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周忠:学术投机与风骨沦丧——论何祚庥现象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点击:  作者:周忠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6-14 08:04:26

 

1.jpeg

 

1957年,梁思成在批判会上面对政治压力仍坚持拆掉一座城楼就像挖去我一块肉时,何祚庥正在《学习》杂志上将建筑学术争议升格为政治审判。这一对比揭示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分水岭:当独立思考让位于政治投机,当学术尊严屈从于权力崇拜,风骨便成了稀缺品。作者解析何祚庥的六十年投机史,试图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在权力与真理的拉锯中,中国知识分子该如何找回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基因?


一、政治运动中的变形的自我阉割


1、古城拆除中的学术献媚1955年那篇《论梁思成对建筑问题的若干错误见解》,绝非何祚庥宣称的作任务,而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文中将梁思成的古今兼顾主张污名化为复古主义,将城市规划问题偷换为路线斗争,这种学术话语的政治异化,开创了用专业身份为政治暴力背书的恶劣先例。耐人寻味的是,当年参与批判的学者中,唯独何祚庥在晚年仍撒谎,奉命行事为由拒绝反思——真正的风骨,恰恰在于对历史负责的勇气。


2、投机者的生存辩证法从当年极左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到后来极右鼓吹市场万能论,再到如今变身投降主义的科学公知,何祚庥的每次转型都精准踩中节拍。这种与时俱进的本质,是知识分子核心价值的彻底物化人性的退变。当学术观点成为待价而沽的投机商品,当院士头衔沦为权力寻租的通行证,中国士人为天地立心的传统便宣告死亡。历史对照同期物理学家王淦昌在德国留学时,放弃诺奖级发现回国任教,并一直坚持核试验数据校验。他曾言科学家的脊梁比诺贝尔奖更重要。


二、科学光环下的精神矮化的自我祛魅


1、学术贡献的泡沫化何祚庥的250篇论文中,真正推动学科发展的物理学研究不足十分之一。其自诩的“氢弹理论贡献”,自吹指导于敏研究,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名单的缺席面前不攻自破。这种将集体成就转化为个人光环的操作,暴露了学术投机者和钻营的典型特征:用话语权置换真才实学,以媒体曝光替代实验室坚守。


2、跨界表演的荒诞剧从批判中医到点评足球,从重构革命史到设计能源政策,何祚庥的万能院士人设违背了科学共同体的基本伦理。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明确要求避免在非专业领域发表权威意见,但何氏却创造物理哲学这一模糊概念,为越界发言制造理论掩护。这种将学术权威泛权力化的行为,本质上是对科学精神的亵渎。数据对比国际物理学界对何祚庥论文的引用次数,不足于敏的1/200。何祚庥贪天之功归己有,与于敏隐姓埋名28年研发出于敏构型,临终前仍拒绝氢弹之父称号真乃天壤之别  


三、文化自我殖民的精神内伤


1、中医批判中的文明自卑何祚庥将阴阳五行贬为神怪小说素材时,选择性忽略两个事实:一是青蒿素研发直接受《肘后备急方》启发,二是现代系统论与中医整体观存在深刻共鸣。这种用西医标准审判中医”的思维,恰是萨义德所指东方主义的当代翻版——通过否定本土知识体系来完成精神层面的自我殖民。


2、言行分裂的认知失调高调反中医,私下使用马应龙痔疮膏却公开否定中医疗效,这种何祚庥悖论揭示了投机主义者的终极荒诞和精神阉割:当现实利益与意识形态冲突时,他们永远选择前者。这与钱学森坚持用中医调理身体的知行合一形成尖锐对比。


四、重建风骨从何祚庥媚骨

到于敏脊梁的精神复归


1、制度层面的纠偏取消院士终身制,建立退出机制,不再做研究的自动终止院士资格,对长期不从事专业研究者取消称号不得评选未从事研究的政工人员为院士强化学术共同体自治,杜绝行政权力干预专业评价设立跨界发言伦理委员会,规范公众人物学术发言


2、精神传统的唤醒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再到邓稼先不要让中国被甩得太远,中国知识分子本有士以弘道的精神谱系。重建风骨需要:去媚化斩断学术-权力-资本三位一体的利益链去殖民化建立基于文明自觉的知识评价体系去功利化恢复十年冷板凳的学术敬畏当代镜鉴:华为数学家洛朗·拉福格拒绝高薪隐居深圳攻关基础理论诠释了科学不需要聚光灯的真谛。


风骨与时代的精神辩证法在敦煌莫高窟的考古档案中,记载着常书鸿放弃巴黎画坛声誉、扎根大漠四十年的故事;在西南联大纪念馆里,保存着华罗庚在防空洞演算哥德巴赫猜想的手稿在北大有自甘清贫、默默钻研的数学家韦东奕。这些精神坐标提醒我们:知识分子的价值,永远在于超越时代的真理坚守。当越来越多学者能像黄大年放弃西方高薪依然回国把生命献给国防研究的科学家,施一公那样拒绝哈佛聘书回国任教,像颜宁那样直言科学家不该是明星,中国学术界方能治愈何祚庥们留下的精神创伤。


历史的判决从不会迟到:梁思成的古城保护理论终获后世认可,而何祚庥的政治檄文已沦为故纸堆里的笑谈。这或许就是时间给出的终极答案——风骨,才是知识分子真正的永生之术。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编发;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