

在阿尔及利亚,历时近一个半月的大规模街头游行示威已经迫使年迈的布特弗利卡(Abdelaziz Bouteflika)总统辞职,但从体制内权势集团和示威者两方面的迹象来看,这有可能仅仅是更大乱局的开端,而不是动荡的终结。

 

在体制内权势集团方面,布特弗利卡的总统办公室本来已于4月1日宣布他将在4月28日任期结束时辞职,但体制内权势集团反对派不是着手安排过渡,让布特弗利卡在形式上完成这个任期,为日后的权力过渡树立一个至少在形式上摆脱“宫廷政变”色彩的范例,而是通过人民军参谋长艾哈迈德·加伊德·萨拉赫发布国防部声明逼宫,逼迫布特弗利卡提前于4月2日辞职交权。由此一举,可以推断,在该国接下来的政治斗争中,体制内权势集团有着强烈的倾向采取强硬、高强度对抗的手段。

 

而且,阿尔及利亚政治生活中一大隐患是军方权力过大,通过布特弗利卡连续执政,阿尔及利亚本来出现了消除这一问题的希望,去年布特弗利卡解除12名高级将领职位,大大增强了文官政府的权威。但此次非正常权力更迭是“枪指挥党”,而不是“党指挥枪”,逆转了此前布特弗利卡为改变“枪指挥党”格局所做的努力,很有可能将该国政治生活、政治体制发展演变导向不利方向,从而埋下更加深远的隐患。

 

在街头示威者方面,同样表现得咄咄逼人,缺乏妥协意愿。根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从示威运动领导人到普通示威者,上街庆祝布特弗利卡辞职的人们普遍表示要继续游行示威,拒绝过渡期,认为这会延续现行政治体制。[6]这样的表态,等于是摆明了要以彻底推翻现行政治体制为目标。

 

一国政治斗争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会沿袭历史上的传统。从巴巴里海盗王国的古代,到1954年开始的阿尔及利亚解放战争(民族解放阵线在这场战争中对法裔居民实施了大规模无差异恐怖屠杀),再到独立后政治斗争数次发展成为革命元老、国防部长等高级领导人发动的大规模武装叛乱,乃至1991—2002年间席卷全国、造成15万—20万人死亡的伊斯兰内战(TheFitna),阿尔及利亚政治斗争向来有残酷无情、突破一切底线的传统。在领导阿尔及利亚取得独立的民族解放阵线内讧中,该组织许多奠基者被杀、被捕。1962年刚刚独立,阿尔及利亚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流血冲突就差点升级成为全面内战。1963年,民族解放阵线创始人之一侯赛因·艾特·艾哈迈德(Hocine Ait Ahmed)就带头发动武装叛乱,翌年才被镇压下去,但随即又爆发了武装部队司令穆罕默德·沙班尼(Mohamed Chaabani)领导的叛乱。从1988年开始的伊斯兰内战(The Fitna)更以残酷、血腥震撼国际社会。目睹当前政治动荡中有关各方的做派,我们不宜过度低估阿尔及利亚政治动荡失控、进而重创其石油天然气生产的风险概率。

 

回顾利比亚历史,其内部政治斗争传统之酷烈,即使不是超过阿尔及利亚,至少也不相上下,且利比亚民众国家认同和社会凝聚力远不如阿尔及利亚,从卡扎菲倒台至今始终未能建立有权威的、统一的国家政权政府,各派纷纷寻找外部势力靠山,使得局势更加混乱复杂。不仅形成了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和西部地区的民族团结政府(GNA)、控制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国民代表大会两大阵营,两大阵营内部也是一团乱麻。这次战火重燃,尽管普京和特朗普都向哈夫塔尔表示了支持,但利比亚究竟是能够实现武力统一,还是乱局加剧,殊难预料,也不宜乐观。毕竟,根据半个月来的战况,可以判断,哈夫塔尔武装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不强大,决定了他没有太大希望独立自主统一国家,而是不能不更多地仰赖外援。

 

1.webp (7).jpg

 

更令人担忧的是,阿尔及利亚非正常权力更迭和利比亚战火重燃,已经激励了西亚北非其它阿拉伯国家反对派,可能如同2011年那样形成该区域政治动乱跨国传染的连锁反应。苏丹示威者冲击总统官邸和军队政变,就是受到了阿尔及利亚非正常权力更迭的激励;下一块多米诺骨牌又会是哪个国家呢?如果沙特也发生扳倒穆罕默德王储的宫廷政变呢?那不是不可想象的,而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对国际油市的冲击将堪比唐山大地震。沙特王储愿意推进社会革新,但在国内外结怨甚多,国内反对派必定会企图借阿尔及利亚、利比亚、苏丹乱局激励之效,向穆罕默德王储发难,而王储此前大面积清除泛滥成灾的福利、补贴项目,虽然符合经济效率原则,但可被反对派利用来煽动溺于福利的沙特民众。更何况伊朗遭遇美国“赶尽杀绝”,亟需绝地突围,在该区域、特别是自己对手国家制造动荡,是一个很有可能的选项。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上,我们需要考虑到一切潜在风险。

 

油价反弹掣肘货币政策操作

 

1.png 

资料来源:①年度、季度、月度均价引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表6.6“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有关各期;

②特定交易日价格引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数据中心,转载自《国际商报》有关各期。

 

从2016年第二季度起,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总体持续上涨,至2018年第三季度达到高峰,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连续下行,至2018年末达到低谷。如表1所示,2016—2018年,国际市场原油年度平均现价依次为42.8美元/桶、52.8美元/桶和68.3美元/桶,其中2018年第1—4季度平均现价依次为64.6美元/桶、71.4美元/桶、73.0美元/桶和64.3美元/桶。在2018年第4季度中,11月、12月月度平均现价依次为62.3美元/桶、54.0美元/桶。

 

步入2019年,国际市场油价明显反弹。1月份月度平均现价56.6美元/桶,比2018年12月份的54.0美元/桶上涨2.6美元/桶,涨幅4.8%。整个1季度涨幅更为明显。从美国市场最有代表性的西得州中级油价格来看,从2019年1月4日的47.96美元/桶,到4月1日的61.59美元/桶,一个季度涨幅高达28.4%,接近2018年第1季度平均价格,到4月19日已达64美元。迪拜等油价更是持续超过70美元,美国宣布加强制裁伊朗当日,全球油价猛涨3%以上。在当前的动荡环境下,倘若制裁伊朗的涟漪效应推动油价进一步较大幅度上涨,必然推高中美等世界主要经济体输入性通胀压力,进而因“稳增长”(需放松货币政策)与“抑通胀”(要求收紧货币政策)难以兼顾而掣肘货币政策操作。

 

当前全球经济预期不良,中美等大国货币政策宣示已明显变调。我方去年货币政策表述已经改为“要松紧适度”;此前坚决加息、缩表的美联储3月末召开的年内第二次会议不仅明确计划今年9月末停止缩表,而且多数联储官员预计今年全年不加息,明年加息一次,与三个月前今年加息两次的主流预期相悖。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经济幕僚库德洛等人更是心急火燎不断放话,要求联储尽快降息,甚至重启量化宽松。为左右联储货币政策决策,特朗普还提名主张降息的保守派经济评论员斯蒂芬·摩尔(Stephen Moore)和政治盟友赫尔曼·凯恩(HermanCain)担任美联储理事。

 

然而,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要将货币政策转向,需保证通货膨胀压力不显著上扬,而如上文所述,对通货膨胀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能源价格却存在相当明显的上行动力。

 

自从油价雪崩的2014年以来,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一直不大。2014—2017年,其消费者价格同比涨幅依次为1.6%、0.1%、1.3%和2.1%,2018年1—12月同比涨幅依次为2.1%、2.2%、2.4%、2.5%、2.8%、2.9%、2.9%、2.7%、2.3%、2.5%、2.2%、1.9%,[7]2019年1—2月依次为1.6%和1.5%,从2018年8月起逐步下行,2019年2月同比涨幅为2016年9月以来最低。然而,2月份CPI环比上涨0.2%,为4个月以来首次上涨,表明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开始转而上行,其中相当一部分应当是源于今年以来的能源价格反弹。预计在3月份的通货膨胀数据中,能源价格反弹的影响还会进一步体现出来。如果减产、制裁、动乱推高油价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油价上涨持续位于70美元/桶之上,甚至持续位于80美元/桶之上,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大为改观,从而给联储的利率决策增添干扰。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近年走势、水平与美国相近,倘若油价上涨,我国同样要遭受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由于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石油和天然气净进口国,而美国正在迅速转向石油天然气净出口国;2018年12月至今年2月美、欧市场天然气价格下行,而“东亚溢价”却使得日本气价反而上涨;相应地,中国国内通货膨胀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大于美国,我们的货币政策决策对此也应有充分认识。

 

注释

[1]外交部网站伊朗“国家概况”栏目: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172/1206x0_677174/。

 

[2]《美制裁致伊朗石油买家再减少》,《参考消息》,2019年4月4日,第3版。

[3]《沙特欲促油价升至70美元》,《参考消息》,2019年3月26日,第4版。

[4]《沙特欲促油价升至70美元》,《参考消息》,2019年3月26日,第4版。

[5]外交部网站委内瑞拉“国家概况”栏目: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nmz_680924/1206_681168/1206x0_681170/。

[6]《布特弗利卡总统宣布辞职:阿尔及利亚翻过“历史重要一页”》,《参考消息》,2019年4月4日,第3版。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19年2月号,表6.2“美国经济”。

 

作者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自“梅新育论衡”)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