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他山之石 > 阅读信息
清湖渔夫:德国在韬光养晦中再度崛起
点击:  作者:清湖渔夫    来源:乌有之乡  发布时间:2015-08-12 17:20:23

  

 161329_967.jpg

在我国如今对世界战略形势的演变的分析中,对德国的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的认定是模糊不清的。在《雅尔塔体制轮回沉思录》一文中,我曾经指出,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在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被彻底削弱,所带来的重大战略后果之一,就是苏联作为欧洲看守人被美国“消失”,导致欧洲碎片化局面的改变和德国披着欧洲联合的外衣崛起。德国的再度崛起尽管峥嵘未完全显现,但是却有关注和研究的绝对必要。在本文的分析中,笔者试图就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对德国在半个多世纪的韬光养晦历程的回顾

  1950年,法国和西德等国开始实施欧洲煤钢联营计划。1957年,欧洲六国开始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以积攒实力。1969年勃兰特出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也就是与苏联缓和,为德国从分裂到统一埋下伏笔。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对曾经的战争认罪,认罪“干脆利索”,和日本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取得周边国家的谅解。

  1990103日,德国统一的历史节点恰恰发生在苏联崩溃之后。与苏联的事先缓和与交好,最终导致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的问题上松口。但是苏联虽然解体,但是底蕴还在。

  19996月,德国联邦众议院通过在柏林建造纪念六百万纳粹大屠杀犹太人受害者的大规模纪念碑的决议,继续解除周边邻国对德国统一的戒惧,为欧洲最终联合铺平道路。199912月,标志着欧洲联合局面形成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其节点正是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之后。

  2004年,欧盟理事会成立欧洲防务局,披上了欧盟的外衣的德国的重新武装只差临门一脚——如何将美国军事力量挤出欧洲,进而获得欧洲政治自主。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和欧洲经济发动机

  市场经济模式,一般而言有天然的中心区和边缘区分野。垄断性资本集团掌控市场主导权,财富流动从边缘向中心流动,哪一国的市场体制都这样,不会普遍繁荣,繁荣的只是市场区域中的一些岛屿地带,繁荣往往只是点,从中心到边缘有梯度差,这些特征具有普遍性。

  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在20世纪的后半叶中,德国的经济增长率在西方国家中一度落于日本,但是在广场协议后的几年,德国开始反超。在战后的几十年中,德国虽然因为战争对战胜国的赔偿一直在进行,但是因为美国的冷战需要和马歇尔计划的执行,德国出口始终强劲,德国二战的经济恢复和一战后国联对德国的处置背景下的德国经济相比,环境要宽松得多,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即便是战争赔款,在2010年已全部付清。

  我们不妨将德国与同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相比较。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增长率比日本不差,可以说平平稳稳,近二十年来在西方国家中也没降低什么,一直高于美国和法国,甩英国和意大利一大截。战后的几十年中,除了战争赔款,德国没什么重大国别财产转移,反观日本,被美国一次又一次地剪羊毛,最著名的是“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二十年的一蹶不振。

  欧洲联合,资本流动的市场统一,产业结构随资本流动调整融合。实际上,如果欧洲不联合,总体经济实力不会膨胀这么大。就经济而言,欧洲经济比美国经济要坚实很多,整体的萎缩幅度要小很多。欧洲与美国的区别在于,欧洲国家对资本的控制力要强得多,这一点美国正好相反,政府被资本控制。在二战结束后的1953年,德国就和法国搞煤钢联营。后来建设欧洲共同体,实行货币汇率蛇形浮动。德国统一后大规模投资东德地区。在成立欧元区之后,欧元区内的资本和资源大规模顺畅流动,欧洲经济的活力使得美国和日本的经济相形见绌。

  欧洲经济强大,但是受制于政治与军事跛足,和中国前几年相似,肥而不壮。德国的实力远不止表面上的东西,而且经济规模比即便是希腊债务危机,德国也是不慌不忙,底气十足;如果欧洲政治军事强大,前些年对美国操弄的“欧债危机、欧元危机”的应对就会不同。欧洲防务预算很少,军备作为一种公共消费,德国不是没钱搞,是哭穷。德国将几十年财富转化为政府隐形储备,通过各种名目隐藏了。账上无,帐下有,设立一些影子公司就行,从经济上可以很容易理解,但是这种事情是不会有证据的。否则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国就是德国。大家都看到了美国压迫日本买美国国债的例子。

  如果我们回想到二战爆发前,德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和英法两国的总和相当,考虑到二战后德国经济的长期平稳高速增长,并且甩下英、法、意三国一大截,笔者有依据认为,目前的德国经济实力,大致是英法意三国的总和,德国在欧洲也就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动机。

20070528170712e9a86.jpg

欧洲的“邦联体制”

  千年分裂和争斗不已的欧洲,在新的世纪之交走向联合,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欧盟成立为标志。欧洲联合的思想,可能源于欧洲的历史经验。众所周知,台伯河边的七个村庄走向联合,成为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的起点。欧洲从千年分裂走向联合,这种历史性的转折也源于最近的历史教训,也就是以欧洲内部争斗为内容的二战,使得欧洲最终失去了在世界上延续几百年的领导地位。美国之所以获得世界霸权,也是挑动欧洲争斗得来的。在二战前的大萧条时期,富兰克林·罗斯福一上台,就着手安排和挑动欧洲内部争斗;一方面利用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暗中提供资本和技术,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重新武装,对英法把持的国际联盟发起冲击,促使西欧列强相互削弱;另一方面,摒弃意识形态的对抗因素,对苏联的工业化暗中放任和支持,苏联在1933-34年的工业化高潮背后,其设备和技术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大萧条时期瘫痪的美国工业生产线的购买和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欧洲在新世纪的联合的未来图景如何,我们依然要拭目以待。

  目前的欧洲大陆政治体制,总体上是一种邦联体制。这种邦联体制,一方面继承了欧洲分裂的诸国利益对立的痕迹,另一方面,也结合了诸国联合图存的各自民族利益的暂时需要。这种政治安排的出现具有天然不稳定性的弱点;一方面,诸国之间的利益弥合缓慢,另一方面也给外来势力插手期间、阻碍甚是企图拆散这种邦联体制的机会。前者的标志就是欧洲财政统一纪律谈判的讨价还价激烈,财政纪律的执行在欧元区内部阻力重重。后者的标志就是希腊债务危机两度发酵,美国通过迪拜债务危机将希腊这个国家的财政摧毁,并企图促使希腊债务问题成为欧元区流血的伤口。

  在这种邦联体制中,法国和德国的联合,是欧洲自主和自立的核心。自法德联合以来,在世界政治的角逐场中一直是法国在前头冲锋。法国一度退出北约,并勒令美军退出法国领土。在今年初的欧洲恐怖爆炸之后,法国唯一的一艘航母开赴波斯湾反恐。很显然,法国的多次力扛美国,背后徳国的暗中支持和默契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安理会五常之一,法国将自己的政治优势与德国的经济优势相结合,欧洲的邦联体制的运行呈现出一种双头领导的格局,这也是法德核心的由来。

  英国在欧洲实行的仍然是隔海峡平衡欧洲大陆的战略,但是这种战略因为其国力不足、不得不挟美国的力量而自重,因此与美国阻止和破坏欧洲大陆内部联合的策略一拍即合。英国虽然加入欧盟,但是其搅局者的角色也被大陆诸国所认知。在欧洲债务危机期间,英国在欧美两边骑墙,并且在欧盟事务中的捣乱,曾经引发法国的愤怒和德国的冷眼。后来英国以退出欧盟为要挟,作为欧洲核心的法德两国并不十分在意,英国因此在欧盟事务中被边缘化。

  欧洲联合所产生的邦联体制的基础欲要牢固,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种政治体制的实际演变,也是这个体制内诸多势力之间力量消长的结果,也是它们随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后的利益结构调整,利益变动-平衡、再变动-再平衡格局的发展必然在政治上反映出来。以法徳为核心的欧洲邦联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考验德法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也考验邦联体制内其他政治领导人的智慧。

“俄欧新关系”进程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将徳苏两国的关系演变纳入东欧与西欧的关系范畴来考察,那么俄欧新关系进程的源头也就可以追溯到196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勃兰特推行的“新东方政策”。虽然“俄欧新关系”进程在十年中起起伏伏,但是依然顽强地继续。在苏联崩溃之际,为了换取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德国统一的松口,德国向原苏联地区投资数百亿马克。在南斯拉夫解体和科索沃战争中,欧洲国家作为北约成员不得不配合美国策动“俄罗斯金融危机”,将“欧洲碎片化”的局面向东欧和东南欧推移,在彻底削弱俄罗斯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战略考量,借助美国的战略愚蠢彻底废掉东方的“欧洲看守人”,也就是北约第一次东扩。

  然而,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北约东扩的过程中,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在达到废掉东方的“欧洲看守人”的战略目的后,在对俄政策上与美国的分歧开始出现,并且在两次后两次北约东扩中分道扬镳。在格鲁吉亚的战争中,对普京肢解格鲁吉亚的反应,欧洲只是舆论上谴责,竭力避免战争选项,第一次显示北约这个军事同盟内部出现裂缝。而在第三次北约东扩的乌克兰冲突中,欧洲与美国的对俄政策的分歧再次公开化,欧洲对俄制裁出工不出力,暗中与俄罗斯就相互制裁的领域进行“沟通”和克制,意图甩开美国与俄罗斯共商乌克兰冲突的解决方案,其中标志性事件就是明斯克协议。

  新世纪以来,“俄欧新关系”在两轮北约东扩过程中构建和翻新。以德国为力量中心的西欧,和以俄罗斯为力量中心的东欧开始试图自主讨论和解决欧洲大陆问题。

u=3728147664,1746214201&fm=21&gp=0.jpg

美欧是在合流,还是在分裂?

  在当今的网络舆论中,有一种倾向性的观点,就是认为美欧在走向合流,也就是美欧在全球战略格局中有走向合体的倾向。这种观点,就引发一个对世界局势演化的判断问题:美欧是从紧密合作走向各自为政,还是从各自为政走向紧密合作?

  欧洲以德国为核心的崛起和美国阻止这种崛起,历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知道,美国的世界霸权本来是从欧洲抢过去的。美国也深知这几个老牌列强的性格,控制和遏制怎肯放松?但是欧洲的几个老牌列强,对雅尔塔体制中美国推动“西欧碎片化”、分而治之的企图也可谓心知肚明,对失去的世界中心的地位自然心有不甘;只有渐渐“去美国化”和欧洲联合,才是在未来多极化的世界中争取话语权和自主、成为其中一极的唯一希望。

  “美欧合流论”的基础,就是美国资本和欧洲资本的合流。随着美国资本和欧洲资本在新世纪以来的共同利益基础的日益消失,资本集团之间的妥协成分也就日益让位于资本集团之间的对抗成分。

  德国、法国、英国甚至包括俄罗斯对犹太资本的认识与态度在二战前都是很鲜明的。这些欧洲老牌列强在二战前的排犹倾向实际上导致了犹太共济会资本逃向美国。这些逃往美国的资本在二战期间和二战后进一步强化了对美国政府的控制。然而,资本的自私自利性导致了一战后德国马克的崩溃和德国人社会生存系统的瓦解,教训对德国人而言刻骨铭心,这也是德国对货币发行严厉控制的历史根源。即使是在欧债危机期间,因为德国的坚持,欧洲央行也迟迟未动用非常规货币手段(量化宽松)

  如果说美欧合流、美国资本试图重新控制德国政治体系和权力是一种倾向,那么这种倾向会被德国坚决抵制,并且重新掀起欧洲各国对共济会资本的敌意浪潮,“狼来了”的呼声在欧洲本地资本势力的推波助澜下,未必不会因此蔓延欧洲大陆。其实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也是西方人之间杀得天昏地暗,要说他们之间有多少战略互信,实在难以判断,短期的利益苟合无法左右利益分歧扩大后的自行其是。

  欧洲合纵和美国对欧洲的连横,哪一种倾向占上风,可以从欧美和欧元区看得出来。如果美欧走向合流,已经有了北约的军事政治同盟体系,那么1999年的欧盟出世意味着什么?已经有了美元本位制的全球体系,那么又何以再搞欧元和欧元区来画蛇添足?

  如果推究美欧合流的事实,那么我们只能以1947年北约成立为标志,在北约成立后,美国作为新的世界霸主,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对于欧洲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二战结束后的二十年间也是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最严厉最完全的时期。而在如今,美国对欧洲的经济与政治控制,因为自身的国力相对于欧洲的下降,已经不复往昔。因此所谓“美欧合流”的提法是缺乏逻辑起点的,也就是美欧合流应该从何时算起。还有就是对二战后美欧关系认知的如今的“美欧合流论”是把过程搞反了,二战后的美欧关系史的脉络恰恰是从合流走向分野,而不是从分野走向融合。

对德国的国家战略的观察

  一个国家的战略,是这个国家的国家生存经验和教训的历史总结,它来自于整个国家看世界的眼光和智慧结晶,战略不过是这个国家的人们对于国家未来之路的思考和谋划。在19世纪的德国,德国哲学一度繁荣发达,民族思维的沉淀意味着“哲学的德国”并不缺乏如何重新崛起的战略思维。德国在战后的国际变局中默默经营,因势利导,堪称实施韬光养晦战略的世界典范。

  回顾德国在二战后的崛起进程,我们可以发现,在二战结束后,在德国人被击倒、被美国军靴踩在脸上的时候,德国人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翻身。德国披着欧洲联合的外衣重新崛起,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一个国家应该如何积攒和蓄养国力,而且还可以看到国家战略长期的精巧运用和因势利导。

  因为“新东方政策”的推行,德国与苏联缓和;在苏联崩溃之际抓住时机实现德国统一,战略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国度。

  在俄罗斯金融危机后,德国人又一次抓住机会!俄罗斯金融危机,是一个重大战略事件,也就是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体核心,大半个世纪跌国民财富积累,在短期内被洗劫一空,造成了东欧地缘战略力量的从此虚弱。也就是苏联彻底失去了欧洲看守人的角色,西欧东面的战略压力一时虚空,中欧和西欧开始谋求联合。德国则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整合欧洲,弥补了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德国的地缘战略的天然弱点。原来希特勒进攻和曾经吞并过的小国,如今都成了德国的欧洲盟国。不战而屈人之兵,二战后德国领导人比希特勒时代高明很多。

  在经营西欧和中欧的同时,德国将眼光转向域外,通过响应俄罗斯关于“俄欧新关系”的战略倡议,向俄罗斯大举投资,很好地保持了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在去年“制裁”俄罗斯的过程中,德国干打雷不下雨,与俄罗斯暗通款曲,达成默契,并且促进了明斯克协议生成,俄欧能源管道继续运行。

  德国也是与中国发生战略联系的西方大国,在欧洲国家中,德国对华投资遥遥领先。德国也是我国多次打破西方对华制裁阵线的缺口。去年习主席访欧,达成中欧之间的人民币与欧元互换协议,主要是与德国银行系统签约,人民币在欧洲,有一半左右在德国使用。亚投行事件在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中是一个重要节点和里程碑,意味着世界金融主动权开始发生转移和主体交替,世界金融中心从大西洋西岸转向太平洋西岸,欧洲四国加入亚投行则是这种转折进程的重要推手。

  去年底,欧盟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建国28年后,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也就是要求和美国分享中东事务主导权。近期以来德国作为安理会五常之外的大国,参与了伊核协议签署;也就是法德联手参与中东事务。中东局势自亚投行之后,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伊朗虽然与美国缓和,但是伊朗对国家安全底线寸步未让,伊朗表面“弃核”使得新签署的伊核协议更多地具有象征意义。德国的能源,一个重要来源是俄罗斯,另一个是与法国和意大利合伙,来自于利比亚,因此利比亚也就成为美国的战略遏制欧洲的要点。欧元也有同中东石油部分挂钩的企图。对于欧洲而言,他们也想美国的霸权体制一朝崩塌。而欧元要排挤美元,必须和中俄联合,推动中东石油不仅与美元,而且与人民币、欧元多币种挂钩。

欧洲重新武装的时机等待

  在二战后,欧洲在政治上的弱势和被控制,必然导致军事上的瘸腿。德国披着欧洲联合的外衣再度崛起,必然要补足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短板,也就是欧洲政治自主和军事上重新武装,组建欧洲联军。

  二战前,希特勒上台是1933年,仅仅六年德国就重新武装了,武装速度惊人!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德国二战失败有很多偶然原因,希特勒军事冒险成功太容易了,也就轻视了美国和英国,在解决英国之前进攻苏联,希特勒在战略上泛善可陈。也就是当时德国掌权的希特勒不是战略家,犯战略错误,最终失败。“德意志第三帝国”也是大国倒在崛起前夜的典型例子。国力足够,但是国家战略不能行差踏错一步。这也是我们当前崛起和复兴应该高度谨慎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法德的快速反应旅或许就是欧洲联军的雏形。在二战前的德国,根据凡尔赛条约仅保留十万国防军,但是德国对这十万国防军的士兵的训练和培养,是按照士官的标准进行的,这也是希特勒后来能够快速扩军的前提条件。

  以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能力,欧洲的重新武装也具备经济基础,虽然德国对美国是韬光养晦,时时哭穷;如果有机会重新武装,德国会大把钱拿出来,推动法德工业联合向军用方向转型。对法国核武器适当扩容,变成欧洲核威慑力量。欧洲联军成形之日,也就是美军被迫退出欧洲之时;美国既没法开战,又没法赖在欧洲不走。在此之前,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只会处于缓和之中。

  今年初四个欧洲国家要求美国撤走在各自领土上的核武器和法国出兵中东反恐,都是欧洲重新武装的时机试探。因为美国控制下的中东,形势复杂,在欧洲邦联内部德国管钱,法国航母出兵波斯湾也就是试探美国的态度。一旦反恐行动开始,反恐力量不足,欧洲势必增兵;欧盟内部一些国家就会凑份子,组织欧洲联军。结果美国以乌克兰局势再度“紧张”,连番的北约军事演习予以回应,很无奈地反复强调“北约团结”。

  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的重新武装,可谓诸事具备,只欠东风。欧洲或许正在等待世界格局的形势突变的某个时刻,这个时刻也是一个全球战略局势演变的重要节点,在这个节点出现后,美国实际上再也无力和无暇政治控制欧洲,欧洲国家因此采取前所未有的战略行动。

  参考文献:

  《雅尔塔体制轮回沉思录》,清湖渔夫;

  《各怀心事的欧美对俄制裁合作》,清湖渔夫;

  《制裁与反制裁的戏中戏》,清湖渔夫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