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曾经在公众眼中形象极佳。他不辞退老员工,日常穿着布衣、布鞋,生活俭朴,给予员工良好福利待遇,还树立了爱国人设,这些特质让大众对这位创业者好感倍增。长久以来,众多网友以消费娃哈哈产品为荣,觉得这是对宗庆后爱国情怀与优秀品格的支持与肯定。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家源于娃哈哈的竞争品牌。其创始人因为早前在娃哈哈担当高管,因此对娃哈哈渠道、运作极为熟悉,创业后迅速成功。然而,该品牌老板的一些行为(如儿子拥有美国籍)以及其首富身份,引发了公众对其可能转移中国财富的担忧。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被大家视作爱国且人品好的宗庆后,竟与这位跳槽老板行径类似,甚至更为隐蔽。宗庆后千方百计地将成就自己的幕后老板——杭州国资委晾在一边,这种做法与李子柒的遭遇颇为相似。李子柒凭借短视频成为世界知名网红,其品牌价值达九位数。与她合作的公司为留住她,共同成立新公司,李子柒成为控股大股东。但最终,李子柒作为老板,公司收益却极低,被网友调侃为“赚一元钱的老板”,原因是李子柒品牌被杭州微念转移至旗下其他公司,每年品牌变现的数亿收入都进了杭州微念的口袋,李子柒却一无所获。
娃哈哈品牌价值更高,估值达千亿级别,每年创造价值超十亿。但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截至2022年底,国资占大股东的娃哈哈集团资产仅占整个“娃哈哈系”总资产的15.67%;营业收入占比仅2.74%,净利润仅占0.39%,这样的收益甚至不如把钱存银行所得利息。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宗庆后在娃哈哈之外,设立了上百家与国资无关的关联企业,通过这些企业,他拿走了娃哈哈集团99%以上的利润。如今,宗庆后的女儿,娃哈哈现任掌门人,行事比其父更甚。她利用掌门人的权力改变利益格局,不断侵占后妈、同父异母弟妹以及叔姑的利益,这也让家族的斗争公开化,同时就使得宗庆后“两面人”的真面目暴露在公众面前。大家这才知晓,多年来宗庆后父女一直在边缘化真正的大股东,国资委仿佛养了条“白眼狼”。
事件曝光后,公众大为震惊,意识到宗庆后根本无法与董明珠、曹德旺等企业家相提并论。他侵吞国家资产为家族所有,根本称不上爱国。此外,他还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子女众多且除长女外均为美国国籍,为让子女生活无忧,还设立海外信托,将巨额财富存入外国银行账户。如此行径,引发广大网友呼吁严查,即便宗庆后已去世,也应开除其党籍,因其行为不配为共产党员。
前后巨大的形象落差,让公众一时难以接受。曾经的爱国、高品格形象与如今揭露的事实形成强烈对比,大家爱得有多深,恨得就有多深。部分人认为,连这样看似优秀的企业家都沦为“两面人”,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国家资产据为己有,二婚子女皆是美国人,海外账户存有巨额资产供子女享受,这实在令人愤慨。
现在部分舆论担忧,当前一些主流声音试图将事件焦点引向“豪门宫斗”或八卦层面,从而淡化公众对“先富者”财富积累方式、道德品质、转移资产行为,以及“先富带动后富”承诺落空等核心问题的关注。这可能导致对现有财富分配机制和精英固化问题的深入探讨被回避。
实际上,多数人对宗庆后家族内部的纷争并不感兴趣,大家更关心此事能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益处,以及能否根治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问题。因为历史经验表明,严重的财富分化和社会分配不公(背离“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原则),可能导致社会失衡与周期性动荡(改朝换代),最终无人能幸免。
宗庆后事件让我们看到,他不仅背叛婚姻、违反计划生育,有三个美国籍的“二婚”子女,还在海外银行有巨额存款和信托保障子女奢侈生活,根本称不上爱国者、艰苦朴素者或模范企业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宗庆后表面上让国资委作为大股东,给人厚道的印象,实则以国资委为挡箭牌,暗度陈仓,将娃哈哈品牌创造的财富转移至自己名下公司。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女”,宗庆后的女儿继承了家族“吃独食”的习性,不断突破父亲定下的利益格局,将对付国资委的手段用在家族内部。她不顾手足之情,对同父异母的弟妹下手,甚至对后妈、叔姑也毫不留情。她将生产交给第三方,让亲人家族工厂失去订单,手段狠辣。从她在美国留学的经历不难理解,她深受美西方文化影响,变得更加自私。这种内斗导致两败俱伤,家族矛盾短时间内难以弥合。
相较于国资委的“佛系”,宗庆后家族成员在利益受损时难以忍受,双方不顾宗庆后的颜面和对娃哈哈品牌的伤害,闹得鱼死网破,也让大众看清了宗庆后的真面目。
连被公认的好企业家、良心先富者都做出如此行径,大众对当年通过改制等方式先富起来的群体看法更差。这些人品格低下,既不践行“先富带动后富”,还千方百计维护既得利益,实在令人厌恶。即便有俄罗斯富豪在俄乌战争中被西方掠夺财富的前车之鉴,他们依然不思悔改,继续将财富转移到国外,秉持“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心态,害怕未来局势变化,在中国的财富无法保全,宁可让财富被外人占有。此类先富者在群体中占比颇高。
一个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财富的发展与分配必须合理。我们关注宗庆后财富转移及家族内斗问题,并非为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中国,有能力的人众多,只要给予像宗庆后那样的平台和机会,同样能发展好品牌。这说明国家提供的发展机遇和平台才是品牌壮大的根本,企业领头人不应独占国家和人民为品牌创造的财富。然而,现实中太多先富者自恃能力出众,妄图吃独食,不把国家和人民放在眼里,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加剧,精英制度愈发固化。因此,在利益分配中,必须充分体现国家和人民的主体地位。
宗庆后家族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引发轩然大波,也让我们看到,多年来杭州国资委在娃哈哈品牌发展中吃了大亏。此次娃哈哈现任掌门让第三方代理产品生产,严重损害了当地相关工厂及工人利益,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数以千计的工人失业。国家必须出手解决这一问题,杭州国资委应凭借手中46%的股份以及职工20%以上的股份,将娃哈哈真正转变为国有企业。如此一来,宗庆后过去通过不正当手段转移的资产将回归国家,娃哈哈品牌也不会因被视为“养肥鼠”的品牌而遭消费者抛弃,反而会因回归国家怀抱,赢得百姓更多喜爱,提升品牌影响力。否则,消费者可能认为该品牌欺骗大众,不再为其买单。
财富往往会让人迷失,许多人难以经受住考验。相比之下,任正非将整个公司分给员工,把私有企业转变为集体企业,将华为打造成类似中科院的企业,这种做法令人敬佩。而此次事件中的宗庆后,却将大家的企业变成家族企业。这让我们对“私者一时,公者千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的确,只有将个人才华与汗水融入大家共同的事业和品牌中,才能被大众铭记,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赢得大众的敬重。拥有并践行良好价值观的人,才会被视为英雄,否则只能被看作孬种。
宗庆后家族风波的核心,在于其公开宣扬的价值观与私下行为的巨大背离。当“爱国”“厚道”的人设崩塌,暴露出的是对国资的系统性转移和对社会责任的漠视。这警示世人:真正的尊敬源于知行合一的价值观与对社会的实质性贡献。财富本身并非原罪,但其积累与分配方式,是检验企业家品格和历史定位的试金石。国家和社会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机制,确保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防止“先富者”成为“财富转移者”和“规则破坏者”,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繁荣稳定。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